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声声慢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107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声声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必修4声声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必修4声声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必修4声声慢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必修4声声慢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4声声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声声慢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诗歌鉴赏方法总结:,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 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期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后期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一、作家简介,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

2、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二、写作背景,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自由朗诵并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四、精析全文,怎样入愁?,(一)直接抒情:,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品味:叠字的妙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 作,环 境,感 受

3、,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凄苦无告沉痛凄厉,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二)间接抒情:,酒,雁,黄花,梧桐,借景抒情,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

4、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表现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花盛: 乐景哀情反衬,花衰: 以花喻人正衬,凄苦忧愁,梧桐

5、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愁,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间接抒情,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评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 实则倾泻无遗,愁的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

6、子,愁的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明诚)独驰马赴建康陛辞,冒大暑感疾,七月 于建康病危,八月卒。(清照)葬毕明诚,金兵已 迫建康,清照携带图书出逃。 李清照金石录后续,“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 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课后小结,课后作业: 查阅唐诗宋词,试找出几个被赋予特定含义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我所了解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