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99256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5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上的改革(2020年整理).ppt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可以这么说,改革贯穿于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各个时期,不同朝代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 就是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或如秦商鞅所 说:“当时而立法,因事而治礼”或如北宋王禹偁说“改辙更张,因时立法”,通过不断的改 革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中国古代史 新教材介绍的重大改革共有 12 起),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 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

2、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复习目标: 掌握古代重要的改革发生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总结出一般规律 二、政治原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坚持历史的标 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 关系;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 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理解古代的改革变法。 运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王莽改制。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被废除,表明改革的

3、复杂性与曲折性的道理。 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联系有关时事,了解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深化农业改革和发展农村经 济,进而掌握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知识梳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1、中国古代变法 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什么? 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 作用)。 商鞅变法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孝文帝

4、改革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北周武帝改革 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 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的措施是?对大地主触动 最大的一项是?最能体现地主阶级属性的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金世宗改革:,1,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 方经济得到发展。 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 归纳: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 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 法。 基本原因:一是因为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

5、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 帝改革;二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例如王莽改制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改制中又激化了民族矛盾,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软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4)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果:全部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成功的都导致政权衰弱,如王莽改制和王安石 变法;改革成功的都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如商变法和北魏

6、孝文帝改革: 2、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为适应外国侵略者需要而进行 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调整政策服务于政治目的、 为了加强统治,但是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结果都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 随着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而告终结,“新政”中加重剥削促使人民不断反抗,不久清政府就 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 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 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

7、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专制统治和自然 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专制而获得政治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 议会宪法等维新派政治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 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新政” 3、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和“左”烦思潮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 结束时,体制弊端显现;1978 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思想解放和确立工作 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当代的改革铺平了道路;20 多年来的改革,

8、使中国经济、 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大业迈大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2,3,以上的改革都是从狭义上来讲的;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 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要求: 从背景原因、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和作用、失败原因、成功的原因等方面逐个分析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改革(变法、改制),4,四、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的认识 1、改革的原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无论是古代的四大改革,近代的变法革新,还是当代的改革开放,其根源都是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

9、原因。 2、改革目的: 改革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发展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 3、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如下类型: 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封建化改革(如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如王安石变法)。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等)。,5,3、改革内容 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 面; 4、改革的实质: 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广义的制度应包括政策、法令等在内,它们应属于上层建 筑范畴)的革故鼎新。从根本上说,当

10、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保证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违 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改革这种制度,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中某些老化、腐朽的环节进行 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并相应对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作局部性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就 成为必然的趋势。因而改革实际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 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由于改革的这种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使得它往往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显示出其巨大威力。 4、改革的结局 或取得完全成功、或彻底失败、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了。 5、成败原因: 判断成败的依据: 改革者的命运?()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以维持?()举例说明。 封建

11、社会前期的“建章立制”易成功;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大多失败。 (重要看阻力大小;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皇权的支持程度) 新的封建王朝大多是在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后建立的。农民起义风暴打碎了旧王朝的 国家机器,陈章旧制受到猛烈冲击,旧秩序土崩瓦解,为新王朝的改革破除了阻力。而王朝 中后期,年深日久,政权建设、典章制度、权益分配已根深蒂固,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势力 盘根错节,保守顽固势力强大。 王朝初期,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教训,为长治久安,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 合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而王朝中后期要在不改变封建根本制度的情况 下进行某些政策和具体制度的调整及利益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旧制度

12、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许多改革家因顽固派的扼杀而抱恨终身。此外,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皇权作保障,而中 后期改革的主将则缺乏这种权威。 对改革阻力的认识: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并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往往道路艰难, 险象环生。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勇气。 历史上的每次改革几乎无一不触犯部分贵族或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因而总要受到他们的 竭力反对、攻击甚至诽谤。商鞅变法遭到落后贵族的反对,孝文帝改革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杨炎的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都因遭到 大地主的反对而最终失败。这些表明

13、,在改革中,改革者尤其是最高当政者只有矢志不渝, 坚定不移,才能保证改革的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时,当政者对改革派的支持也是保证改 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齐桓公之于管仲、秦孝公之于商鞅、汉武帝之于桑弘羊等等,都是 由最高当政者给改革派以坚定有力支持而使改革取得成功的。这些历史经验,是值得今天的 最高当政者深以为鉴的。 6、改革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就显示出其对国家宏观管,6,理、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至于封建时代的改革,无论它发生在王朝的什么时期 (前期、中期、后期),都是对当代或前任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创新的产物。封建社会的阶 段性繁荣与改

14、革有关,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如西汉时期的“昭宣中兴”(通过对武 帝有关制度的改革)、中唐社会经济的恢复(通过刘宴改革)、北宋中期的经济回升(王安石 变法)等。至于王朝后期所出现的有作为的改革,也有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后周世宗改革、 明朝张居正改革等数例。这些改革由于使经济由衰败转为繁荣,因此其改革的积极意义也充 分显示出来。,6、认识: 从古至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这说明社会的变革和发 展不是个别人物决定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 律。我们

15、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 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要注要用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 和历史发展。反之,则阻碍历史前进,加剧社会矛盾。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 争。 无论是古代的改革还是近代的变法革新,成功的则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失败的则国运 衰落,社会危机,这说明只有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启

16、示我们,我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基本上是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否定社会主 义;另一方面又存在不适应的部分和环节,突出表现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因 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问题: 宋代学者朱熹说: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捩,使天 下之人,嚣然表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徽宗年号)之际, 而祸乱极矣”。结合有关史实,评论朱熹观点。,从背景、目的、主要措施和结果来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7,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大改革有哪些?导致这些改革的社会矛盾分别是什么?请阐述这些 改革是否解决了社会矛盾?为什么? 一位当代历史学家认为:学者们对王莽改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是目光短浅。王莽的 政策是在狭隘和孤立的情况下被研究人们必须站得高一些,在前汉和后汉(即西汉和东 汉)的广泛背景下看待王莽的施政。王莽是以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制度为理想进行改制的:古 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引自汉书王莽 传)从前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