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编号《经济法》期末考试及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91229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5编号《经济法》期末考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5编号《经济法》期末考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5编号《经济法》期末考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5编号《经济法》期末考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编号《经济法》期末考试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 页 经济法经济法 期末考试试卷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满分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满分 100 分。分。 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总总 分分题号题号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核分人核分人题分题分1510102540 复查人复查人得分得分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认为“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要产物”的是( ) A摩莱里 B德萨米 C蒲鲁东 D马克思 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不包括:( ) A物 B经济干预

2、行为 C人身 D信息资源 3下列不属于经济法中财产责任的是( ) A经济补偿 B吊销营业执照 C补交税款 D赔偿损失 4下列不属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具体内容的是:( ) A自然垄断 B国家垄断 C结构危机卡特尔 D协议固定价格 5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经济法中的消费者主要包括( ) A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B为生产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社会实体 C为生产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或者个体社会成员 D为生产管理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社会实体 6下列产品质量问题属于“瑕疵”的是:( ) A产品存在危及人身的不合理的危

3、险 B产品存在危及他人财产的不合理的危险 C产品的外观存在不明显的斑点 D产品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7法律意义上的垄断大都具有( )的显著特征 A危害性和违法性 B危害性和不正当性 C不正当性和违法性 D不正当性和反竞争性 8 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宏观调控从法律意义上讲,主要是:( )的行使问题。 A公权利 B公权力 C私权利 D私权力 9中期计划为( )计划。 A年度 B5 年 C10 年 D20 年 10陈某在参加商场的有奖销售过程中,中奖所得共计价值 20000 元。陈某领奖时告知商场,从中 奖收入中拿出 4000 元通过教育部门向某希望小学捐赠。其应纳税额为:( ) A4000 元 B16

4、000 元 C3200 元 D12800 元 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题列出的几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 1经济法兴起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干预克服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 B垄断和竞争易造成无政府状态,经济秩序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政权动荡 C民法和行政法尚未产生 D人们渴望法治化国家为生存空间的心理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取得不包括以下( )等方式 A授权取得 B继受取得 C约定取得 D法定取得 3市场管理法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 A保障社会分配机制 B维护

5、市场秩序 C保护和救济消费者 D培育塑造经济民主和市场信用 4限制政府市场管理权运用的法律方式有( ) A通过明确管理权的具体内容加以控权 B通过明确管理权行使的程序加以控权 C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行政和司法请求救济权 D依法赋予市场主体上访权 5间接合并的形式包括:( ) A股份保有 B人事兼任 C纵向合并 D横向合并 6售出产品存在瑕疵,销售者应负责( ) A修理 B更换 C退货 D双倍赔偿 7我国对国有资产实行( )的管理方式 。 A国家统一所有 B政府分级管理 C政府分级所有 D企业自主经营 8我国国有资产的来源包括( ) A国家凭借权力依法取得和认定属于国家的资产 B国家以各种形式的投资

6、及收益所形成的资产 C国家对行政和事业单位拨拨款而形成的国有资产 D国家接受各种形式的馈赠而形成的国有资产 9政策性银行具有以下特征:( ) A政策性银行多数是由政府直接出资设立,或由政府参股或提供保证,以政府为后盾,与政府 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B政策性银行以贯彻和执行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己任,主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 密 封 线 函授站: 姓名: 专业: 学号: 座位号: 函授站: 姓名: 专业: 学号: 座位号: 第 2 页 共 2 页 C政策性银行都具有专门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需要政府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的 基础部门或领域 D从与中央银行的关系来看,中央银行一般不直接管理政策性银行,

7、只是从业务上给予必要的 监督和管理,以使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10关税是以进出国境的( )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税。 A货物 B人员 C物品 D交通工具 得分评卷人三三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个人独资企业 2增值税 3承包经营权 4贴现 得分评卷人四四、简答题(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我国产品质量法律上所指“产品”含义及其排除适用对象。 2简述我国现行金融法的体系 五、论述题(五、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第 2 题为案例分析) 1试论经济法克服市场失灵的优势。 2某市居民王某向该市电信局支付 500 元初装

8、费后安装电话一部。一个月后,王某在话费单上发现 自己从未打过的国际长途电话,话费 300 余元,遂与电信局交涉。经查明系电信局设备技术故障所 导致的计费错误。王某要求电信局赔礼道歉并双倍返还多收的话费,电信局工作人员不仅不予理睬, 还在营业大厅里公开斥责王某贪图钱财、趁机敲诈,引起在场的顾客议论纷纷,王某深感羞辱,遂 决定向法院起诉。结合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王某要求电信局双倍返还多收话费的要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为什么? 电信局工作人员对王某的斥责侵犯了王某作为消费者的何种权利?针对该行为,王某可以提出 何种诉讼请求?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第 3 页 共 2 页 经济法答案经济法答案 一、单

9、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5、CCBDA 610、CABB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ABD 2、BC 3、BCD 4、ABC 5、AB 6、ABC 7、AB 8、ABCD 9、ABCD 10、AC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 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 增值税是以应税商品或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运用税款抵扣原则计算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其 实质是对增值额课税。 3、

10、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民、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企业的职工、班组、车间等为完成一定任务对集体或者 国家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4.贴现是票据持有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转让,兑取现款,融通资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排除适用对象包括:由建筑 工程形成的房屋、桥梁、其他建筑物等不动产;军工产品;初级农产品;未经加工的天然形 成的物品。 2、金融法的体系是由现行的调整不同领域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 (1) 中央银行法;(2)政策性银行法;(3)商业银行法;(4)信用合

11、作社法;(5)信托法;(6)保险法;(7) 证券法;(8)期货法;(9)票据法;(10)货币法;(11)外汇法;(12)融资租赁法等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20 分, 共 40 分)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一定的因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低效率运行的一种非理想状态, 也就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而造成的市场机制不能自我调节的情形。 经济法是国家运用公权力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法律。其产生缘于市场对自身能力局限的克服困 境和民法与行政法的功能局限。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具有其内在的优势,其主要表现是: 经济法可以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私权。经济法之所以能够实现对私权进

12、行限制,缘于国家的存在。 经济法对私权的剥夺意义不仅限于私权本身,也扩展到了公权层面,因为这种私权的被剥夺直接导 致了公权的增加,从而增强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能力。 经济法可以直接改变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经济人是市场经济下人性的最恰当表述,一般而言, 法律不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但是,一旦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损害了国家和社会 公共利益的时候,国家就必须实施必要的干预。对此,民法的功能是微弱的。经济法则可以通过直 接改变经济人的利益结构以达到干预的目的。 经济法具有公共利益优势和远视优势。国家是各市场主体利益的代表,它以追求公共利益和长远 利益为己任,以适当抑制市场的自利和克服市场的“近视”的弱点为目的,国家的这种特性是其他 任何主体不可能具备的。 2、答案: 不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 者的要求进行双倍赔偿。但是电信局多收话费只是技术错误,不存在欺诈,因此不适用该条款。 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权。王某可以就此请求电信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甚至可以 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