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0853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3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 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 绩效考核 企业的资讯科技(IT)竞争 力与经营绩效资源基础观点 企業的資訊科技(IT)競爭力與經營績效:資源基礎觀點 作者 1曾盛杰 作者 2莊芯紜 南台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 助理教授南台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研究所 研究生 710 台南縣永康市南台街一號710 台南縣永康市南台街一號 sangermail.stut.edu.twm9460219webmail.stut.edu.tw 摘要摘要 近 年 來 , 許 多 資 訊 科 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之 研 究 引 用 資 源 基 礎 論 (res

2、ource-based view; RBV), 將IT視為公司可能 的競爭力, 並將其與企業的競爭優勢相連結。 然而, 既有研究在引用RBV時仍有討論空間,包括:1.部 分IT研究注意到IT資源必須與企業其他資源互補, 方 可 促 進 公 司 績 效 (e.g., Powell and Dent-Micaleff, 1997; Melville et al., 2004)。 然而, 既有的量化研究並未探討公司的IT資源與公 司其他的所有資源的互補性,對於公司績效的 影響。2.學者Ray, Barney and Muhanna(2004)指 出,企業在某些功能(如IT競爭力)上的優越性,未 必能

3、為企業帶來優越績效。然而既有的IT研究,經 常將企業的IT競爭力與公司績效相連結(e.g., Melville et al., 2004; Powell Zhang, 2006) , 其適當性 有待商榷。本研究認為,企業的IT競爭力既然屬於 IT功 能 層 次 , 有 助 於 提 昇 企 業 的 資 訊 系 統 (information system, IS)績效, 但未必能提升企 業的整體績效。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提出競爭力、競爭地 位、經營績效模式,選擇2005年製造業前650大 之發言人進行實證研究, 透過迴歸分析釐清各變數 之關係。研究發現,輔助資源促進組織績效為顯著 正向關係;資訊

4、科技競爭力促進競爭地位為顯著正 向的關係;企業的IT競爭力既然屬於IT功能層次, 應該有助於提昇企業的資訊系統(IS)績效, 但未必 能 提 升 企 業 的 整 體 績 效 , 此 部 分 與 Ray et al.(2004)相吻合。藉由本研究之完成可增進吾人 對IT與企業經營績效關聯之了解。 關鍵字:資訊科技競爭力、資源基礎論、資訊系統 績效。 1.前言1.前言 近年來, 越來越多關於IT競爭力之研究引用資 源基礎論(resource-based view; RBV), 將資訊科 技競爭力視為公司可能的關鍵資源, 並將其與企業 的競爭優勢相連結(Bharadwaj, 2000; Melvil

5、le, Kraemer, and Gurbaxani, 2004; Powell and Dent-Micaleff ,1997; Zhang, 2006)。 然而,有鑑於RBV在最近幾年的最新發展,本 研究認為, 既有的IT競爭力相關研究在引用此觀點 時,仍有幾個討論空間:1.近年來,部分IT研究注 意到IT資源必須與企業其他資源互補, 方可促進公 司 績 效 。 例 如 , Powell and Dent-Micaleff (1997)探討了IT競爭力與人力資源、 IT競爭力與商 業資源(business resources)的互補性;Melville et al. (2004)則指出,I

6、T競爭力與公司其他的資 源存在著互補性, 這些與IT競爭力互補的資源包含 : 非IT實體資本資源( non-IT physical capital resources)、非IT人力資本資源(non-IT human capital resources)和 組 織 資 本 資 源 ( organization capital resources)。然而,既有 的量化研究並未探討公司的IT資源與公司其他的 所有資源的互補性,對於公司績效的影響。因 此本研究根據Miller Powell 鐘 大豐,1998; Zhang, 2006),其適當性有待商榷。 本研究認為, 企業的IT競爭力既然屬於IT功

7、能層次, 應該有助於提昇企業的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 IS)績效, 但未必能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 綜合以上所述, 資訊科技競爭力對於企業的重 要性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其討論的方式卻又因不同 的理論基礎而有不同的研究方式。 本研究根據以上 動機,來發展命題。以下第二節先介紹相關文獻, 第三節提出研究架構以及研究方法,最後為結論。 2.文獻回顧2.文獻回顧 2.1 資訊科技的意義2.1 資訊科技的意義 最早出現資訊科技 (IT) 這個詞彙是在1958年, Leavitt and Whisler將IT定義為:可以快速處理 大量資訊的技術,包括快速的電腦、輔助決策的數 學、統

8、計、作業的研究。Huber(1990)認為,IT的 特徵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稱為基本特徵,包括資料 儲存能力、傳達能力以及處理能力,第二類稱為特 性,包括通訊應用與協助決策之應用。Laudon and Laudon (2000)將IT定義為 : 包含(1)電腦硬體 : 資訊系統中進行資料輸入、處理以及輸出的設備; (2)電腦軟體:詳細且已經程式化的指令,用來控 制與協調資訊系統中的電腦硬體元件;(3)資料與 儲存技術:用來儲存資料的實際媒體,如磁片、光 碟或磁帶, 與管理在這些實際媒體上的資料組織結 構的軟體;(4)網際網路技術:包括實體設備和軟 體,可以連結不同的硬體,並可以在兩地間傳送資 料

9、(以上均引述自唐永泰,2004)。本研究在IT的定 義上, 乃是採用Laudon and Laudon此廣泛的定義。 2.2 資訊科技與競爭優勢2.2 資訊科技與競爭優勢 既有IT研究認為, IT對於企業的助益是經由促 進功能流程進而達到持久性競爭優勢。Melville et al. (2004)根據RBV, 提出資訊科技商業價值模 式(IT business value model),見圖一。在模型 中指出,企業對IT資源的投資與部署,若與互補性 組 織 資 源 (complementary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相結合,將可促進商業流程(business pr

10、ocesses),而可提升商業流程績效(business process performance),進而提升了組織績效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Porter於1985所提出的價值鏈(Value Chain) 觀點,認為公司的資源投入是一組活動鏈,可以轉 換為具有顧客價值的產出, 在這個轉換的過程是由 企業的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與支援活 動(support activities)組成(Hill and Jones, 2003),這些活動可以增加產品的價值。Porter認 為應該用價值鏈來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 以企業的 各項價值活動為基礎

11、, 並研究企業如何透過各種價 值創造以建立其競爭優勢。 Melville et al.(2004)的架構中,其商業流 程活動即是指Porter價值鏈當中的各項活動。 在資 訊科技競爭力促進競爭優勢的流程中,Byrd and Turner(2000)之研究結果, 認為IT競爭力的基礎建 設可以促進競爭地位。仔細討論Byrd and Turner 的研究中,其競爭地位之包含輔助活動的效率 、 主要活動的效率 、 資源管理的有效性 、 威 脅 。其競爭地位之意義與Porter之價值鏈相似。 因此本研究將企業的價值鏈活動等同為企業建立 競爭地位。 關於IT的研究,已經很多學者引用RBV,將IT 視為公

12、司可能的關鍵資源, 並將其與企業的競爭優 勢相連結(Bharadwaj, 2000; Melville et al., 2004; Powell and Dent-Micaleff ,1997; Zhang, 2006)。以下就RBV做簡略之介紹。 2.3 資源基礎論2.3 資源基礎論 資源基礎論(RBV)是近年來受到重視的一個 理論, 主張公司獲取競爭優勢乃至於追求成長的關 鍵因素在於資源(e.g., Barney, 1991; Grant, 1991; Wernerfelt, 1984)。 Barney(1991)認為, 公司要獲得持久性競爭優 勢,公司資源必須擁有四個特性:1.有價值性

13、(valuable):資源賦予公司去構想或執行策略提 高效率和效能。2.稀少性 (rare):資源在競爭和 潛在競爭廠商之中是絕對獨特的, 或是資源被產業 內少數的公司持有。3. 不可模仿性(imperfectly replicable and imitable):是基於歷史獨特性、 因果模糊性、 社會複雜性三者當中的某個理由或多 個理由所形成無法完全複製於模仿的資源。 4.不可 替代性(nonsubstitutability):當其他企業以不 同的資源卻也達到策略代替, 則不可替代性不存在 將無法成為持久性競爭優勢。 Hill and Jones(2003)進一步提出競爭優勢 結構,如圖二所

14、示。企業重要的資源與組織能力, 構成了企業的競爭力, 此種競爭力有助於企業 : (1) 進行產品差異化,為顧客創造更高的價值;(2)達 到較低的成本結構。 而構築企業低成本及差異化的 競爭優勢,則是仰賴較佳的效率、品質、創新及顧 客回應四個要素,此乃企業獨特競爭力的產物(林 幸宜,2005)。 所謂的RBV即是將資源視為企業的基礎,是企 業能否獲利的核心關鍵, 也解釋了為何企業之生產 流程看似相同,但其發展卻各有優劣。接下來將針 對資源的內涵進行討論, 分別說明學者對於資源的 分類方式。 2.4 資源的類型2.4 資源的類型 由前述之討論,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 對於資源的探討能更具效率與

15、全面性, 相關學者對 於資源進行分類。 各家學者因其研究目的及理論基 礎而分類結果有所不同,以下說明資源的分類。 Wernerfelt (1989)認為,資源可包含任何 被認為可以給予公司優勢或劣勢的東西 , 而且 可 被定義為非永久性地與公司緊密相關的 有形資產 和無形資產 。並將資源分為1.固定資產,包含廠 房設備、機器設備 ; 2.藍圖 : 專利權、品牌、商標、 商譽等;3.文化,包括團隊的效果,可在公司內部 發展與增強,但成員卻無法攜出或者予以複製(趙 子巖,2004)。 III. 總體環境 II. 競爭環境 資訊科技商業價值產生過程 I. 焦點公司 組織資源互補 商業 流程 商業 流

16、程 績效 組織 績效 貿 易 夥 伴 資 源 and 商業流程 國家特性 產業特性 IT 資源: 技術(TIR)and 人力(HIR) 圖一: 資訊科技商業價值模型。 資料來源:Melville et al. ,2004, p. 293。 圖二 競爭優勢的來源 資料來源:策略管哩,Hill and Jones(2003)黃營杉譯,p.119。 Barney (1991)將資源分為:1.實體資本資源:.企業所使用的實體技術、廠房與設備、地理 位置與原物料取得等;2.人力資本資源:企業內部員工的訓練、經驗、判斷力、智能、關係以及 員工和管理者個人的見識與洞察力;3.組織資本資源:包括組織的正式職權系統、正式與非正式 規劃程序、控制與協調系統以及組織內外的非正式關係與團體。 Miller and Shamsie(1996)根據資源的不可模仿性, 將資源分為(如表一): 1.財產基礎資源 (property -based resources) ,資源之所以不能被模仿的原因,乃是由於擁有財產權的關係, 如契約、所有權或專利 ; 2.知識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