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91286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6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6编号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导论 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同其他自然规律一 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任 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 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 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二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对象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 供服务。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 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 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

3、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 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一 解释下列名词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经济范畴

4、,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 等经济关系组成。 所有, 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 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 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 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 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所有权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 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制性质决定了

5、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 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产权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 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 ; 具 2 2 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 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

6、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 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 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 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

7、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 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 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 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 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在本质经济关 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6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 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

8、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7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人了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 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 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变化的。 一一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 ; 另一方面, 消

9、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 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 度和深度决定的。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

10、商品交换。 3 3 三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 它对效率具有 激励作用。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 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 效率。 四)以上分析了生产与消费、交换和分配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各个环节之间都有关系。 二、马

11、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2、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对物的占有关系,实际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 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 定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另一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 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性质和要求时,会对生产资

12、料所有制起巩固 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和瓦解作用。 3、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 并存着其他所有制形式,居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一 解释下列概念解释下列概念 1 商品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产生前提:1、社会分工;2、剩余

13、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不同生产者所有。 3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并且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4 价值价值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4

14、 4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 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 /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 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

15、品经济、市场经济 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三大作用: 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 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作用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此种作用形式不是对价 值规律的否定,因为: 波动以价值为基础。 从总体来看,价格涨落会抵消。 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 系,在不断波动中使供求趋于平衡。 9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6、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10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 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 马克思将经济资源归结为社会劳动时间,所以资源配置也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的配置。 在任何社会中, 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 如何合理、 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1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 劳动。 二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 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