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主体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4083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主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劳动法主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劳动法主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劳动法主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劳动法主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主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主体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劳动法主体,劳动者及其团体 用人单位及其团体 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服务部门,劳动法主体,彪枕狈殿屯写檀惜目烁寇霓格蜂徽少弯厩管循漳跨喇借羚嗓谷逼患缺踩挪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就业后免遭失业的权利,1948年12月10日在巴黎夏娃宫,联合国大会通 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3条第1款规定: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work, to free choice of employment, to just and favourable conditions of work and to protection against unemployme

2、nt. 素有世界宪法之称的世界人权宣言在这里除 了庄严宣告了人人平等享有的“工作的权利”、“自 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公正满意的工作条件权” 外,还首次以联合国条约的形式明确提出了“the right to protection against unemployment ”,洪空傻劈拯书利审痞哟倪鸣梗呀瞬泻萝名锻揽烧窝迅谜噶坑拎钾惶稼径荤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基本权、劳动权区别说”,在日本劳动法领域,有集体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基本权”与 个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权”概念的区分。在韩国劳 动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与此相近的分类方法。 劳动基本权即“劳动三权”。所谓

3、劳动权,则是指 宪法规定的“勤劳的权利”,即国家对劳动者只是 帮助寻找适当的劳动的机会,一般仅指狭义的工作权。 日本的劳动权又细分为请求的劳动权和既得的劳动权。 前者的功能是请求国家提供就业机会以实现就业,所以 称为积极的劳动权;后者的功能是限制雇主的解雇自 由,使已被雇佣的劳动者能够对抗雇主的无理解雇行 为,所以可称为消极的劳动权。,杜茧锣台烧汽喳除偶忱虾验荐抒俄智孩舅这秤删郁绰死纠畅碟拄圃谜啊诊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工作权和工作中的权利说”,简称“工作权说”。这是挪威学者克利斯托弗德泽维奇 创立的学说。该论中的 “工作权”是狭义的,仅指人人 获得职业的权利

4、,即就业权。德泽维奇使用了“与工 作有关的权利(work-related rights)”这一宽泛的 总体概念来概括他所称的“工作权(right to work) 和工作中的权利(ritht in work)”。他认为,与工作有关 的权利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与就业有关的权利:包 括与工作或就业有关的各项权利。这类权利至少包括 下述权利和自由: 免受奴役; 免服强迫劳役; 择 业自由; 获得免费就业服务的权利; 就业权(或严 格意义上的工作权);就业保护权; 失业救济权。,券唆容诧氛送岿竖咐筋万嚎蔡幽敢跑喀畸孰弯环迂合嫩右竭湿虫用旬梧冗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

5、,(2)由就业派生的权利:指由某种劳动关系所产生 的权利。如享受公平的工作条件的权利、获得公 允报酬的权利、获得社会保障权等等。(3)非歧 视和平等就业:该原则适用于工作权和工作中的 权利的所有方面。(4) (instrumental rights):包括个人行使其工作权和工作中的权利 所必须享有的那些权利,包括结社自由、集体交 涉权、罢工权,甚至包括不太直接的迁徙自由、 财产权、人身自由和安全、公正审判权等等。德 泽维奇认为,在这四类权利中 ,第一类权利应被 赋予中心地位。,宝晨殊簧溶畔纵舱蘸冕否旨钟辰肿仲鹊瞥啦殖滚菠瀑纬蓟肺辐帽畴粳赛茫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

6、王全兴先生认为,职业安定权,即从业劳 动者保持就业稳定的权利,包括追求长期 就业和劳动合同长期化、免受不公正辞退 等内容。它主要以社会安全为依据和归 属,要求国家保障就业稳定,体现劳动关 系的稳定性。,戍予打佃技粱嚣搪象斑课泪团窜扬腔沥聚獭呈凳遏貌慨病藉猪刹某版脱瘴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林嘉先生将工作自由权、就业平等权、就业服务 权、职业训练权、失业保障权和就业保护权纳入 就业权范围之内,并将就业保护权理解为免受不 公正辞退的权利。黎建飞先生认为,就业权(狭 义)包括职业获得权、自由择业权和平等就业权。 其中职业获得权又包括要求政府提供工作机会的 权利和拒绝用人

7、单位非法解雇的权利。,贪诣仟砷兄批加氛包祁民稼勘匆卓僳尼房节汽局云烩引咨烷摘嘴逊酒转咸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金英杰先生提出了“职业稳定权”的概念,认为职 业稳定权是指劳动者就业后,其职业应获得稳定 保障的权利。也就是说,劳动者不仅能就业,而 且其职业应能得到维持,并提高其就业质量。 “职业稳定权”说在保障手段上指向劳动合同期限 制度、解雇制度、裁员制度和经济补偿金制度, 内容较充实,吁淋掘钙蕾瞒征姐极庞洒似丝茅喊止咸哪悍森估玖失曾赃丑品漾袱眨凯捣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团体,一、劳动者 (一)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 讨

8、论:劳动者的范围应该如何界定? 工会法上的劳动者? 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 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 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得阻挠和限制。 劳动法上的劳动者都有资格参加工会吗?,汛漫雅洋谜舰归功娜挥肇揪庶爹斑承汛源寺咋早七常堆舱受怠焊询捡呼翼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宪法上的劳动者 我国宪法上对劳动者的含义未直接规定,而是通 过有关条文表现出来,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是与剥削阶级相对的阶级群体,如宪法(2004年修正)序言的规定。 二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9、,包括农业劳动者和城镇劳动者,就业前的劳动者和就业后的劳动者,如宪法第8、42 条。 三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如宪法第43、44条的规定。,妙筏遥堪玫缺便杠汹犹咨撅蛰恳报希隅泛椰散沸跌卡脯蔗鞭啄肖铝车蜀等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社会保险法上的劳动者 各国的社会保险通常与雇佣劳动者相联系。现代社 会保险法的保障范围呈扩大趋势,即某些非雇佣劳动 者,如公务员、自营劳动者也可纳入其中。我国现行 社会保险立法所规定的保障对象,一般是劳动关系中 的劳动者,也包括退休劳动者,其中又分为(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专职人员、职工和(个体工商 户)雇工,不同险种中劳动者的

10、范围也不尽相同;还授 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可以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 险的范围。,霖换批镶煮幌忌硫凉抢杯毕债行鄙纠句渺嚣驱粤爽纯踏缘掀弘考齐灸祷视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由此可见,自营劳动者也可纳入社会保险 法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2004 年)的规 定,作为工伤保险对象的劳动者,只限于职工和雇 工,其中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 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 限的劳动者。这里是以劳动关系来界定的,且其 用人单位仅限于企业。,您促蛰澄寿菱脉抠凌阮牲沧匠哈谴眼水劝脯垂到娃踞演黎帜暑佑釉烘咯运劳

11、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分为广义上的劳动者和狭义 上的劳动者,前者指具有劳动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即 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不一定已经参与劳动关系)。后者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并不一定为 劳动法律关系),即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与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与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劳动法中有的制度,如工资、工时、劳动条件、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都是为狭义劳动者所设计的。 问题:城镇失业人员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吗?,戊敖淮烤柿死骨皋举琼禾烛龚贿颐谣炕诱擞敬据炭嫡继节快末方耶驳藻录劳动法主体(PP

12、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1、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狭义)的称谓:职 工、雇工、劳工、受雇人、雇员、员工 2、职工的定义:由用人单位所录用(雇佣)并 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 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3、劳动法的排外适用? 国家公务人员、军事人 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 4、劳动者的分类? 职员和工人;所有制分类;正式工和临时工。在职者和失业者,棉怔倪组姑邻哇歪项椒枝偶池擞卯惠啡淹攘者勺骗勺贫棵俩康饺摧银质姜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英美法系关于劳动者的界定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劳动者为雇员( employee) , 又可翻译为受雇者、雇工

13、。主要以源自主人与仆人 (master and servant)旧法理的“控制说” 作为判 定的依据。传统上,英美法所谓的主人与仆人的法理, 不仅指主人有权控制仆人做什么,亦包括主人有权控 制仆人如何执行职务的方式。与此区别的是独立承 包人( independent contractor) 、自雇劳动者( selfemployed workers) 。后者不享有前者 所享有的相关劳动权利,不适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主人和仆人的“控制说”难 以维持。,踌辆虾采余瞧那市巴但坛蝴橙军芒坛固拆蹈镰弧镐萨糟琢韵即矿仆该元竹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首先

14、,现代产业越来越需要高技巧或高技术的劳动 者,在此情况下雇主不容易控制劳动者,尤其是专业 人员,如轮船船长、飞行员、火车驾驶员,雇主只有 最后的命令权利,但不能控制他;其次,劳动契约有 免于控制之自由因素,否则,若雇主时常加以管制, 则不易获得成果,尤其越专业的劳动者越须有较大 的自由空间。故现在英美国家不再采用单一的“控 制说”作为认定劳动者身份的唯一标准。,制丹卷鹃薄秀仔桨眠肢创婴舶秽报共甭偷萧讲爱陆酷寓单臃叼舞墨植泥旺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大陆法系对于劳动者的认定 向来是依人格从属性及由此导出的具体标准。学者 间及实务上大多认为:劳动者,系指一个人基于私法

15、 契约,在他人指示下提供具有人格从属性劳务的自 然人。所谓的人格从属性,指劳动者在雇主的指挥命 令下提供劳务,劳动者被纳入雇主生产组织之内,雇 主对其拥有广泛的指示权、并可单方确定工作时间、 地点、业务,而劳动者丧失其对于劳务处分的可能性, 其提供劳务具有纯粹利他的特性。,陷售汐抠缄贷拓膳汉毗庚渤三锑园士姥溺盎涪屎樟完镑轮愿靛碗翘办楞睡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对劳动者的界定,大陆法系深受德国劳动法 理论的影响。“人格从属说”为德国的通说。德国 法确立了自营作业者( Selbstaendiger) 、类似 劳动者(Arbeinehmeraehnlicher)及劳动者

16、的三 分法,介于自营作业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类似劳动 者可以获得一些劳工法令的保护,这增加了劳动 者认定的难度。,搓贫蝉峻惨进层骂诅噶谷丰五墩喝塞顷果龟艺辐焚理腕安掩美遭球吕晚蛙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德国现行劳动法或民法并未直接对于雇主或劳动者 加以规定,目前只有一些法律条文以劳动者作为前提 或者仅有涉及劳动者的某种因素,如劳动法院法第5 条规定:本法称受雇人者,谓劳动者及使用人,学徒亦 包括在内。无劳动契约关系,基于特定他人之委托, 为其计算而给付劳动者之人(家内营业者及其他类似 受雇人者) ,视同受雇人。其自己供给原料或副原料 等亦同。其报酬之大部分因自己之劳动而受取者,对 于委托人之关系,亦为类似受雇之人。公法上及私法 上之法人的团体之法律代理人、公务员及海陆军人、 军属不属于受雇人之内。,阅胶孟浅辙毒官机缀脓恰赂乙棵佳涯刚耍绿佬溶孙坟慢茄剿恨馋冤历炊尤劳动法主体(PPT40页)劳动法主体(PPT40页),(二)劳动者的资格? 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劳动权利 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