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343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020年整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页 共 8 页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摘要摘要:从 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历 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自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成绩的真正原因是建 立了与众不同和切实有效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实践充分 显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本文从国情、实践和发展的角度,浅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特色”

2、。从民族的复兴、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共同富裕三个视角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制度的“优势”。 关键字: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 来,我们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代中国在 短短三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人民为实现梦寐以求的“国家繁荣富强、人 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

3、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体系, 共同点是都具有中国特色。 那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在哪些方面有 “特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第 页 共 8 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特色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是邓小平在1981年7月18日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 镛先生,即武侠小说家金庸时第一次提出来的。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 幕词中,第一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开发出

4、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的号召。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所发展社会主 义理论的专有名称。由于提出这一概念的邓小平本人和中央各权威文献对“中国特色” 的内涵系统论述不多。因此,多年来,有不少人对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之“特色”常感困惑。有的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主要包括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之“国情的特殊性”、“ 理论的特殊性”、“实践的特殊性”、“目标 的特殊性”、“历史地位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 了中国特色

5、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3那么这条道路和这个理 论体系到底特在哪里? 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国情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不是对经典论述 的照抄,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这是它的国情基础。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 当初人们并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因此,中国的社会

6、主义建设只能靠自己去摸索。 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到提出寻求“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第 页 共 8 页 3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 现代化道路”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对这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进 行了进一步升华,那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实践证明: 社会主义是人类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一条现成的道路 可走,不可能照章办事; 面对变化发展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国际局势,切不可把书本 当教

7、条; 各国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现实环境等都不相同, 别国的模式不可照搬照套,社会主义惨痛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一点。总之,固定的适合 各国通用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应该和必须是多样 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克 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 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 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来自来自实践实践 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8、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 创始人所无法预料的。经过不懈的实践,我们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 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6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 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

9、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第 页 共 8 页 4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 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10、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 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正因如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当今世界上建设得有声有色,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不断不断发展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酝酿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于 1982 年党的第十二次 代表大会。在大会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庄严宣告:“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

11、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 伟大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使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酝酿、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 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 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完善发展,愈来愈显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 第

12、 页 共 8 页 5 主义的理论光辉和时代魅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 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实践和 创新均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背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 必须践行“三个有利于”;必须同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融相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 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优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要看它是不是

13、在总体上符合我国基本国 情,是不是有利于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 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已经给出最有说 服力的答案。“人类社会还没有一种别的制度能够如此迅速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7。总 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复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共 同富裕。 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利于复兴优在利于复兴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振兴中华” 8,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众所周知,中国近 现代史是一

14、部中华民族由贫弱到强盛、由落后到进步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 民饱受了凌辱之苦。西方列强凭借其船坚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使拥有几千年 文明史的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 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重新崛起的重大契机,成为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经济上看,国家代表人民占有 第 页 共 8 页 6 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支配。从政治制上 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些两 方面的结合,就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

15、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 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应对 突发事件和各种灾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无论在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世界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多极化的世界 中成为重要的一极。可以预计,只要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道路,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即人民共 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富裕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优在在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30年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了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了地方积极 性。在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全国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各个区域经济、省域经济、县域 经济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局面,到2011年底,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 亿元(达到74000多亿美元),中国除台湾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外的31个 省级行政区中,已有2/3以上迈过了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的门槛9。利用这一优势,30 年来,我们先后建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以及世界 上最大的电信网络等举世瞩目的建设项目10;办高科技方面的大事,我们能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20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包括神舟飞船 数次飞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在内载人航天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