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90616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精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实业救国之路 近代民族资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生产力,逐步把全世界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受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生变动,自然经济趋向解体,中国成为西方经济附庸,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并曲折发展,中国经济向近代化迈进,但很难取得多大成就。尽管如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治民主化及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促使社会生活结构随之发生重大变迁,尤其在沿海沿江

2、城市地带形成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和近代化特征。,【专题综述】,.,(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新增)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改变。原表述: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013年考试说明】,.,产生:,【知识结构】,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自然经济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初步发展:

3、,短暂的春天:,较快发展:,遭受打击:,陷入绝境:,.,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70年代):兴起 (1)条件:受 的刺激和 的诱导;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企业:以上海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 2.甲午战后(19世纪末):初步发展 (1)原因 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 。 清政府放宽了对 的限制。 (2)影响: 登上政治舞台。,外资企业,洋务运动,发昌机器厂,自然经济,民间设厂,民族资产阶级,【专题知识梳理】,.,3.一战期间(1914-1920、民国初年):黄金时代 (1)原因 辛亥革命的鼓舞和“ ”思想的影响。 民国政府采取有利于 的政策。 群众性的 斗

4、争的推动。 欧洲列强忙于 ,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影响: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革命向 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1927-193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5、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遭受沉重打击 6、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陷入绝境,实业救国,发展经济,反帝爱国,一战,新民主主义革命,.,1、正确认识“欧风美雨” (机器大工业)与工场手工业在民族工业产生发展中的影响(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专题探究】,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新工业,它们在国外已是机器大生产,引入中国后

5、,却变成了手工业。这并不是中国人习于落后,也不完全是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例如针织业,20世纪初,上海一部美式电力织袜机约售900两,一台德式手摇织袜机约售80两。电力机与手摇机的产出比例约为6:1,而资本投入比例为11:1,在当时市场条件下,手摇机具有较大资本边际效益,工场手工业便是最佳生产规模。这些新手工业,大都在二三十年代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仍保留部分手工生产。,.,材料二 我们考察了30个传统手工行业,它们的产值约占全部手工业产值的85,因而有足够的代表性。这30个行业中,有8个在洋货大量入侵后被摧毁或部分摧毁,其中主要是手纺纱。别的都产值比重不大。其余22个行业都维持生产,并且大部分有不

6、同程度的发展。到二十年代初,所有我们考察的这些手工行业中,都或多或少有了工场手工业形式。另外,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新手工业(我门考察了18个行业),也大部分有工场手工业形式。据我估算,在1920年左右,工场手工业(包括散工制)的产值,比之官办的、民办的和外国资本经营的机器大工业的产值加起来,还稍大一些。中国确实没有一个工场手工业时代;不过就工业生产的资本主义化来说,工场手工业的地位决不容忽视。,.,材料三 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不能消灭手工业,这两者之间不仅有矛盾的一面,还有互相补充的一面,以至有母与子关系的一面。“第一批机器是在手工业条件下,用手工劳动制成的”;直到今天

7、,一项新发明的样机,仍然要依靠手工研制。今人在前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研究中提出的互补效应,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就早已论及了。其实何止是前工业化,手工业对于机器大工业的补充,手工业对于经济近代化、现代化的贡献,至今不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出现的“手工业复兴”,曾经引起西方经济史学家的重视。在我国,近年来乡镇工业的勃兴,尤其是“温州模式”(主要是家庭工业),以及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功能,也应当对我国经济史学界有所启发。照我看来,回顾我国近代史中的工业化过程,总是贪大求洋,不适合国情,吃了亏。 均摘自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

8、,2、探讨民族工业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材料 从缫丝(是一种出口主导型的工业,是民办最早的近代工业)和棉纺织业(是进口替代型的工业,也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工业)的发展中还可悟出一个道理,即在中国,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广大农村经济相结合。工业的原料和市场都是在农村。上海的丝厂是用湖州丝,而多少年来,著名的湖州丝并无改进;质量且有下降之势。无锡的丝厂与当地桑蚕业直接结合,到1929年,在无锡农村改良蚕种已完全代替了土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这种以大工业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的区域或乡土经济发展路线,不失为中国式的近代化的途径之一。(张謇)南通模式的乡土经济发展路线,随着大生纱厂的衰落而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

9、始的上海纺织业向内地的转移,也因军阀混战和时局多变而甚少成绩。口岸经济发展路线却在帝国主义保护下取得优势。,.,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启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2、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 3、近代民族工业要充分发展,必须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正确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 如果重新理解晚清以

10、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或者说近代中国所走过的全部道路,我们应该承认,正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每每引领中国社会往上走,正是中国资产阶级逐步从社会的边缘阶级逐渐成为社会重心,引领社会、稳定社会,并为社会指明发展方向,方才使中国社会在过去两百年的转型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波折,减少了震动。,.,4、多元史观看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影响(地位和作用),经济近代化,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早起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义革命、中共诞生,.,材料 在苏州,纱缎业商人于1905年通过苏州商务总会呈文商部,说明“储才端赖学

11、堂,生利必资实业”,禀请设立初等实业学堂。商部批示:“我中国商务之盛不及泰西者,由于商界无人才,而其故由于无学堂以为储才之地。今该商等拟就纱缎一业公立初等实业学堂,且足为各业之提倡,本部深堪嘉许。”(苏州市档案馆藏:苏州商会档案,第109页;第93卷。)1907年,苏州经纬业商人认为“近数十年来,外流奔放,浸涸利源,究商业之所以不竞,实由商智之自甘固塞”(苏州市档案馆藏:苏州商会档案,第43卷,第53页。),也呈请农工商部准允创立了初等小学堂。,.,政治民主化 ,近代化史观,经济工业化,思想近代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教育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其兴起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

12、交流,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物质生活、生活习俗、生活观念的近代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易混知识】,.,【09:NO.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09:NO.7】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

13、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A,B,【真题演练】,.,【10:NO.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各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C,.,【12:NO.8】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

14、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A,.,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早期企业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2分)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

15、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3分),.,2、材料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中新网) 请据材料提炼材料四中关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观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