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6111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一) 尊敬的校团委: 您好,我今年已经初三了,马上就要面临考高中了,我想在毕业之前加入光荣的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对团员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青

2、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是因此,我要求入团的愿望便更加迫切了。 我认为立志报效祖国、希望有所作为的青年一代,惟有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惟有长存永不言败、永不言退的锐气,惟有永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朝气,惟有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才能真正孚得起人民信任,担负起历史使命,让五四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我们应该觉醒,应该用什么来追求自己的未来呢?应该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因为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允许我们落后,然而知识是我们向时代进军的筹码,谁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我们终将都会战斗,都会攀援,都会步入社会,那么知识就是我们飞翔的翅

3、膀,奋斗也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奋斗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困难总是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现在仅仅面对的是一种单纯的生活,没有生活的忧愁,没有工作的烦恼,没有养家的责任有的或许是学习上的苦恼,友情上的障碍,家人的不和然它是苦涩的,或许这些是奋斗历程必经的。 请组织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年2月25日 中学入团志愿书范文(二) 敬爱的团支部: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一般,好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

4、炬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鲁迅先生这种精神依然适用于我们今天,适用于我们这些青年。我追求先进,我申请加入共青团! 抚摸时代的丰碑,追寻英雄的足迹,心潮澎湃人们不难发现,英模们那一颗颗爱国之心,那一腔腔沸腾热血,凝聚成了两个字:奉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才,不妨是一颗小草为春天献上一丝新绿;不能成为高山昭示一种雄壮,何不当一块路碑,为迷途的为旅人拂去心头的阴云;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入旱的土地捧上甘露。 遥想当年,体味五四精神,“五四”是那一代热血青年对祖国热烈的爱的爆发,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理性、血气、

5、尊严。“五四”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播撒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同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的象征,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源头。先贤已逝,精神不朽,先辈们为救国图存而浴血奋战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依旧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苟利国家生死以”,和平年代里我们所承担的“振兴中华”的重担同样不容我们安逸享乐,跨世纪的重任沉甸甸地压在肩头。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科技人才的竞争,当代中国青年最好的应战方式就是学习和思考,抓住机遇,后来居上,谱写新的辉煌。 能够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一代青少年进步的表现,也是将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的必经之路。从今天起,我会以一名共青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能不能成为一名团员,都要时刻警醒自己要认真学习,艰苦朴素,团结友善,乐于助人 感慨万千,聊聊几语。虽然我没有华丽的豪言壮语,却埋藏着一颗爱国爱党爱团的赤子之心。希望各位领导认真考虑,给我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看我的行动吧!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年2月25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