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0829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5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1、试从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的特点,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生产关系和生 产力、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同时又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 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动力。 (2)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一切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是改 革一切不适合经 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

2、生产力。 (3)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展 开和深入,对政 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和 动力。不进行政治体 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它是经济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 行的重要保证。 2、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公有制的经济制度, 人与人之间平 等的、互助的合作关系以及按劳分配的制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 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过

3、去由于“左”的思想 指导,认为生产 关系公有化程度越高,经济管理体制越集中,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使 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 力的实际情况,造成种种弊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某些 环节上的不适合生产 力的要求。这些都会影响生产力的正常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决定了必须对那些同生产力不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 进行改革,对那些不相适应的部分或方面加以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新的适应。 (4)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旧社会的这类矛盾有着 根本不同的性质, 它不是对抗性的。广大劳动者既是首要的生产力,又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国 家、集体、个人之间

4、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能够 而且必须在社会主义 制度范围内通过自觉调整和改革来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 化决定生产关系 的改变。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 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

5、展要求的某 些部分或环节, 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 社会经济条件的 改变,它已逐步变得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就是建立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必须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参考答案】 (1)计划经济是国家通过计划对资源

6、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曾起过重要 的历史作用,但 从总体上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许多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 挥基础性作用的 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 领域、部门的生产中 去,产生最佳效益,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 (3)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必然要 求。实践证明, 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搞活经济的有效手段。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使公有制经济 得到发展;有利 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7、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 世界经济接轨。 5、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兼评“私有化是中国改革的根本出 路”的观点。 【参考答案】 (1)在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一种是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认为改革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国改革必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另 一种是同四项基本原 则相背离的“改革”,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 义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坚持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 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坚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对外开放。 (2)鼓吹“私有

8、化是改革的出路”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公有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缺 陷和不足,是原有经 济体制的弊端造成的,并非公有制本身所固有。改革就是要消除这些弊端,进 一步发挥公有制的优 越性。在中国搞私有化,只能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只能使劳动者 重新被奴役、受剥削。 因此,私有化绝不是中国改革的“根本出路”。 6、结合改革实际,试析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意义与 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改革社会主义所 有制,实现了从 清一色的公有制(一大二

9、公三纯)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转 变,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性质和生产力水 平决定的。一方面,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都以一定的所有制为基础。占统 治地位的所有制决定 社会的性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 基础。要坚持社会主 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 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必须允许和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以适应不同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要 求。 (3)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

10、据: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主张,即根据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公有制实 现形式可以而且 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综合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地利 用。要努力寻找能够 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从根本上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和方向,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和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 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是国家

11、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宏观调控 的主要物质基础。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适合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可以使之成为国民 经济发展的一个 增长点;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多方面需要,增加社会投资、就业渠道和国 家税收;促进市场竞 争、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企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 展。 (5)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最根本的是搞活公有制经济,除了“有 进有退”、“有 所为有所不为”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抓大放小”,收缩国有经济战 线,减小国有经济比 重外,更要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形式,如现代企业制度、公

12、 有民营等。与此同时, 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 经济的多方面支持措 施,保护它们的合法财产和权益。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监督,为各种 所有制经济的公平竞 争和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结合改革实践,说明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参考答案】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的核心。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 产占优势,既反 对把量的优势绝对化,以为公有经济越多越好,又不能离开量的优势使公有制 主体地位成为一句空 话。“占优势”

13、是质和量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又更强调质量;二是加强国有经 济的控制力。这是坚 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有进有退”,进与退都以加强 保持公有制控制力为 准;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 济能保证宏观调控目 标的实现;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 求,不断发展和壮大 自己,关键是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国有企业改 革的制度创新,探索 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等。 (3)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整体优势、 控制力和影响力 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14、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 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 发展的消极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就更是如此。 8、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必须坚持。但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一定 缺陷,随着经济 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的和根本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 革克服权力过分 集中,克服官僚主义,克服封建主

15、义影响,兴利除弊,发扬人民民主。这是社 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内 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 该相互依赖,相 互配合。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 改革继续前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需要。只有改革和完善我 国的领导制度、 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 安,顺利前进。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逐步

16、完善监督机制。 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和执行监督等。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 国家的政局是否 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 得到持续发展。 9、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阐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 必要性。 【参考答案】 (1)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 筑的变革和变革 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在适合 自己的经济基础 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的经 济基础时,会阻碍经 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 本适合不适 合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2)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就可以看到:要 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