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试题(B)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992843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试题(B)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试题(B)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试题(B)学生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绝密 启用前启用前 2020-2021 学年选择性必修 1 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达标 检测卷 历历史史(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5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

2、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 1288 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 更名 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据 此可知该机构() 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 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D是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机构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初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唐高祖)以百姓之故,称臣于 突厥,朕(唐太宗)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

3、坐不安席, 食不甘味” 旧唐书李靖传 “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宫女而不辞,又称臣于突厥,倚 以为助,何以示后世矣” 范祖禹唐鉴 “盖高祖起事之时,倚仗突厥,屈体称臣,乃其实也”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A唐高祖为百姓考虑向突厥称臣B唐高祖曾经称臣于突厥 C唐高祖倚仗突厥支持夺取政权D唐高祖起事为后世诟病 3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 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 从此蒙古基 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

4、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4唐代岭南市舶使首设于广州,职责是“诸蕃舶至,尽有其税”。758 年一些大食人和波斯人驱逐 了广州都督,抢劫商店并焚烧房屋。879 年黄巢对广州外国商人进行了大屠杀。 这说明() A市舶使与外国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B唐代的中外矛盾特别尖锐 C广州是外国人口众多的国际性城市D市舶使主要负责管理外国人 5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帝国采取“用制 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秦汉帝国的这种行为表现在() A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联络

5、大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61648 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 主权国家。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 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716 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熟悉拉丁语,但崇拜英语” ; 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对基督教经典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 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8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

6、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对 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 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 91516 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 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 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 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7、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10一份文件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随即被视为“一纸空文”, 不到 20 年又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该文件最可能是() A凡尔赛和约B洛迦诺公约C非战公约D波茨坦公告 11 1965 年,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 1957 年 17 9%上升到 52 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12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 信

8、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 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这一外交思想()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3在 2015 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 14 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 这些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 拉共体论坛、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 A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同

9、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14邓小平在 1989 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 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 次世界大战。”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局势趋向紧张 C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世界动荡的根源D美苏“冷战”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15 从 1976 年 7 月 1 日到 10 月 1 日, 中国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 79 次。 而此后到 1977 年 6 月 30 日, 出访总次数为 252 次。与 1977 年相比,1978 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 27

10、%。1976 年至 1978 年中国 领导人频繁出访主要是()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B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C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16下表反映了我国()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 数 的 比 重 () 人数(万 人) 占学生总 数的比重(%) 人 数 ( 万 人) 占学生总 数的比重(%) 1987 年15131822800757118761 1990 年106952872930364136766 2000 年1181569,14989168317357 2012 年105647107

11、67890941779674 A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17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 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 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18截至到 1996 年,全国少数民族的公职人员已达到 240 多万人。现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 和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都由实行区域自治 的民

12、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这反映出() A政府对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视B民族平等原则开始正式贯彻 C少数民族地区有高度的自治权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的日益丰富 19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 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 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 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0国联盟约第 10 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 年成立的联合

13、国则将制裁侵略的 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211979 年 7 月 1 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 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 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 142 亿美元,比 1979 年增长近 5 倍。1978 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 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 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 654 家,协议总额 2194 亿美元。这表明当时()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B中国外交全面非

14、意识形态化 C美国、日本资本进行新一轮扩张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 22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 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当时()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231963 年底至 1964 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十国, 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 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B有利于改

15、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2419771979 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出访国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 达国家,如当时的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改革开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的地区分布示意图(单位:个),这说明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

16、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 D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三本卷共三大题大题,共,共 5050 分。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 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17 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 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 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 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 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