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关爱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97096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精神关爱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关爱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精神关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精神关爱(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思路2(一)老年精神健康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2(二)研究的焦点和理论的视角31研究的焦点32.研究的理论视角3(三)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的方法51.调查对象及方法52.服务实践6二、“心结”何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6(一)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和满足状况71.情感需求和满足状况82.娱乐需求和满足状况93.人际交往需求和满足状况10(二)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孤独、抑郁、焦虑111.老年人的孤独情绪122.老年人的焦虑情绪133. 老年人的抑郁情绪14三、“心结”何来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双重归因15(一)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151

2、.现代化转型的“副产品”162.老年社会服务建设相对滞后18(二)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个体因素分析181.常规研究发现的个体因素182.课题组发现新的个体因素20四、“心结”何解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建设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22(一)理念更新:“积极老龄化”要求保障老年精神健康“权利”24(二)政府主导:将老年精神关爱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5(三)依托社区:以项目形式全面开展老年精神关爱服务261.服务平台社区化:社区是开展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平台262.服务内容项目化:以项目形式开展老年精神关爱服务27(四)社会协同:形成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队伍27(五)专业服务:运用专业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3、281.“全人”理念:老年精神关爱的基本价值观292.“优势”视角:老年精神关爱的全新路径293.“自助-互助”:老年精神关爱的内生动力30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思路(一)老年精神健康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已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l.77亿,占总人口13.26%。且老年抚养比开始加速上升,预计20年后将达到49.2%,意味着2个劳动人口将抚养1个老人。老龄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人口现象,是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保

4、障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推广,社会化老年服务体系也开始建立。但是,在解决老人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受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家庭提供的老年精神慰藉功能逐步弱化。而刚刚起步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对满足老人精神关爱的服务需求,还没能有效地回应。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正在日益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49.7%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家庭的情感交流和支持功能弱化。85%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7%的老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然而,精神健康却对老年人晚年生命和生活质量

5、的提高、社会养老成本的降低以及促进代际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亟待运用社会力量,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关注,合力解决。(二)研究的焦点和理论的视角1研究的焦点当前,研究和解决老年精神关爱问题首先应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1)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把握现有社会生活环境下老年人精 神需求的表现和满足状况,并运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评估老年人群中存在的精神健康的突出问题。(2)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读老年人产生精神健康问题的微观和宏观的原因。(3)探索寻找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精神关爱服务的有效路径和方法。2.研究的理论视角要准确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有科学的思想和理论视角。我国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6、创新中形成的老龄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世界老龄大会与会国共同倡导的“积极老龄化”战略,是研究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要思想与理论工具。(1)老年精神关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老龄事业是一项事关全局、攸关民生的社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为本,大力推进老年社会服务事业,把老年精神关爱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纳入老年社会服务体系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老人也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中要重点加强服务的“特殊人群”。因此,必须站在社会建设的高度,认识到开展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社会意义和必要性。运用创新的社会管理推动创新的社会服务

7、,以创新的社会服务解决“老年精神健康”这一中国社会转型中产生的新问题。(2)“积极老龄化”是研究和解决老年精神关爱问题的理论“钥匙”为了应对全球性的老龄化挑战,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l国专家的建议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在发表的共同政治宣言中将之作为21世纪全球应对老龄问题的发展战略。“积极老龄化”的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它要求老年人不仅要生理健康,更要心理健康;不仅要社会保障,更要社会参与。“积极老龄化”战略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应对老龄化挑战,调整社会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获得积

8、极的生命、生活状态。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下去解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类问题,能够使解决路径更具建设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老龄化”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上克服了传统的消极老龄观的认知和应对策略。它揭示:老龄化并不只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变迁过程,老年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老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等,也将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老龄化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社会发展过程。“积极老龄化”战略的确立是人类老龄观和老龄化应对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跨越。而这个跨越中意义最为深刻的是,积极老龄化以确认老年人的权利和联合国关于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为基础。把应对老

9、龄化的政策出发点,从“以需要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近十年来,“积极老龄化”战略已经对世界各国的老龄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积极老龄化”理论解析中国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能十分清晰地显示精神健康对老年人健康积极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关爱服务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三)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工具,还必须有缜密的实证调查和经过检验的服务实践。只有以全面真实的实证资料和行之有效的服务经验为基础,才能探寻出一条切合可行的老年精神健康之路。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全面真实地掌握老年精神健康状况,课题组选择江苏南京、常州、无锡、

10、扬州、镇江5个城市的50个社区为调查样本区,选择60岁以上城市老人和社区中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向老人发放问卷共计2000份,此问卷中含有课题组自编问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以及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维度的专业量表,通过测量全面了解城市老年人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二阶段对30余个先前社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考察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供给情况,挖掘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不足的更深层次的原因。2.服务实践在调研分析基础上,课题组得到了南京市建邺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在xx社区与社区社会工作站共同建立了“友乐坊”社区长者邻里互助中心,并倡议成立了“夕阳天使”青年志愿

11、者联盟,进入社区,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了名为“携手夕阳,青春有约”的老年精神关爱互动服务项目,在服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老人为本,运用优势视角,立足权利基础的理念和方法。本报告即课题组的社会调查与服务实践的成果统一。二、“心结”何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老龄化”政策以“健康、参与和保障”为基础,其中“健康”不仅强调身体的健康、寿命的延长,更是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马克思曾说“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精神生活是构成人完整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关涉人发展的一种本质存在。现实生活中

12、,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鉴于此,课题组对选取的60岁以上城市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并且没有得到较好满足;另一方面,孤独、焦虑和抑郁是部分老年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是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有效回收1908份,有效回收率95.4%。受访者共计1908人,其中男性932人,女性976人;60-69岁866人,占受访人数的45.3%,70-79岁 710人,占受访人数37.3%,80岁以上332人,占受访人数17.4%。表1 有效受访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分布6

13、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男409364159女457346173调查城市社区数量有效人数南京15578常州12453扬州10377无锡8292镇江5208表 2 有效调查对象的取样城市(一)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和满足状况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源于衰老和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维持和恢复主观心态平衡,实现充实、满足和尊严而引发的一种渴求状态。 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一般包括情感、娱乐、人际交往等需求。1.情感需求和满足状况情感需求是老年人晚年最核心的精神需求,是情感寄托和渴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家庭在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情感交流方面具有不

14、可或缺的作用,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此次调查中,课题组以子女的“探望频率”和“交流内容”两个指标来揭示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满足状况。其中,探望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经常”、“有时”、“偶尔”三个层次;交流内容的深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交流、问题交流、和情况交流。图1子女探望父母的频率21.94038.1051015202530354045经常有时偶尔子女探望父母的频率单位%注:“经常”指一周探望一次,“有时”指1-3个月探望一次,“偶尔”指3个月以上探望一次图1显示,在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方面,一周探望一次的比例最低,为21.9%;一至三个月探望一次的比例最高,达40%。受工作时

15、间、距离及精力等因素影响,子女探望老人的时间周期在加长,加之通讯技术发达,部分子女选择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等方式和父母沟通。图2图2显示,在与父母交流的内容方面,以涉及工作、生活近况等方面的内容居多,占48.2%;其次是问题交流,占36.7%,涉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彼此寻求帮助和支持;比例最低的是情感交流,只占15%。通过对老年人进一步的访谈发现,80%的老年人除了想了解子女“生活得怎么样”以外,更希望儿女能抽出一点时间和自己谈谈心哪怕是简单的嘘寒问暖,可见,老年人更希望有子女贴心的关怀。2.娱乐需求和满足状况娱乐需求是老年人培养和从事各种兴趣爱好的要求,通过参与多样的活动,在休闲娱乐中陶冶情操、享受人生乐趣 ,使晚年生活充实而丰富。老年人娱乐需求的实现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社区娱乐、体育活动的情况中可以进一步体现。图3从图3可知,受访老人中没有明显娱乐爱好的人数比例最高。即便有业余爱好,从事的频率也较低,真正积极活动的人数很少。在对“业余爱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