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9186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03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3页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3页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3页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3页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4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平台方案 物流中心项目设计方案 目 录目 录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 4 1.1 现代物流概念的衍变 4 1.2 什么是第四方物流 8 1.3 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实现和王家湾物流中心 13 1.4 上海交大欧姆龙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18 第二章、 王家湾物流中心项目总体规划20 2.1 物流中心业务综述 20 2.1.1 王家湾物流中心的竞争战略 21 2.1.2 王家湾物流中心的业务运作模式 24 2.2 系统设计原则和体系结构说明 29 2.2.1 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 29 2.2.2 系统设计的技术目标 29 2.2.3 系统体系结构说明和运

2、行环境 31 2.3 系统平台软件选型说明 32 2.3.1 操作系统选型 32 2.3.2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 38 2.3.3 组件开发平台选型 42 2.3.4 WEB 服务器平台软件选型 55 2.3.5 电子邮件服务器平台软件选型 58 2.4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 60 2.4.1 双机容错方案设计 60 2.4.2 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方案68 2.4.3 系统安全性设计75 2.5 系统组网技术方案和网络管理设计 77 2.6 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性能参数 83 第三章、 业务受理系统设计 88 3.1 场内业务受理系统 88 3.2 远程业务受理子系统 90 3.3 业务受理

3、管理子系统 94 3.4 投诉及信息反馈子系统 96 第四章、 运输管理系统设计98 4.1 运输管理业务概述 98 4.2 运输业务管理子系统设计 100 4.3 运输计划调度子系统设计104 4.4 GIS 和在途管理子系统设计 111 4.5 GPS 监控系统方案设计118 4.6 其它子系统设计 122 4.6.1 车辆驾驶员管理子系统 122 4.6.2 租车管理子系统 123 4.6.3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123 4.6.4 押运管理子系统 124 4.6.5 运输业务统计子系统 124 第五章、 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126 5.1 进出仓管理子系统设计 127 5.2 仓库/库位管

4、理和盘点子系统设计129 5.3 多仓业务管理子系统设计 131 5.4 库存控制管理子系统设计 131 5.5 条码技术说明 133 第六章、 货代业务系统设计 135 6.1 货代业务概述 135 6.2 货代功能设计 135 6.3 流程描述 146 第七章、 配送管理系统设计 147 7.1 配送管理业务概述 147 7.2 配送业务流程图 148 7.3 协同配送与客户管理子系统 148 7.4 车辆管理子系统 149 7.5 配货管理子系统 150 7.6 送货管理子系统 151 第八章、 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153 8.1 信息中心功能 153 8.2 信息中心流程图 153 8.

5、3 各功能模块描述 153 第九章、 物流交易系统设计 164 9.1 概述 164 9.2 供需信息发布 165 9.3 供需信息检索 167 9.4 在线交易 169 9.5 电子合同模板建立 176 9.6 电子合同签署 181 9.7 合同跟踪报警 182 第十章、 在线采购信息系统设计 184 10.1 在线采购业务概述 184 10.2 客户管理子系统 186 10.3 采购信息发布子系统设计 187 10.4 在线交易子系统设计 187 10.5 采购订单管理子系统设计 189 第十一章、 财务结算系统设计 190 11.1 财务结算业务概述 190 11.2 会员资金帐户管理子

6、系统设计 190 11.3 往来资金结算子系统设计 191 11.4 财务报表子系统设计192 11.5 资金报警子系统设计 193 第十二章、 安全认证系统设计 194 12.1 安全认证系统功能概述 194 12.2 会员管理子系统 194 12.3 CA 数字认证子系统 195 12.4 权限和信用管理子系统 203 第十三章、 合同管理系统设计 205 13.1 基本知识 205 13.2 基本功能 206 13.3 签订电子合同系统 208 13.4 合同管理系统 213 13.5 权限管理系统215 13.6 报警系统 216 第十四章、WWW 网站 218 14.1 网站实现的目

7、的和目标 218 14.2 系统架构的特点 218 14.3 网站的形象设计 218 14.4 网站的栏目板块 218 14.5 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219 14.6 网络安全管理 222 14.7 技术分析说明 223 第十五章、系统运行管理制度227 第十六章、项目开发组织和项目主要成员228 第十七章、系统验收和售后服务229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 1.1 现代物流概念的衍变1.1 现代物流概念的衍变 对于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我们有必要从物流概念开始讨论,逐步深 入,提出对应的业务运作模式和实际操作方法。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根据目前掌 握的书面材料和实地调研结果来看,

8、王家湾物流中心是政府行使行政职能,对包 括第三方物流(以下简称 3PL:Third Party Logistics)在内的各种物流经济 活动进行规范的结果。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国外第四方物流(以下简称 4PL: Fourth Party Logistics)在国内的一种对应,具有一定程度的中国特色。而这 些形式,包括 3PL 的经济活动,在国内的发展还尚未成熟,相应地其信息系统建 设也缺乏可供借鉴的例子。因此在国内外缺乏类似案例参考的情况下,自身的详 细规划和讨论尤其重要。 物流(logistics)这个名词对于我国从事物资管理、运输生产及计划部门的 人员来说并不十分陌生。 国内开始讨论物流概念

9、和物流运作的时间可以追溯到70 年代,但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致使我国的物流管理长期处于研讨、探索的 阶段。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市场不仅对 交通运输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而且对交通运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 需求。社会对商品、产品、原材料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这 项需求应包括对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需求上。生产部门、物资商业部门、运输部 门出于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对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这 些行业的管理人员从生产或工作实践中意识到:物流运作对于他们 (几乎涵盖所 有部门)确实十分重要。交通运输部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了

10、本企业的发展 和生存, 也正在把目光投向物流服务。 几年来, 许多地区的公路运输企业已把 “物 流中心” 、 “物流服务站”作为企业名称的一部分。但问题是这些企业中许多管理 人员并不清楚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主要内容, 并不清楚向客户提供什么性质和类型 的服务,更谈不到对物流理论有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人把物流与运输等同起来。 如果对物流概念缺乏了解,或者对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误区,想做好物流管理工 作,或者想以物流管理为契机搞活大中型运输企业是不可能的。 (1)物流概念(1)物流概念 虽然学术界对物流概念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表达,但以下的表达基本上得到 各方面的认同。物流是对原材料、中间产品、终极产品以及相

11、关信息从生产产地 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通过这个全过程使这些 材料和产品的流动和存储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 仅从表面字义看,原材料、中间产品、终极产品等就不仅仅是一个流动的 过程,而且有存储环节。如果从这一点来看,把运输与物流等同起来就是一个很 大的认识误区。 从工作内容上看,对于物资的流动和存储不仅仅是一个实施的过程,物流 还应包括规划和控制。 物资或商品的流动规划与控制也决不是一个运输作业所能 包括的。 从工作对象看,物流工作对象不仅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终极产品,而 且包括与上述物资相关的信息的流动、 存储以及相关的规划、 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运输信息的

12、收集、处理、通信、存储及相应的系统设计,也不是传统的运输环节 所能包括的。 至于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运输企业通常也设定这两个指标,但物流概 念中的这两个目标涵盖的内容则远较运输环节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此物流概念可用如下较为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物流是对物资的生产时间、 地点、库存量、库存地点、存储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方式,进行科 学合理的规划、 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 使得产品形成后的待运时间、 运输成本、资金占用三者达到最佳的组合,上述过程还应包括相关信息的内容, 防止由于信息的延误和错误导致物流生产的脱节。 另一种对物流目标的表达可以加深人们对物流概念的理解:在准确的时

13、间, 以准确的价格和准确的交付条件在准确的地点向货主交付准确的货物。 物流理论 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时间和地域的效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品的生产只不过 是完成了形式的效用, 即使产品由原材料被加工或生产出了产品, 在这个阶段内, 并没有产品的消费。 只有把这些终极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内运到有购置需求的顾客 能得到这些产品的地方,这些产品的生产才有意义。我们既不希望夏令商品在冬 季才运到,又不希望顾客无处购置这些商品或需要长距离才能购置这些商品。也 就是说,由于物流管理的结果可以使顾客得到时间和地域上的最佳效用。作为生 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它的原材料供应既应该是充分的,同时这些原材料和商品的 存量又应

14、该是最小的,空谈这些材料和商品可以得到是没有意义的,企业和消费 者需要的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得到质量和数量准确的货物。 (2)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过程(2)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过程 上面对于现代物流的定义是物流生产实践过程中长期讨论的结果。实际上, 物流概念是随着交易对象和环境变化而发展的,因此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 物流在英语中最初为 Physical Distribution(传统意义上的物流) ,在美国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20 年代,学者克拉克就已运用 Physical Distribution 这一概念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 中就开始用“

15、Logistics Management” (现代物流管理)来指代物流,战后其理 论、方法也为企业和理论界认同并得到广泛运用,他们将之称为商业物流或销售 物流(Business Logistics) ,以力求合理地组合商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 送,而且实践证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物流这个名称在日本是于 50、60 年代 引用的,当时日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劳动率,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 到国外考察学习,公开发表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动了日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的发展。在这些考察团中,有一个由 12 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 团” ,从 1956 年 10 月下旬到 11 月末,在

16、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接触到 了物流这个新事物,回国后考察团撰写了“劳动生产率报告 33 号” ,刊登在流 通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提及到了 Physical Distribution。该报告中所提到的 PD 概念马上被产业界接受, 尽管 PD 这个外来语后来经历了若干年才正式译为 “物 的流通” (1964 年) ,但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黎明期,物流革新思想不 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 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以及广义(Logistics)与狭 义(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区分。最初的物流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物质移 动的各项机能, 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 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移动,是在流通的两个阶段(G-W,W-G)上发生的 所有商品实体的实际流动。显然这种物流是一种商业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