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90848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腊八粥》word教案(2020年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腊八粥精讲教案腊八粥精讲教案 一、教材简析:一、教材简析: 腊八粥腊八粥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篇课文。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 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 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 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 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 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 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 八

2、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 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 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思想

3、的理解。 三、三、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听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 解文本,体会八儿心理活动变化。文章对话较多,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飞花令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 5 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活动)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 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 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 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

4、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 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 从文的小说腊八粥。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腊八粥 沈从文沈从文 (解读“腊”字)(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

5、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 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腊八 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播放录音, 标清段落)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板书:煮腊八粥- -盼盼- -想想- -猜猜- -看看- -吃腊八粥吃腊八粥) 三

6、、精读赏析,激发灵性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分析第一部分: 1.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 展览会。 ” (老舍北京的春节 )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 “塞灌”等词分析。”等词分析。 2.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

7、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 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 ,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 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 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过渡: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 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

8、来学习盼腊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 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3.3.分角色读分角色读 2 21313 自然段, 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 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自然段, 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 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 “眼睛可急红了” 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

9、儿一种怎么 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 迫不及待迫不及待) “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中“那”应如何理解? 过渡: 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 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过渡: 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 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 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看出来呢?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看出来呢?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这在八儿, 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10、!” 思考: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样的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 了? 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 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 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 意后

11、,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 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具 有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苦苦等 待待。(板书:苦苦等待苦苦等待) 4、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12、”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 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 书:妙)书: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男生齐读第男生齐读第 1414 自然段)自然段) 突出腊八粥在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5 5、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

13、粥,妈妈 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 ,再到 “美妙的猜想” ,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 2 讶” ,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 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 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 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 真可谓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道, 藉此慰中情。

14、 ”藉此慰中情。 ” (北齐魏收腊节 )(北齐魏收腊节 ) 四、四、续读赏析续读赏析,体验感悟,体验感悟 沈从文曾说: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沈从文曾说: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 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 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

15、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 文学理想的核心。文学理想的核心。分析第二部分吃腊八粥的场面: 1.文题为“腊八粥” ,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文题为“腊八粥” ,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 的过程的呢?的过程的呢? 文章第 20、21 自然段正面描绘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 “ 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 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的多、饱、吃的尽兴,心满意足。第二幅正面吃粥的画 面着墨并不多,作者只用廖廖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 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妈也奈何不了他了,看来

16、,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2.猜成语:兴高采烈猜成语:兴高采烈 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酣畅淋漓酣畅淋漓 大腹便便大腹便便 3.作者对吃粥场面仅用几句话作者对吃粥场面仅用几句话做侧面描写后, 却笔墨酣浓的写出了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做侧面描写后, 却笔墨酣浓的写出了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 乍一看,似乎偏离了主题,但细细琢磨便可明白,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全文精妙传神之所。乍一看,似乎偏离了主题,但细细琢磨便可明白,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全文精妙传神之所。 作者写八儿一家人吃腊八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点写哈叭儿狗的活动?作者写八儿一家人吃腊八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点写哈叭儿狗的活动? 夜饭桌边,甜腻的腊八粥已端上餐桌,但沈从文先生并没有描绘众人大快朵颐大快朵颐的画面,反而从 晚饭后开始写,哈叭到八儿脚下钻,八儿叫妈妈喊哈叭出去,妈妈一扔骨头哈叭奔出门外,这时八 儿的爹出声了“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然而八儿和妈妈知道八儿爹对哈叭的宠爱,不禁联合 起来揶揄他爹,他爹为了转移话题,便提起了妈妈讨厌的小黄与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