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3461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摄像构图(第三章)第一二节课件(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听语言构图,一、构图的概念 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一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影、影调、色调)有机地组织,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电影构图不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场景的基本形状,他同时发挥着更为积极的戏剧性作用。构图时导演对动态场景空间的安排与组织。,二、构图的总体要求 1、构图是创作意图外显的过程,应以明确的形式传达出主题思想。 2、主体形象突出与否,是衡量画面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3、构图应当体现鲜明的风格,美妙和谐的构图画面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4、摄像构图应当简练明快,忌讳繁杂琐碎。,具体要领: 1、“平”是构图的基本

2、要求之一。 构图要求横平竖直,建筑物主题轴线要垂直于画框横边,地平线应平行于画框的横边而且不能居中要根据天象情况决定偏上或偏下。 2、构图还要求“美”(或称为“准”)。 构图特别是拍摄人物,构图应注意画面要具有美感。各种景别安排均要考虑到主体人物的完美,通常称为把画面“格准”。 3、构图要适当留出空白,以保证“透气”。 构图要让画面气氛贯通流畅,既不许拥挤闭塞密不透风,又忌讳空空荡荡浪费画面。 构图的画面留白包括:天头留白,运动留白和关系留白。,4、构图要考虑观众的视觉重心。 构图布局,主题应安排在画面接近中间部位,但又不能完全在正中心,要看人物的视向或运动方向。 5、构图要注意均衡。 构图还

3、应注意画面完整、紧凑、稳定、和谐,防止重心下垂或失去平衡。 6、可以利用构图产生视觉上的想象空间,实现心理感受上的均衡。,三、画面构图的元素 1,光线 2,色彩 3,影调 4,线条 5、形状 6、质感 7、虚实 8、反差,光线,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

4、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1)顺光 从被摄对象正面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 2)前侧光 从被摄对象左前方或右前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

5、做“前侧光”。 3)侧光 来自被摄对象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 4)侧逆光 来自被摄对象的左后方或右后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

6、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色彩,红绿蓝三原色,黄品青三补色,黄与蓝、品与绿、青与红互为补色关系。青、蓝给人以寒冷收缩的感觉,称冷色;红、橙、黄给人以热烈膨胀的感觉,称暖色。相片根据色彩的不同也可分成冷调片和暖调片。,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的关系。 (1)从画面明暗的分布状况可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 亮调:(高调、明调)是指在画面中明亮的部分居主体。亮调的能给人明快清晰的感觉,有利于清楚地展现被摄物体的形象,但整个画面显得比较平板化。亮调画面

7、是电视摄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拍摄亮调画面,应采用亮景物为背景,采用正面的散射光来进行照明。,影调,暗调: (低调、深调)是指黑暗的部分占据主要部分画面。暗调给人的感觉凝重、压抑。暗调画面主要来表现夜景和其它黑暗场景。 暗调画面的拍摄应选择深色和暗色景物为背景,采用低照度光源进行照明,并且很多情况下逆光拍摄,第四节 画面构图,中间调: 是指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的画面。中间调画面从最亮的影调和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过渡层次,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接近于人眼观察客观世界的一般印象。 拍摄中间调的画面,应当选择影调层次丰富的场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用侧光来进行拍摄。,(2)从画面的明暗反差的倾

8、向上,可划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 硬调:是指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的画面。硬调给人以粗犷、硬朗的感觉。 当背景亮、主体暗时,主体的轮廓清晰;当背景暗、主体亮时,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浮雕的效果。硬调画面不容易体现出主体的细节质感。,当背景亮、主体暗时,主体的轮廓清晰,逆光拍摄人物,可以表现人物的轮廓曲线,当背景暗、主体亮时,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浮雕的效果。,软调(柔和调、柔调):软调画面缺乏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对比弱,反差小,能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软调画面对被摄主体的细节和质感能很好地表现;但对大场面、大纵深场景则缺乏表现力。 软调拍摄应选取影调层次比较丰富的景物,运用散射

9、光或者平光照射,软调画面, 场景的明暗层次不够丰富,中间调:又叫标准调。中间调的特征是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从最亮的景物到最暗的景物,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过渡层次,在中间调的画面中都有表现,分布均匀。,中间调画面,场景的层次比较丰富,具有明显的透视感,影调的造型意义: 通过影调的控制和安排,可以创造出更具观赏性的视觉画面。 可以更好地奠定画面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题。 影调具有强烈的表意作用,线条的种类,线条:是指画面形象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任何一幅画面都离不开线条。线条规定了每一个形象的边缘界限。 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性格,起到传情答意的效果。 在摄影构图中,线条可

10、分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折线、交叉线、放射线、波状线、“S”线、弧线、自由曲线、螺旋线。,线条,1、根据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 外部线条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处理好外部线条,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态。(大景别) 内部线条是指被摄物体轮廓线内部的线条,处理好内部线条,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细节部位及其质感。(小景别),水平直线的构图,适合用于表现大场面,垂直直线,可表现物体的高度和气势,2、 根据线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直线容易产生动感和纵深感,当直线作为构图的主导线条时,画面会出现活跃或者动荡的视觉感受。 垂直于画面中的直线条,使人联想到自然生活中

11、的树、高大建筑物等。给人以挺拔、高大、向上的感觉,象征严肃、庄重、刚直、崇高、悲壮,代表着生命、永恒、权力等。 水平线结构的画面给人以平稳、宽广、安静、萧条的感觉,水平线结构的画面通常横幅较多,风光摄影运用较广。既可表现大海的平静,又可表现广阔无垠的大地和天空。,(1)、直线,(1)直线 直线比较规整、严谨。常用于表现建筑的高大、景物的纵深。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斜线,物体倾倒、运动员奔跑的身姿。 危险、动荡、紧张、不安、运动、兴奋的感觉。,斜线构图,可引导观众视线伸向远方,表现大纵深的空间,交叉线,“”线条,“米”字线条 由外向内汇聚的线条 可将人的视线由外向内、由近至远引向线条的会聚点处,

12、象征深远、空旷、纵深等。 交叉线条构图形式的画面,如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其线条的透视感会加强,纵深距离感会加大。,放射线,向外投射、发散,让人联想到光芒四射,画面给人的感受具有扩张感、爆炸感,适合于表现奔放、扩展、豪迈、活跃、热情的内容和氛围。 放射线常常以虚化的线条来表现其爆炸感。,(2)曲线,曲线极具柔美,题材极为广泛,表现山路,曲径通幽。表现河流,蜿蜒曲折。表现山峦,跌宕起伏,曲线具有流动感和韵律感,当构图的主线条为曲线时会使画面表现出生动活泼、起伏舒展的柔和美感。,弧线,弧线既有直线的规整、对称,又具曲线的柔美,是一种刚柔并剂的线条。,波状线,轻快、流畅、节奏平缓、飘渺不定。,螺旋线,有

13、外向内旋转的线,可引导人的视线。,折线,折线是多条直线的组合,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效果。,不规则线条,看似不规则、散乱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却能达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效果。,自由曲线,结构复杂,可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线条的配合使用,更为常见的是多种线条组合式构图,对比强烈,形成视觉冲击。,(1)直线与弧线的配合,直线与曲线的配合,直线与弧线的配合,同种线条的交错,S形线条,具有灵动柔美的视觉感受,可表现物体的优美曲线,地平线是电视画面中最重要的一根线条,也是电视画面的一个分界线。在远景、全景中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是摄影画面风格的明显标志。地平线在画面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了空间关系、透视关系和视觉效果。 地平

14、线在画幅的上方,可以增加画面构图的深度关系,使地面具有深远感;地平线在画幅下方增加画面构图的广度,具有宽广感;地平线在画幅之外,可以淡化空间,由空间的展示变成环境的展示。,地平线在画面中央的构图形式,画面显得比较呆板,线条的重复与打破重复,(1)重复的线条能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但要注意线条的变化, 单一的音符是令人烦躁的,变化的音符才能构成优美的音乐。,(2)在重复的线条中掺入元素,如同打破重复的节奏,使人为之一振。,形状,被摄体的外部轮廓特征,是与环境相对的影调或色调区的外部形态。不同的形状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大多数圆形能唤起我们潜在的欢愉意识,带锐角的形状,总给人不安的感觉;方形象征力量,是

15、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一种规范,具有稳定坚固的意义;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稳重和坚固的感觉,又称为“金字塔”,相反,倒三角给人极不稳定的感觉。在构图中,适当应用,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通过对形状的控制,使画面蕴含的“神情与韵味”得以表达。,质感,人眼对物体或影像中的物体表面的质地感受,是一种由触觉转化来的视觉感受。控制质感就是控制情感。照相机和底片画幅大小、光线处理方案、暴光量的控制、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距离的选择、快门的选择、对焦精度的控制等都影响质感。,质感的消弱,质感的强化,虚实,是摄影画面的一种重要感觉,这种感觉主要由摄影自身的工具手段造成的。被摄物体的清晰真实、动感在瞬间的凝聚、清

16、晰与模糊的合理配置,以及通过对景深的控制、快门的控制和运动中的控制等来获得各种不同的摄影虚实感觉。可以说,摄影的虚实感觉是摄影工具的一种独特的功能美。,反差,明暗的对比,光比。是摄影控制技术和摄影画面表达效果方面极为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和衡量控制的指标,通过控制和调整反差来获得画面影调的拓展和细节层次的丰富展现,可以调成硬调效果或软调效果。,四、摄影画面的构成部分 不管影视画面如何千姿万化、千变万化,影视艺术家如何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其构图的基本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表现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空白几大部分。,主体 1,主体的概念 主体是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于表现主题思想,是构成画面的主要部分。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的结构中心。 主体是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主体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通常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主体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又是构图的表现中心。主体安排得当,画面才有灵魂,事件才有依托。 一幅画面可以只有主体,没有其他结构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