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3029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银行应对策略 央行于 6 月 8 日发布了降低基本存款和基本贷款利率的政策, 随 之而来的是央行同时调整我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基本存款利率上限上 浮 1.1 倍和一年期基本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原来的 0.8 倍,这个政策 无疑比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大,也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 速。 本文将对此次政策深意及其对银行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并 借此对利率市场化政策未来走势做出判断, 并给出银行相应的应对策 略。 一、银行应尽快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信贷资金从固定利率下向浮动利率过渡 一、银行应尽快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信贷资金从固定利

2、率下向浮动利率过渡 信贷资金的定价方式包括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的定价 方式是指利率已经确定,整个借贷期限内不作调整的利率确定方法。 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则是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议,在借贷期限内,选 择某种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进行定期调整的利率确定方 法。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利率水平变动不大,采用固定利率的定价 方式,方便借贷双方准确地计算成本和估价收益,简便易行。 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变动难以预测,采取固定利率的定价方 式可能给债权人或债务人带来经济损失。而采取浮动利率的定价方 式,在借贷期限内,可随市场利率变动定期调整,从而可以有效地避 免市场利率变动给债权人或是债务人带来的

3、风险。借鉴西方国家经 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偏向于采用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因 此,在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应该更多地考虑采用浮动利率的 定价方式,如浮动利率存款、浮动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金融债券等, 有效地防范利率波动风险。 (二)商业银行应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将利率风险最小化 (二)商业银行应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将利率风险最小化 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大增强, 市场利率的变动可 以通过增加负债成本,减少盈利资产收益,降低所有者投资价值的方 式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要对负债成本、 资产盈利、 重新定价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 分析,及时采取

4、必要的措施对过度暴露的利率风险进行规避,优化资 产负债结构。在这种状态下,银行盈利资产与负债成本同方向近似于 同比例地变动,使银行盈利水平免受利率波动风险的影响。 其中积极的缺口管理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如果能准确的 预测市场利率上升,则可有意识地将利率敏感缺口调整为正,即利率 敏感资产大于利率敏感负债。若市场利率如期上升,银行资产产生的 利息收益的增长快于负债利息成本支出的增长, 在其他条件变化不大 的情况下,银行净收入增加。反之亦然,不过积极地缺口管理也是有 风险的。 如果对市场利率预测失误, 将会给银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缺口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管理方法。 (三)加强

5、流动性风险管理,多元化来源渠道 (三)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多元化来源渠道 完善资产及负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内部评价考 核机制、新产品和创新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机制。强化流动性风险 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尤其是流动性风险内部预警指标。定期进行流动 性风险压力测试,发现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二、银行应该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一)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 二、银行应该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一)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 上市银行 2011 年年报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的总收入中净利息收 入占据了绝大部分,基本都超过了 70%。而此次政策调整主要影响的 就是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的存贷款利差。 图表:2011 年

6、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 信息来源:上市银行年报 银联信 为了减小此次政策带来的冲击, 银行应当对其资产负债业务进行 优化调整。 在负债业务方面银行应当适当增加活期及小额储蓄存款所 占比重。在资产业务方面,银行不应当通过简单粗暴的以量补价的方 式多发放贷款来弥补资金成本的上升, 而应当通过优化贷款客户结构 的方式来增加贷款收益率, 银行可以加大对可以忍受更高贷款利率的 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力度,当然这要在尊重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 管指标的前提下来进行。 在贷款客户选择方面应当追求客户结构多元 化,吸引更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客户。这些客户具有 比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更高的忠诚度,资金需求

7、弹性较低。同时银行 还可以向拥有更多的风险定价权的方向倾斜,重点开展消费贷款、贸 易融资等等业务,提高零售银行对银行业务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银行还应当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视产品创新, 减少对存贷款利差收入的依赖, 在国外很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达到 50%以上,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则很低。我国银行主要的中 间业务主要是代付代收这样的低层次的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空间不 大,银行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分析市场发展 趋势,着力发展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的业务。 (三)注重市场定

8、位,发展细分市场战略 (三)注重市场定位,发展细分市场战略 银行应当在开展业务时注重定位,因为未来在市场化进程中,银 行的主要业务来源存贷利差的同质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何才能从众 多银行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银行不断地细化市场。像民生银行这样的 “做中小企业的银行” 和招商银行的大力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积累更多 的高净值客户的发展战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使得这两家银行成为 股份制银行中的佼佼者, 所以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可以采取细分市场有 侧重的支持的战略, 只有有特色才能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 下保持竞争力,而在未来会迅速发展的中间业务上,银行应当大力发 展私人银行业务, 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需

9、要积累大量高净值优质客 户,所以银行应当加大对于优质客户的营销力度,可以通过为这些客 户提供特色化的服务来吸引这些客户, 当然提供的服务要注重其可实 现性,如果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会使这部分客户的忠诚度下降,流失速 度加大。 三、银行应当提高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能力 (一)健全内部风险评估系统 三、银行应当提高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能力 (一)健全内部风险评估系统 一是要建立健全定价风险计量体系。 利用内部评级法和客户历史 数据,对各种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大小进行测算,合理确定风险溢 价参考值和潜在风险管理方案。二是建立利率风险分析机制。进一步 提高风险测算技术,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定期监测利率风险,有效

10、控 制贷款定价的盲目行为,切实提高防范利率风险的能力。三是建立客 户信用评级系统。依托信贷登记系统、个人征信系统自身所掌握的资 料数据,建立一个包含客户的信用水平、经济实力、所处行业和地位 等内容的数据库。同时,进一步强化数据库的动态积累,要随着业务 的开展、客户经营的变化和外在环境的变动等,实时、准确地采集和 处理相关数据,为贷款定价提供客观依据。 (二)构建有效的贷款定价机制 (二)构建有效的贷款定价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专门的贷款定价部门,从贷款定价的受 理、调查、审查、审议和审批等方面设计科学的操作流程,为贷款定 价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高效的利率分级授权体制。根据市 场特

11、点和业务发展要求,对分支机构分别授予相应的利率定价决策 权,以便于基层机构根据客户情况、自身成本以及竞争状况等合理定 价。三是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将客户经理的收益与其创造的效益挂 钩,从而使贷款价格的高低成为影响客户经理收益的关键因素,使客 户经理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维护银行的利 益。四是建立利率后续监督机制。对每一客户贷款利率的制定和实施 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三)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模型 (三)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模型 在完善贷款定价机制的过程中, 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银行或国外的 定价模式,应根据银行自身实际,包括内部政策框架的健全程度、信 息系统的

12、构建能力、客户结构、员工素质等,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 功经验,仔细分析影响贷款价格的各种因素,灵活地选择贷款定价方 式。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和修 正现有定价方法,逐步建立起适合本行实际的贷款定价体系。 (四)大力储备风险定价、利率风险控制专业人才 (四)大力储备风险定价、利率风险控制专业人才 央行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 而我国银行的风险定价 和利率风险控制方面人才却极为匮乏, 这种情况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 城市商业银行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而五大国有银行虽然也储备有这方 面的人才但数量也略有不足。 而我们预计未来两年贷款利率下限会有 下调可能,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在未来两年也会有调整可能,而在 未来五年内,基本存款利率的小幅调整也很有可能,所以银行一定要 提前储备这方面人才, 可以大力从国内重点高校挑选数学模型分析及 金融复合型人才,但国内金融发展程度不足使得这种人才也极为匮 乏, 银行应当花费更大力气去储备一些在国外有过这方面工作经验的 人才,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最后的加速轨道,银行单纯的靠扩大网点 数量、加大营销力度的方式已经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了,未来 风险定价、风险控制将成为银行能否胜出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