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9073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 5月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 8页,1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

2、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古代的铜镜, 功能有限, 如所谓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用途也 更广泛。 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代文化的 一个窗口。 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的文字,有的也反映了 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

3、者的内心愿望,使得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意义。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铜镜制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用众多买 者的套话式的吉语。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 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就是说, 铭文表达的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使用铜镜的社会阶层的价值 观念, 因为有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换句话说, 这些铭文中表达的价值观 主体,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部分,也不是最低俗的部分,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 阶层都接受的观念。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值。 汉代铜镜的铭文,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表现为多样的形式。 比如有的铭文就

4、有东王公、 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这些神话在汉代生活中的影响。又如汉代铜镜铭文多七言形式, 对研究七言诗的出现有价值,故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同时, 这些铭文所表现的价值观对了 解汉代社会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比如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如“ 延寿万年 ” 等不仅反映了人们追 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 大乐贵富毋极” 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阶层 对贵富的企盼。这些是汉代人追求世俗幸福的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把快乐作为幸福的要素, 是值得关注的。 有更多的铭文是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体现出家庭伦理 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关怀。如铭文中有大

5、量表达“ 保二亲 ”“ 宜子孙 ”“ 宜兄弟 ” 的语句,这表示, 在汉代人心目中, 对幸福的追求, 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关切家庭幸福,关切父母、 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相思镜铭文,如“ 长相思,毋相忘” 这一类情感 相思铭文在汉镜中甚多,多属夫妇、 男女之间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 况之多。 还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铭文,如“ 可以取诚 ” 是个人立身的道德, “ 有君子之方, 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 是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这些都说明 铜镜铭文也有道德警诫的功能,虽然这类铭文不多,但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 的深

6、入影响。 (选自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青铜器时代铜镜是礼器,春秋战国时代铜镜为 贵族所佩戴和享用。 B古代铜镜的铭文指铜镜上的文字,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的人的祝福、期盼等情感的文字, 也有的表现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增加了铜镜的使用价值的意义。 C汉代铜镜铭文是了解汉代文化的窗口,汉代铜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汉代铜镜 铭文的七言形式,都有助于人们了解汉代社会的价值观。 D汉代铜镜上的铭文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内容,涉及个人立身的道德、家庭和社会伦 理观念,反映了儒家

7、伦理道德观念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铜镜上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的一些吉祥话,无论是代表制镜者特殊愿望的铭文还是铜镜制 作商业化后的铜镜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B汉代铜镜铭文中既有神话记载,也有人们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对道德的追求等,这使汉代铜 镜铭文成为了解汉代社会流行观念的窗口。 C汉代铜镜的铭文体现了汉代人的价值观,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是研 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D汉代铜镜的铭文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集中体现在 富贵阶层对长寿、官爵和长乐等方面的追求上。 3 3根据

8、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是用来佩戴和享用的,到了汉代铜镜的功能变得更广泛,能够反映制镜 者与佩用者关系的特殊性。 B铜镜铭文表达的价值观念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能 够接受的观念,因为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C汉代人的幸福观有着个性特点,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而且关心家庭幸福,关切父母、 兄弟、 妻子、子孙的幸福等,这体现出汉代人对家庭伦理的深切关怀。 D相思镜上的铭文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占的比例很大,大多属于夫妇、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的表 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9、文言文阅读 (19分) 王戎, 字濬冲, 琅邪临沂人也。 戎幼而颖悟, 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 裴楷见而目之曰: “ 戎 眼灿灿,如岩下电。 ”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 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 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坐 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 军司。博士 王繇曰:“ 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 ” 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 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 檄书 至,冏谓戎曰:“

10、 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 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戎曰: “ 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 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 也。 ” 冏谋臣葛旟怒曰: “ 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 于是百官震悚, 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 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间乘小马,从便 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

11、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 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 还。女后归宁, 戎色不悦, 女遽还直, 然后乃欢。 从子 将婚, 戎遣其一单衣, 婚讫而更责取。 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 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 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4 A孙秀作逆天子 幽

12、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 谋 以和不协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 以和不协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 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 谋 以和不协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 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 谋 以和不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坐” 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 的制度。 B “ 博士 ” 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

13、通一 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 檄书 ” 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 “ 从子 ” 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 子)称为从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 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 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

14、选拔事务时只是在官门中 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D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 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5分) (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过东郊故园追和家大人韵 (清 ) 沈绍姬 昔年亭馆筑城闉 ,此日重游自怆神。 5 十亩仅传三世业,一身已作两朝人。 门前碧草埋荒径,楼上青山认旧邻。 记得趋庭 分彩笔

15、,也教题咏药栏春。 【注】 家大人: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 闉 yn 古指瓮城的门。 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承受父亲的教诲。趋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 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 鲤, 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 趋庭 ” 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分彩笔:分写诗的任务。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 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 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8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16、(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马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人才不被赏识的社会现象的句子是“ _ ,_ _ ”。 (2)屈原离骚中“ _ , _ ” 两句,借用方枘和圆凿不能相合来形象说理,表达 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杜牧阿房宫赋中“ _ _,_ ”两句,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揭露并批判 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牧归 刘国星 夕阳斜坠荒原,草场、牛羊、蒙古包被蓦然涂抹上一层橘黄。爷爷和我走出包外,他拉 响了马头琴。 牧羊犬趴卧在不远处的勒勒车旁,歪愣着脑袋打量我爷爷,黑漆漆的眼珠子一 动不动。我爷爷银须飘飘,抿一口酒,捻弦,运弓。琴声似水,随风荡溢。牧羊犬伸出红红 的舌头,舔舔嘴,也学着我双手支下巴的样,把头抻在前爪上,神情悠闲专注。 草场的牛羊听到琴声,仿佛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