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009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8.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幼儿身体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一、躯体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1、躯体的生长 幼儿躯体的生长首先表现在身体外形 各部分的比例变化上。 具体表现为身躯变长,手脚也变长。他们的头部比例虽然还是相当大,但身体其余部分在逐渐赶上。随着躯体四肢的成熟,身体比例稳定的趋向成人的外形。他们长得更高更重。每年身高大约增长57.5厘米,体重大约增加3千克。 进入幼儿期后,比之婴儿,生长速度开始减缓下来,但仍保持日新月异的态势。其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是日趋成熟,51幼儿身体及运动

2、能力的发展,幼儿身高体重参考表,幼儿和婴儿在 身体外形上的 不同。见图,2、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幼儿肌肉组织的发育相当快,体重的增加约75%是肌肉发育的结果。 3岁时的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的发育速度更快一些。幼儿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他们虽能做一些精细活动,如手工制作、画画等,但由于手腕、手指的精细协调能力较差,也容易疲劳,从而使活动的质量较差,到五六岁时才有所改善 幼儿的骨骼系统也在迅速发育着,主要表现在骨骺的生长上,软骨以更快的速度转成骨头。但骨化过程远未完成,容易变形。 牙齿的生长是幼儿骨骼系统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常5-6岁时儿童开始掉乳齿而长出恒齿,即换牙,3、身体发育的不平衡 出生后

3、,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最初几年内,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学前期已接近成人 在第一个十年内,幼儿的淋巴系统以特殊的速度发展着,1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保护幼儿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 生殖系统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十年变化甚微,直到青春期才加速发育。,二、神经系统的发育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继续增加 出生,390克,25% 三岁,1010克,75% 7岁,1280克,90,接近成人 2、大脑皮层的结构日益复杂化 神经细胞结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这使得儿童能够完成许多动作,3、脑电波的变化 脑电频率是脑发育的又一重要参数。4-20岁个体脑电波发

4、展的总趋势是 波的频率逐渐增加。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五岁前儿童的脑电波波(4-7次/秒)多于波(8-13次/秒),5-7岁时两者数量基本相等,7岁之后波逐渐占主导地位。 儿童脑电的变化表明,儿童大脑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这一过程不可逆。 在420岁之间,脑电发育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期 第一次是56岁,第二次出现在1314岁 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二)大脑机能的发展,1、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进人幼儿期后,幼儿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机能

5、都在不断增强。 兴奋过程的增强表现在幼儿觉醒时间的延长,睡眠时间的相对减少。 皮质抑制机能的增长,表现在幼儿逐步学会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但总的说来,幼儿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还不够平衡,兴奋过程超过抑制过程,年龄越小越如此。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但延缓抑制机能即使到五六岁还是比较差的。 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单调乏味的课业,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可以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因而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

6、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2条件反射的发展 由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幼儿的条件反射形成较快,并且比较稳定、巩固。比如,一首新儿歌,两三岁的婴儿要教十多遍,如不及时复习,要不了几天就忘了。而45岁的幼儿,教几遍就记住了,而且还不易忘。,3两大信号系统的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是符号系统,是心理活动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是言语系统,是心理活动抽象概括和有意性的生理基础。 幼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只有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即只能通过动作和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随着幼儿言语的发生,第二信号系统逐渐形成。 这表现在幼儿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来认识周围事物,而且能通过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

7、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样,幼儿期的心理逐渐由具体形象性开始向抽象概括性发展,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然而,整个幼儿期,虽然第二信号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第一信号系统相比,其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尚未真正成熟,发展还是很不完善的。因此,这一时期还是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这就决定了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 另外,在这一时期,幼儿的两种信号系统经常发生脱节现象。比如,他能重复成人的某些词句,但并不理解意思,或者嘴里说的和行动表现出来的不一致。,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B 皮层抑制机能的增强 C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 D 逻辑思维增强,(三)脑的偏

8、侧优势和利手现象,幼儿脑的发育还表现为脑的偏侧优势的形成和加强。 例如,Stanley等人的研究显示,通过要求3至5岁的幼儿做一些事,诸如拣起蜡笔、踢球、把眼睛凑近不透明的瓶子观察,或是把耳朵贴近音箱听声音,他们看出每个幼儿偏好使用哪只手、脚、眼睛或耳朵。绝大多数学前幼儿偏好使用他们的右手和右脚,约有32的幼儿在所有作业上一致展现出对身体右侧的偏好。,根据对大脑脑电活动的测量,发现大脑两半球发育速率不相同,3-6岁期间,左半球发育较快,8-10岁期间,右半球发育较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右手使用工具的能力比左手强,这一现象称做右利手。而也有少数人使用左手的能力比使用右手强,人们通常称之为“左

9、撇子”,也就是左利手。 利手现象的发展有其生理基础,它反映了大脑的某一侧对控制、调节运动功能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 许多左利手往往都是双利手,其大脑偏侧优势不很强烈,可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总之,学前儿童的躯体生长和大脑的发育非常迅速,这为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或物质前提。从另一方面看,幼儿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同婴儿一样,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表现在大运动的发展和精细运动的发展两个方面。和婴儿蹒跚学步时相比,幼儿无论从动作的力量、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协

10、调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大运动的发展,大运动的发展是指控制身躯、手脚等运动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两三岁以后步速更加平稳和有节奏,这使得他能安全地做跑、跳、跃等动作,而不致摔倒。由于这时幼儿的双脚已能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他的躯体和双手就能解脱出来发展新的动作技能。 例如幼儿逐渐学会移动改变双脚的重心去扔和接球。在四岁多的时候能飞快跑过去接住一个扔给他的球,学会了单脚跳,灵活地移动他的身躯。,23岁:走路更有节奏,由疾走转变为跑,但跃起、向前跳跃和做接物动作时上身的动作仍显得僵硬;能边走边推小童车,但还经常把握不住方向。 34岁:能用双脚交替地上楼梯,但下楼时却只能用一只脚引导另一只脚下

11、,而不能双脚交替下;做向上、向前跳跃动作时上身已显得较为灵活,但仍需依靠上身做扔球和接球的动作;能双手扶住车把踩三轮小童车。 45岁:能用双脚交替地下楼梯;跑能跑得很稳;能用单足飞快地向前跳跃;能依靠躯体的转动和改变双脚的重心去扔一个球;仅依靠双手就能接住一个球;能飞快地踩三轮童车,方向也把握得很稳。 56岁: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跑时也跑得很稳;能做真正的跳跃运动;表现出成熟的扔物和接物动作模式,能踩带有训练轮子的自行车。,(二)精细运动的发展,幼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和开始画画写字。 由于对手腕和手指小肌肉群控制能力的增强,幼儿已能玩拼七巧板、搭积

12、木、剪贴和穿珠子等要求精细运动能力的游戏。,23岁:能做简单的穿衣和脱衣的动作;会拉上或拉开外衣的拉链;会用小匙吃饭。 34岁:会扣上或解开外衣的大扣子;已会自己吃饭;会使剪子;会模仿画垂线和圆圈;开始会画人,但画出的是“蝌蚪人”。 45岁:会用叉子吃东西;会用剪子剪一直线;能模仿画出矩形、十字形;会写字母。 56岁:会用餐刀切开较软的食物;会系鞋带;绘画接近现实,画人能画出人体的六个部分(头、躯干、双手和双脚);能模仿写出数目字和笔画简单的字。,中美幼儿绘画,6岁幼儿的画作,小朋友跳舞,52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传统理论 复演说:霍尔,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13、上的重演,不同年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活动 精力过剩说:席勒、斯宾塞,游戏是由于儿童体内存有剩余能量需要发泄而产生的 放松说:拉扎鲁斯,游戏不是由于精力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机能快乐说:彪勒,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生活准备说:格罗斯,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成熟说:博伊千介克,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一、游戏理论,(二)当代游戏理论 1、心理分析理论 F认为游戏是儿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约束,宣泄冲动、释放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 E认为游戏

14、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可以复活快乐的经验,也可以修复精神创伤,2、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事物、巩固扩大已有的知识、技能,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游戏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过程中,同化更占优势的一种表现,游戏的本质是把现实加以改造以适应儿童自己的思维的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法:练习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文化和亚文化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重视和奖励,其差别将反映在不同文化社会的儿童的游戏中.,一、游戏理论,4、我国心理学家结合不同的游戏理论认为 游戏是适合

15、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具有虚构性和具体性。 最后,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一、游戏理论,二、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按游戏目的分: 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 按行为表现分: 语言游戏、运动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表演游戏 按认知特点分: 机能游戏、建构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按社会性特点分: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游戏的发展 内容:游戏的内容反映了幼儿对现实的模拟能力和

16、想象能力。从主题看,由熟悉的家、园日常生活扩展到社会活动;由对外部行为的简单模仿到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由简单自由到较复杂有特定内容 形式:反映了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从模仿性游戏到角色游戏再到规则游戏,从不会事先分配角色到能自行分配角色 时间:由几分钟、十几分钟延长到四、五十分钟 社会性:由独自一人玩耍到多人合作的游戏,1、游戏和认知的发展 可以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儿童在没有外界评定的压力下,自由地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试验,是推动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各种客体,解决问题,鼓励探索,少加限制,三、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2、游戏和社会能力 推动儿童 社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想象性游戏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各种角色,学会了解别人,体验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协调与他人的关系等,3、游戏与情绪 可以使儿童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在没有成人的威胁下,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 游戏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感 游戏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 4、游戏与个性 儿童的个性特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