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素养比赛试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9158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素养比赛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素养比赛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素养比赛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素养比赛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素养比赛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素养比赛 (总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 参赛号 _ 姓名_ 一、方方正正写好字,端端正正做国人。(25 分) 1. 卷面分。 (5 分) 2. 请用楷书把下列诗句书写在田字格内。(横写,标点符号占一格,20 分)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70 分) ( 一)3. 诵读县编古诗词三百首 ,按要求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著名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其出处来自于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_ 。 ” (2)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

2、席上见赠 一诗中以“沉舟” “病树”自喻, 既 感 到 惆 怅 , 却 又 相 当 达 观 的 诗 句 是 “ _, _ 。 ”诗中还运用了、 等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 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3) 高适别董大一诗中,安慰远行友人的诗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 _ 。 ” 其中友人原名董庭兰,因其在,故称“董大” ,是当 时有名的 _ 。 (4) 当走进浩瀚的沙漠,看到“孤烟直上, 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的画面时, 我 们 不 禁 会 吟 出 王 维 在 使 至 塞 上 “ _, _ ”的诗句来。 (5) 杜牧在赤壁中所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周

3、郎”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_ 。 “东风不与周郎便” 这句诗中包含一个历史典故是_ 。 (6) 文天祥在金陵驿一诗中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的诗 句是“从今别却江南路, _ 。 ”而题目中的“金陵”指现在 的_ 。 (7) 每当感觉到时光如流水般悄然离我们远去时,我不禁想起 论语中的名 句“_ ,不舍昼夜。” (8)老子中讲述“高大的树木, 是从小树苗慢慢长大的; 九层高的楼台, 是点点滴滴的泥土累积而成; 千里的远行, 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的名 言是 “合抱之木,_ ; 九层之台,_ ; 千里之行, _ 。 ” (9) 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描绘了“30 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

4、功名,但 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 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的原句是“三十功名 尘与土, _ 。莫等闲, _ ,空悲切! (二)根据班级图书角 名著内容, 选择正确答案。 (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 4. 下列故事与人物关联 有误 的一组是 ( ) 。 A胯下之辱韩信 B.衣锦还乡苏秦 C奇货可居子楚 D.运筹帷幄赵括 5.根鸟中是 ( )启发和诱导根鸟,让他重新面对自己的梦,想 点燃他心中的热情,但这种努力是无效的。 A板金 B.金蔓 C秋蔓 D.金枝 6. 在草房子中,下列哪件事不是 秃鹤做的事? ( )。

5、A害怕别人看到他秃头,买顶帽子。 B.集会会操中,报复油麻地的师生,使油麻地小学丢失了荣誉和面子。 C 在表演中,要求扮演人人都不适合也不愿意扮演的角色秃头。 D.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做成网去河上打鱼。 7.青蛙王子 中的青蛙为公主从水井里找回金球前,要公主答应它什么? ( )。 A做它的妻子 B. 送给它头上戴的金冠 C 做它的朋友 D. 带它见国王 8. 小红帽中的“灰尾巴鬼”是指( )。 A狼 B.兔子 C狐狸 D.猫 9. 渔夫和他的妻子中的“中了魔法的王子”是指( )。 A金鱼 B. 鲤鱼 C比目鱼 D.美人鱼 10. 小王子中的“小王子”非常喜欢( ),可她的虚荣心伤害 了小王子对她

6、的感情,小王子告别了小行星,开始了太空之旅。 A儿时的玩伴 B. 小金鱼 C 小玫瑰花 D.小狐狸 11. 小橘灯中的“橘灯”是( )做的。 A“我” B. 小姑娘 C王春林 D.“我”去拜访的朋友 12. 下列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一旦染上恶习,终将不可 自拔”的是 ( )。 A寡妇和女奴 B.寡妇和母鸡 C女人和酒鬼丈夫 D.小牛和公牛 13. 阿拉丁与神灯中 “魔法师”骗 “阿拉丁”, 说他是 “阿拉丁”( )。 A多年失散的兄弟 B.父亲的弟弟 C一家远房亲威 D.父亲的哥哥 14.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中“阿里巴巴”把从洞里拿回来的 ( ) 交给妻子。 A钻石 B. 宝剑

7、 C咒语秘籍 D.金币 1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了( )去拜访叶圣陶先生的事。 A曹文轩 B.安武林 C老舍 D.肖复兴 16. 以下内容不属于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是( )。 A惠安馆 B. 美丽的手语 C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D.我们看海去 17.大禹治水 中,因禹治水有功, 后人歌颂他、 赞美他,用( ) 称呼他。 A太阳神 B. 守护神 C水神 D.神禹 18. “只会动嘴皮子,没有实践过的人是不可信的。”说的正是以下哪位历 史人物? ( )。 A司马光 B.赵括 C廉颇 D.晏子 (三) 阅读 46 个闪亮的名字这篇文章,完成1-8 道题。 (20 分) (选择 题只有一个合适

8、的答案,请将合适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的括号内,每小题2 分;问答题每小题4 分。 ) 46 个闪亮的名字 胡灯笼 他是个怪人。 他很少说话, 牌气还特别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 拖很久才能交齐。 五年级上学期, 他继续欠交学杂费。 班主任问他具体什么原因, 他什么也没 说,只是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和老师都不太喜欢他。很快,我们便 把他遗忘了。 一次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 班长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 名。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 且,只要谁签字,她就免费请谁喝一瓶可乐。所有人都乐坏了

9、,争先恐后地跑过 去签。 最后,46个人拿着 46 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把角落里的他反衬得更 加孤独与落寞。 再后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他不仅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 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最离谱的是开秋季运动会时,他陪跑、送 糖水不说,还喊“加油” ,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干, 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 莹的水珠,在努力汇聚的同时,也已把周围的心灵全然濡湿。 很多人觉得感动,纷纷对他伸出援助之手。 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 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杂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期末考试过后, 他虽然成绩只

10、是中等, 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 生,上台发言。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推开: “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爸爸很早就去世了, 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 很辛 苦。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完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真 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 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个苦命的煤炭工了”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那张绿色的信 纸上,有 46 种不同的笔迹和 46 个熟悉的名字。 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我们都在那一刻突然长大了。 ( 选自小小说月刊,内容有改动 ) 19. 为什么老师和同学都不太

11、喜欢他?( ) A.总是欠交学费 B.成绩不好不合群 C.很少说话牌气大 D.不参加集体签名 20. 文中的“他”为什么总是不能按时交齐学费? ( ) A.脾气怪异 B.家庭困难 C.孤独落寞 D.想要退学 21.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头理得很低很低”表现出他怎样的情绪? ( ) A.亲切友好 B.欣赏接纳 C.厌恶排斥 D.羞怯难堪 22. “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 ) A.46 个同学的签名 B.他帮助同学的行为 C.劳动时流下的汗珠D.感动时流下的泪珠 23. 不合群的他变成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 ( ) A.怕同学和老师不喜欢自己B.不想因家庭原因中途退学 C.受到

12、“绿色信纸”的鼓舞D.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大进步 24.“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我们都在那一刻突然长大了。”文章 的结尾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 ) A.丰富了文章内容,增长了文章篇幅 B.强调同学们的“签名”的重要作用 C.对自己深刻反思,点明文章的中心 D.赞美全班同学“乐于助人”的品质 25. 文中“最后, 46 个人拿着 46 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把角落里的 他反衬得更加孤独与落寞。 ”请你展开想象,当时角落里的“他”会想些什么? (至少用到文中 2 点关键信息来作答。) _ _ _ _ 26. 文章以“46 个闪亮的名字”为题 , 好吗?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至少说出 3 点)。 _ _ _ _ 三、唇枪舌战才华溢 , 口若悬河须有源。(25 分) 27. 课内思辨( 5 分) 。 忆读书一课中,冰心奶奶这样写到: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 义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 说把“凯”念作“岂” ,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请问:你怎么看这种“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请谈谈你的观点,注意从 文中找到相关的论据(字数50 个字左右)。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