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90703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2020年整理).pdf(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课程背景课程背景 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 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 的窘境。 镜头二: 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 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 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 名词、 形容词都弄不清呢? 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 鲜。其中折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 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 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

2、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 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 习。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 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 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 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 2 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 惯

3、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 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 二、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 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 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 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4、八年级上册:P269 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 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 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 表 (二)(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中提出: (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 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课程目标(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 中提出: 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 法作出解释。 三、三、教学与评价现状:教学与评

5、价现状: 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所包含的范围和 对象,教材中也只附录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和常用关联词语的简表,必然 导致初中语法教学的难以保障和落实。 因课程标准中“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修辞知识 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辨析修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通过仿句 间接考查修辞。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或多或少能讲授一定的语法修辞知 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修辞专项训练较少或根 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四、四、基础知识标准基础知识标准差异断层差异断层 1 语言学知识的断层。 初中要求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

6、、“常用的修辞方法”,高中要求“联 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作出 解释”。比如语法知识问题,语言可划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个 基本能级单位,那么初中语法教学至少应该落实这五个问题。但由于初中课标 没有具体说明“必要”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现在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 以目前初中教材、教学中没有“语素”“句群”知识的介绍,介绍了的语法知 识也得不到教学保障。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 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 知识介绍。所以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高中课标缺乏进 一

7、步的补充和提高。 4 2.文章学、文艺学知识的断层。 修辞方面的知识应该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而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 “表达方式”“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写实与虚构”,高中阶段的“文学体 裁”“背景材料”“领悟内涵”“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力”等这些问题也是 分别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但是很明显的是,除了初中教材上附录了一 份常用修辞格简表,无论初中课标还是高中课标,关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 其它基本知识系统均没有任何介绍。所以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很难对这些知识进 行分类和区别,感觉这些知识特别混乱和零碎。 如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 的概念,而修辞手法的上级

8、概念是什么比较模糊,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 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基础,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由于学生没有 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文学欣赏活动时修辞方面的旧 有知识很难用来解决问题。因而在文章学和文艺学标准上,初高中课标均缺乏 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链条。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 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系 统掌握有关知识,能通过训练学会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 基本能力和素养。 2. 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修辞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熟 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能通过训练学会灵活运用

9、修辞 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3. 引导高一学生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形成比较 完备的语文知识能力结构,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适应高中 生活,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为高中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模块一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词类:词的分类及其辨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拟声词。 2短语: 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 。 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 。 3句子

10、: 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和划分。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 用关联词语。 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模块二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1.常见的 8 种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 偶、设问、反问 2. 常见的 8 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应用。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现代汉语知识 8 课时;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5 个课时。 (二)具体实施: 6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 学能否顺利地与初中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首先 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

11、素,即课程标准、教材知识 点和学生;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教师在教 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 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衔接点,寻求有效途径,帮助学生顺利地由初中 向高中过渡。 1.教师要排查初中知识“盲区” ,精心制定教学案,加强初高中语文知识 衔接的针对性 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语文现代汉语知识的摸底考试(难度不能太大,以 免给学生一个下马威,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排查知识“盲区”, “盲区”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 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以便教师了解学生

12、语文知识掌握 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精心备课,制定教学案,使知识的衔接更有针对性。 2. 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教学时能够自觉熟练地联系学生旧知识,利用学习 的正迁移作用,降低新知识学习的难度,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面对新 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老师,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 的信心,万不可一开始就想着出难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 学心理。因此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力求教学中多从 已学的知识引入,多穿插学生熟悉的事例,前引后连,“瞻前顾后”,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

13、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 语文的能力。 7 3. 教学时教师要讲练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趣。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 养,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则放在了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上。语法和修辞知识 系统性强、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切忌满堂灌,应该有讲有练,运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 1. 每节课都要有教学案,其中的当堂训练必须全批全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 每节课前三分钟教师都要对学生上节所学进行检测,形

14、式可以多样,可以 口头回答、复述、也可以是书面作业,及时了解学情。 3. 每个模块结束时都要有过关考试,教师应认真出题、阅卷,对不能过关的 学生要及时清理。 8 附录附录 1 初高中语文课程衔接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初高中语文课程衔接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 高 中 语 文 语 法 教 学 案 编号:01 词词 的的 分分 类类 实词实词 学学习目标习目标: :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词性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词性并灵活应用并灵活应用 学习学习过程过程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 现代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现代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15、、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副词、连词、介词、虚词:副词、连词、介词、 助词、语气词、拟声词等六类。助词、语气词、拟声词等六类。 实实 词词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 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一)名词(一)名词 1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等的词。的词。 如如: :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

16、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 2、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二)动词 1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三)形容词(三)形容词 1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