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编号点红实验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99727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5编号点红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15编号点红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15编号点红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15编号点红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5编号点红实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 是人我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 控制和自我调节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个体在早期是 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也就是说,个体在早期无法区别自己与外界的事物。最直观的证据就是 婴儿会把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当做玩具, 有些年轻的妈妈会发现她们的孩子特别可爱, 经常 抱着自己的小脚吮吸脚趾。 儿童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儿童也因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具有不同 的自我意识,或积极良好的或不良消极的。

2、阿姆斯特丹(B.Amsterdam)的点红实验证明 24 个月的婴幼儿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因而在婴幼儿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注重引导,培 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形成健康的个性和优良的品质。 实验介绍 【实验一】阿姆斯特丹的点红实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二、实验过程 阿姆斯特丹(1972)借用动物学家盖勒帕在黑猩猩研究中使用的点红测验(以测定黑猩猩 是否知觉“自我”这个客体) ,从而使有关婴儿自我觉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实验 的被试是 88 名 324 个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主试在其鼻 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

3、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 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 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抹掉, 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 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 三、实验结论 阿姆斯特丹对研究结果经过总结得出,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识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 个是游戏伙伴阶段 : 610 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但认不出他自己。 第二个是退缩阶段:1320 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与镜子外的东西的对应 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自己的动作更是显得好奇,但似乎不愿与“他”交往。第三个 是自我意识出现阶段:2024 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我意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

4、,这 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立刻用手去摸。 【实验二】路易斯和布鲁克斯的 实验 2014 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笔试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 师 一、实验目的 依据前人的实验思路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儿童的自我意识。 二、实验过程 路易斯和布鲁克斯(1979)借用了阿姆斯特丹的点红实验的镜像研究,另外还利用观看录 像和相片的方法对婴儿的自我意识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他们提出婴儿认识自我形象的根据 或线索有两条:一是相倚性(镜像动作与婴儿动作一致) ,二是特征性(镜像与婴儿身体特 征的一致性) 。 在第一阶段的实验中,他们选取了 924 个月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按照

5、阿姆斯特丹的点 红实验方式进行。实验结果是在小于 24 个月的婴儿中,只有 25的儿童立即用手去摸或擦 自己的鼻子。可是 24 个月的婴儿中,有 88的儿童会立即用手去摸自己的鼻子。 第二阶 段的实验是让儿童观看特制的录像 : 在第一部录像里,被试婴儿就在当时所在的环境,这时 一个人走进屋;第二部录像的内容是该儿童一星期前正在玩玩具,此时有一个人正走进屋; 第三部录像则是另外一个儿童在玩,有一个人正走进屋子。结果发现,915 个月的婴儿都 能够很快从第一部录像中认出自己,并转头向门口看,次数多于后面两种情境。对第二种情 境和第三种情境中婴儿的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只有 15 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

6、区分这两种 情境,这说明婴儿已经能够区别自我与他人的形象,对自我的认识逐渐清晰。 第三阶段的 相片实验中,研究者向被试婴儿提供了许多照片,包括婴儿自己的和其他婴儿的照片。15 18 个月的婴儿,当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能够指出自己的照片,并看着它对它微笑。 三、 实验结论 路易斯和布鲁克斯三部分的实验结论与阿姆斯特丹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 岁前的婴儿不 能区分作为主体的自己和外部的客体,他们还没有自我意识。2 岁左右的儿童才能抹掉不属 于自己的“红点” ,他们具备了自我意识。 实验应用 通过众多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在感觉 上不一样, 说明他已意识到手指

7、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可以认为是儿童自我意识最初的形 态自我感受 ;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人称的转变,儿童会用第一人称“我”来代替第 三人称称呼自己,此时他们已能区分有别于自己的外部客体 ; 当儿童 2 岁以后,就逐渐意识 到自己的特征、能力和状态,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解决一个问题 ; 到了四五岁,儿童在自我 意识方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上面两个实验从科学角度展现了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性,德国作家约翰保罗曾说 : “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 ”当孩子有认识自我的要求时,教育者应 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健

8、康、积极的自我意识 是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教育者要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在婴幼儿 时期,积极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好评 ; 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操纵”周围世界 ; 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与 爱护。 那么,影响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些因素中寻找到 培养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方法呢? 1.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学习发展自我意识。教育者要鼓励儿童参与多种有益 的社会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儿童是独立个体和社会人的统一体。 起初他们接触的是家人, 然后是老师、 同学以及大社会。

9、 他人的言行和观点以及社会的多种观念等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 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育者应该避免消极影响,引导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良好的 自我意识。比如让儿童走进社会,参观环保画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儿童多接触正面 的影响,从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2.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来认识自我。他人对儿童的积极态度和评价对于儿童良好自我意 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儿童通过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行 为认识自我。比如别人说他是个聪明的乖小孩,孩子会认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反之亦然。 他人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看法,就好像是一面镜子

10、,使儿童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 人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幼儿并不能十分客观地认识自己, 尤其不能在 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客观、 如实的评价。 他们往往是根据父母或老师的 评价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 成人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幼儿对自己产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而且, 成人的评价通过影响幼儿的自我意识而影响幼儿的行为和以后的发展。 自我意识对幼儿心理 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会影响到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及对人、对事的态度 和行为,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育者要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对儿童多 做积极评价,避免消极评价,多鼓励和激励孩子。例如,不要

11、将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 处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用讽刺挖苦的 言语评价孩子。 3.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认识自我。教育者应当引导儿童客观地评价自己,养成自我教 育的习惯。 和以上两点相比,这是儿童直接认识自我的方式。实际是对过去的“我”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鼓励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一步完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常常会以成人的 评价来评价自我和他人, 有些孩子说不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即使说得出也是平时成人表扬 或批评他的内容。对此,成人不但要积极地评价幼儿,而且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全面、客 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帮助幼儿建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可以让孩子坚持写日记,对 自己的言行进行观察和分析,也可以帮孩子进行每周小结、每月小结。长期坚持这样做,孩 子不仅自我评价能力会逐步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也能逐渐提高,并能正确认识自己,针对 自己的过错、小毛病进行自我教育,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实验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