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2233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古诗_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越中览古,李白,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越王勾践破吴归,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义士还家尽锦衣,镜头一:战士还家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宫女如花满春殿,镜头二:勾践还宫

2、 越王回宫,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花儿一样的美女站在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小 结,只今惟有鹧鸪飞,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对比,昔日繁华 今日凄凉 ,写法:,盛衰无常,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

3、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历史思考:,对越中览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D、“览古”诗的前三句为一组,末句自成一组。两组所表现的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前三句写了两件事、选取了三个景点,极写越国昔日的繁盛;后一句则以鸟飞的情节,形象地揭示其今天的凄清和荒凉。且正是今日的荒凉,更反衬了昔日的繁盛。,A、本诗乃李白南游吴越时所作。越中,即会稽(今绍兴),春秋时期越国建都于此。“古”,此处指越宫遗址。诗人从“览古”的角度表达世事变迁、荣衰无常的感慨。,B、“战士还家尽锦衣” :由于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20年的艰苦砺志,终于灭殒了吴国;越国的兵士们因打了胜仗,雪了国耻,一个个都衣锦还乡。,

4、C、“宫女如花满春殿” :昔日吴王宫殿中宫女如云,且如花玉一般,充溢着后宫。诗人将目光直接投射到吴王夫差的奢靡生活上,预见了他必然失败的可悲命运。,诗人览的是古代越国宫殿遗址,并非吴王宫;昔日吴宫的繁盛,不能由此预见越国的必然失败。,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旧苑荒台杨柳新,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还有

5、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菱歌清唱不胜春,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

6、昔盛衰之感。,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

7、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暗寓自己的不幸。古人对此有多家点评。黄叔灿唐诗箴注云:“此咏明妃以自悲。”郭曾祈读杜札记云:“琵琶胡语,怨恨谁论?亦隐寓知音寥落之感。”佚名杜诗言志云:“此第三首,则专咏明妃之事,无一字及于己怀,乃吾正谓此为少陵自咏己怀,非咏明妃。夫明妃抱此怨恨,不可明言,只以托之千载琵琶;而少陵之怨恨,不可明言,又以托之明妃。通篇只重写怨恨二字,乃所以写明妃,即所以写己怀也。”,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

8、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已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怀古咏史诗

9、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浏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已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委婉劝谏等目的。,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冠以“咏”、“咏史”、“怀古”、“览古”、“古”,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2、内容: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10、,抒发感慨。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名地昔盛今衰,特点,3、常用手法:以景衬情、用典、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衬托、抑扬、讽刺、含蓄、联想与想象,即事议论 。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4、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怀古诗主题,临古迹,怀古人,咏古事,抒已志,一、怀人伤已怀古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11、1、对比失落 有的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已,还伤同时代的人。 登幽州台歌 李清照绝句,2、同病相怜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蜀相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亦自悯,二、怀古伤今(伤世)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救黎民的念头合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12、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阅尽沧桑后的沉思,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如李白越中览古身处盛世抒发黍离之悲,足见对国运关切之深,1、昔盛今衰2、物是人非 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 登高游览,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和时空流转、世事无常之叹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三、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警世伤时)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曲意讽谏, 起

13、忧愤讽喻之劝(伤今伤时)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发表个人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写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启迪世人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

14、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

15、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弄清史实,体悟感情,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 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分析技巧,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王诗使用反

16、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 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六朝:金陵曾作为六个王朝的都城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在台城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后庭花:乐曲名,相传陈后主游宴后庭,为张贵妃作此曲,不久亡国。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韦诗写台城物是人非,寄托昔盛今衰的感慨;刘诗借古讽今,道出六朝灭亡缘于竞相豪华奢侈。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