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590683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千古贤君怎么做?,刘邦,刘彻,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我有多少人?,建立户籍制度,战国时期,五家为“伍”,秦朝,分类登记:宗室籍、官吏籍、商贾籍,汉朝,户籍上登记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状貌等。定期进行人口普查,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隋,输籍法,重新核定,唐,承隋制,三年一造。“刮户”,宋,主户与客户,元,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渔户;诸色户计,明,以职业定户籍,造“黄册”,清,康熙年间,永停编审,名存实亡。,隋文帝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五百家)或三党(三百家)

2、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或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为隋代富强奠定了基础。,建立基层组织,1.我要怎么管?,秦汉时期,县、乡、里,唐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明朝,十户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什伍组织,邻保制,十家牌法,清: 保甲制,乡里制 (户籍管理),保甲制 (维护社会治安),基层社会治理,+,=,“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商君书禁使篇 凡是大夫以下,“当伍及人”,一人犯罪,“当坐伍人”,如何让人民幸福?,“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穷社会救济,救济主体 政府,辅助 民间社会,汉朝:平仓制度,隋朝:官仓救大灾,义仓救小灾,“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隋书长孙平传,苦优抚政策,政府,民间社会,唐宋:养病坊、福田院,元明清:众济院、养济院,善堂、善会,宋:宗族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主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