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91063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编号《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杜宁华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实验室 2008 年 2 月,2,经济学实证分析工作的主线是比较静态分析,而经济实验是比较静态分析的天然工具 通过实验控制其它无关因素 直接观察到被研究的因素对实验中的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对无关因素的“控制” 是怎样实现的? 其根本基础是有效的实验设计。,3,讨论的要点:,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术语和基本问题 有效的实验设计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实验设计简例,4,一、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术语和基本问题,5,1绝对实验和相对实验,6,相对实验是指测度某个特定环境中某种因素变化所产生的效果的实验。 比较同一片

2、土壤中种植不同农作物的产量有何不同,或使用化肥对提高产量的影响; 使用某种新药对治愈某种疾病的作用; 厂商的生产技术发生变化对厂商利润的影响。 相对实验所回答的研究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比较静态分析问题。,7,除相对实验外的其它实验都归类于绝对实验。 绝对实验中所测度的量往往是普遍的恒量,或者是在相同的实验设置下固定不变的量。 测量电子的质量 某种特定的博弈中选取纳什均衡策略的人数,8,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核心是相对实验。 杜赫姆奎恩问题(Duhem-Quine problem) 样本选择问题,9,杜赫姆奎恩问题,当研究人员创造出实验环境进行理论检验时,不仅仅被研究的要素(即理论所描述

3、的对象)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个特定的实验环境本身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当我们观察到某个实验结果时,该结果究竟是来自于理论还是来自于实验环境本身?,10,11,(1) 对理论进行陈述; (2) 将理论运用到特定的背景中去(例如,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考察的是被货币回报所激励的实验参与者); (3) 将理论在环境中的应用总结为一个或多个理论假说; (4) 描述实验设计; (5) 记录用于理论检验的实验数据; (6) 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理论假说是否被拒绝。,12,实验结果所表达的,是关于实验所要检验的理论、和所有实施这一理论所需要的环境的联合检验。因此,如果在特定环境中检验理论假说H时,我

4、们需要使检验过程在该环境中得以实现的辅助假说A1, A2,., An,那么我们观察到结果C意味着条件假说(H|A1,A2,.,An)为真。如果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不是C,其原因可能是H,A1,A2,.,An中的任何一个假说不成立,可能性不仅仅来自于H不成立。 (见Smith 2002)。,13,相对实验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杜赫姆奎恩问题” 当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环境基本一致时,相对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对比差异只能归结于被研究因素的变动。,14,样本选择问题,例某劳动经济学家希望了解接受某种专业技能培训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她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接受过该专业技能培训的人群中随机选择样本若干,调

5、查其收入; 在未接受过该专业技能培训的群体中也选择样本若干,调查其收入。 通过对比平均收入,判断接受培训是否对收入有显著影响。,15,进行此类调查的明显缺陷是研究人员在对受调查者分类时,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受调查者被归入某个具体类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即存在样本选择问题。 比如,假若选择接受培训的人全部是高智商的人、而高智商的人无论是否接受培训其收入都比其他人高。,16,相对实验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能极大地克服“样本选择”问题。 比如,针对劳动经济学家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 在未接受培训的人中随机选择样本若干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培训,另一组不接受 追踪这两组参与实验的人的收入变化 在相

6、对实验中,实验参与者是否参与某个条件下的实验完全由研究人员所控制、不受实验参与者个体特征的影响。,17,2实验变量与实验设置,18,实验变量(Experimental Variable),有时也被称作设置变量(Treatment Variable),或实验的因子(Factor),是指相对实验中所测度的因素。 一个实验变量可以包含多种状态,而实验变量的各个状态被称作实验条件(Experimental Condition),也被称作实验变量的水平(Level)。 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不宜过多,通常情况下实验变量的数量不会超过三个,19,实验设置(Treatment),在一个实验里,实验设置是指包括

7、实验说明、实验的激励机制以及所有实验运行规则在内的全部实验流程的集合。 在实验设计中包含多个实验变量、而每个实验变量又包含多种状态的情况下,实验设置也被称作实验单元(Experimental Cell)。,20,例子:特定拍卖下的成交效率检验,21,在实验设计中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同时变动多个实验变量,造成研究人员无法解释在不同的实验设置下实验参加者行为变化的原因。,22,3跨被试设计与同被试设计,23,如果实验参加者只参与一个实验设置下的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被称作跨被试设计(Across Subject Design); 如果实验参加者同时参与多个被比照的实验设置下的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就被称作

8、同被试设计(Within Subject Design)。,24,跨被试设计能有效避免同被试设计中常出现的“次序效应”问题,却难于避免“个体效应” 而同被试设计能有效避免“个体效应” ,却难于避免“次序效应”。,25,“次序效应”:在同被试设计中,由于实验参加者要同时参与多个被比照的实验设置下的实验,实验参加者在先运行的实验设置中的行为往往会影响他们在后运行的实验设置下的决策,从而干扰实验结果。 “个体效应”:由于在跨被试设计中不同实验设置下的实验参加者不同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干扰。,26,对“次序效应”的克服: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实验参加者,并将实验参加者随机分配到被比照的各个实验设置中去,以

9、保证各个设置下的参加者不存在系统差异。 对“个体效应”的克服:将实验设置的实施次序随机化,以保证实施不同实验设置的次序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系统影响。,27,4实验局(Session),28,实验局是指同时被征召的同一组(或一个)实验参加者所参与的一次实验。 在跨被试设计中,一个实验局里只包括一个实验设置;而同被试设计中,一个实验局包括两个以上的实验设置。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实验局在同一天内完成,且长度不会超过两小时。 特殊情况下,如共有价值产品拍卖的实验中,为使实验参加者获取交易经验,实验往往分为两天;为了让实验参加者在第二天能重返实验室,第一天实验参加者得到的实验报酬通常在第二天发放。 一个

10、实验局的参加人数不宜过多。,29,5独立观察值,30,实验数据中记录的观察值是实验参加者在实验过程中的决策。,31,如果某实验参加者的决策依赖于其他参加者的决策,那么该实验参加者的决策就不能被当作独立的观察值处理。 某实验局中研究人员征召20名参加者,两个人一组,分别进行“囚徒的困境”对策。 有20名实验参加者参与双向拍卖市场的实验,在实验中10人扮演销售者的角色,10人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参加者对不同博彩的取舍选择估计出实验参加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32,如果实验参加者的决策依赖于参加者本人的决策历史,那么该实验参加者在每个回合的决策不能被视作独立的观察值。 在“囚徒的困境”对

11、策实验中,研究人员征召20名参加者,两人一组固定配对,将对策重复进行15轮。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征召20名参加者,每轮两人一组随机配对,将对策重复进行15轮,33,我们把一个实验设置下能被当作独立观察值的最小实验参与者集合称作实验单位(Experimental Unit)。 根据上面对独立观察值的讨论,在不同的实验设计下,实验单位有可能是实验局、有可能是实验局内的几个参与者,也有可能是一个参与者。,34,6对实验的控制,35,在变动实验变量的同时,其它与研究问题无关的因素应当被研究人员所固定,以免污染实验结果。 如果研究人员失去了对实验的控制,她将无法回答实验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3

12、6,需求效应,“需求效应”是指实验参加者对实验目的以及对研究人员期望的主观预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猜测:“或许这是关于公平互利的实验”,“也许买卖的次数越多研究人员越能得到有用的数据”。 由于实验参加者往往希望配合实验人员,这些猜测很可能会影响到实验中的决策。 实验参加者的主观猜测无论是否与研究问题相关都会对实验的控制有不利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无法断定实验结果究竟是出于物质激励,还是出于实验参加者基于各种猜测的“主动配合”。,37,克服“需求效应”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给予实验参加者更多的选择。,38,例:在共有价值拍卖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很多实验参加者由于出价高于拍卖品的真实价值而产生亏损,在亏

13、损的情况下这些实验参加者仍然继续参与竞价,而不是选择退出市场。这一现象随着实验参加者的经验增加有所缓解,但并没有消失。 Cox, Dinkin and Smith (2001)的研究试图回答这种“过度参与”的现象是否能被“需求效应”所解释:实验参加者主观上认为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参与市场活动,为了“配合”研究人员,尽管亏损实验参加者仍然参与竞价。,39,在Cox, Dinkin and Smith (2001)的实验设计中,实验参加者可以在两个市场之间进行选择: 共有价值拍卖市场 “安全市场”:该市场中,实验参加者将被保证得到正收入,而具体收入的高低服从某种特定分布。 由于安全市场的存在,实验参加

14、者出于“配合”实验人员的考虑而对市场活动的参与完全可以体现在安全市场上。 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在安全市场的情况下,亏损的实验参加者继续参与共有价值拍卖市场竞价的现象大幅度减少。 “需求效应”至少能部分解释以往的共有价值拍卖实验中实验参加者的“过度参与”现象。,40,个人偏好,当与研究问题无关时,实验参加者的个人偏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是实验设计者需要避免的 克服个人偏好影响的主要办法是在实验说明中采用中性的词语。,41,例:实验设计者希望检验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的理论模型。 由于理论所刻画的是劳动者的物质回报与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决策之间的关系,劳动者的其它偏好对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所作

15、的决策的影响并不在实验所检验的范围之内。 实验说明书对实验的描述中淡化了实验的社会背景,并未出现“就业”,“失业”等词语,而是代之以“决策A”,“决策B”等中性词语。,42,有的实验设计里研究人员并未采用中性词语、同时也引入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由于这些特定背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身已经进入了实验设计者的研究问题。,43,欺骗,为了保证对实验进程的控制,在经济学实验中研究人员从不欺骗实验参加者。 经济学实验与心理学实验的最大区别是经济学实验的实验结果与物质激励因素直接发生关联。 “欺骗” 一旦被发现,研究人员将会失去实验参加者的信任。失去了对所承诺的物质回报的信任,使实验参加者的决策与物质回报失

16、去关联, “报酬的显著性”被破坏、实验失去了控制。,44,7心理偏见,45,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损失与收益相比,实验参加者通常对损失更为敏感。 除非研究问题本身涉及“损失厌恶”这一心理因素,在实验设计中,各实验设置下实验参加者出现损失的机会应基本相同。,46,现状偏好,“现状偏好”是指实验参加者的决策会受到其他人、特别是研究人员的暗示的影响。 在实验说明书里举例讲解各种规则的过程中不应涉及具体数值。如果必须要用到具体数值,一定要阐明这些具体数值与实验参加者在实验中的决策无关。,47,禀赋效应,“禀赋效应”是指所有权对实验参加者的估价过程产生影响。 例:某人拥有一个博彩,当该博彩的市场价格不低于r元的时候,她愿意向市场出售该博彩;但是,当她从市场上购买相同的博彩时,她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会低于r元。 除非是研究问题的需要,在被比照的实验设置之间应剔除“禀赋效应”的影响。,48,8单盲设计与双盲设计,49,单盲设计与双盲设计是保障 “实验的隐私性”的重要手段,这两种设计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经济学实验当中。 在单盲设计中,每个实验参加者只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并不知道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