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9322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2020年整理).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 一、一、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从 1919 年初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 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处理战后的世界问题。中国政府代表 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 提出了收回山东主权、 取消“二十一条” 不平等条约等正当要求。 1919 年月日 北京爆发了学生 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 来、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 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他们到工人 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 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 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在 1921 年 7 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共 产主义小组,这就是以后壮大的中国共产党。 二、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 192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 泽东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发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 月 18 日,毛泽东召开了改组后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了 秋收起义和土地革命等问题。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 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秋收起义。 9 月 14 日起义军遭到敌 人两个团的围攻,被迫撤退。起义部队受挫的实际教训,使 毛泽东思考如何保存革命武装和如何把革命继续坚持下去 的现实问题。毛泽东科学地分析革命形势,提出把

3、革命工作 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在农村深入土 地革命,发动农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保护和发展革命力 量。9 月 29 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时,召开了前敌委 员会议,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的原则, 对部队进行了组织整顿, 建立了民主制度。 为了扩大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的影响,最后确定部队的立足 点,毛泽东指示分兵两路游击。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 2 起义队伍,艰苦转战一个多月,行程四千多里,终于将红旗 插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 立、发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战争

4、的规律,为中国 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从失败走向胜利 的伟大转折点。“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 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 市的正确道路。 三、三、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 1947 年全国土地会议后,各解放区为贯彻会议精神,从 各级党、政、军机关抽调大批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 工作。1947 年 11 月至 12 月,一个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波澜 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快在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 在党的正确路线政策指引下,解放区的土改运动蓬勃开 展。在解放区,凡是过去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全部或大部分被 废除、土改基础较好的地区,均实行抽补、调剂

5、政策,以解 决贫雇农土地不足的问题;在土改工作薄弱的地区,则没收 地主、旧式富农多余土地、房屋、耕畜、家具,按人口平均 分配。在解放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土地打乱,按人口重 新平均分配。在新开辟的解放区,也用老区、半老区平分土 地的做法,迅速开展开仓济贫、分土地的运动。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 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 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 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 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 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 以粮草、

6、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土地改革运动为夺 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四、四、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 3 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 山,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以后中国人民就自己当家作主。 以后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 了政务院及其所属各委员会,各部、院、署、行的负责人, 同时通过任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民检察署和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等机构的负责人。中央人民 政府的各组织机构至此全部建立起来。 中央人民政府的全 部负责人选,都

7、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充分协商,集 中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 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和专 家学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 国有史以来人民自己的、最为统一和完备的政府。 五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年 12 月月 18-22 日日)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华国锋的错误,重新确立 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 次全体会议, 于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在北京举行。 会 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 全会一致

8、拥护中央政治局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作出了从 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 略决策。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总结了历史 经验教训,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 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党的十一大沿袭“文化大革命” 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 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全会确立的党在新时期 政治路线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步 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 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而

9、进行新的长征。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全面地作出了 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 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此,结束了 1976 年 10 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纠 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使党掌握了拨乱 反正的主动权,使党的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六、六、五十周年国庆五十周年国庆 1999 年 10 月 1 日,走过半个世纪光辉历程的新中国, 迎来了她 50 周年的庆典。全国上下都在欢庆伟大祖国的这 一盛大节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

10、、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庆 典上向世界宣布:从本世纪中叶到下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 过一百年的艰苦创业,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 族将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未来是 无限光明的。让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朝着辉煌的目标奋勇前进。一个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昔 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勤劳、 勇敢、 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 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11、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 进步的康庄大道。 我们将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在新的世纪里不断谱写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方针,在实现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以后,最终完成台湾与 祖国大陆的统一;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5 七、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2009 年年 9 月月 15 日至日至 18 日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09 年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

12、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 题,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 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 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 88 年、执政 60 年、领导改 革开放 30 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 阻,

13、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 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 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 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 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 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 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 国共

14、产党的领导。 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 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 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 6 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 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 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15、和中 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 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 进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八、八、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 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0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 京召开。五中全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 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 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 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 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十二五”规划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 定体制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将围绕 “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 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 和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