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0古代诗歌五首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846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0古代诗歌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0古代诗歌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0古代诗歌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0古代诗歌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0古代诗歌五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古代诗歌五首 知能演练 活用 夯基达标 1. 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怆然而涕 下() A.眼泪B.鼻涕 (2)齐鲁青未了 () A.结束B.不尽 (3)阴阳割昏 晓() A.黑色B.昏迷C.昏暗 (4)会当 凌绝顶 () A.恰逢B.应该会C.终当,终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悠 悠(yu )怆 然(zhu ng) 涕 下(t ) 岱 宗(d i) B.未了 (li o) 曾 云(c ng) 决眦 (z ) 伫 立(zh ) C.箫 鼓(xi o) 衣冠 (gun ) 叩 门(k u) 吟 鞭(y n) D.萋 萋(q ) 涉 足(sh

2、 ) 忧 郁(yu ) 鸡豚 (t n)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B.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按原文内容默写。 (1)望岳中表现杜甫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2)登飞来峰中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3)游山西村中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4)己亥杂诗 (其五)中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2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 57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

3、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 ,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 ,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 ,表达了诗人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岳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诗人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 ,表现了诗人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的决心。 6.在我国文学史上 ,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 ,杜甫的望岳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列分 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 ,有实写 ,虚实结合 ,意境高远 ,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 ,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

4、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 ,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练传神 ,如“ 钟”“割” ,充分体现出诗人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的创作追求。 7.古人写山的诗句很多 ,根据你的积累 ,写出两句关于 “ 山” 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 810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8.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 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畏” 显示出诗人的自信 ,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

5、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 浮云” 指眼前的困难、障碍 ,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 ,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与杜甫 的“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 ,语意双关 ,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10.写景与抒怀相结合 ,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 点。 3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 1112题。 过湖 宋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 ,白鸥飞处带诗来

6、。 11.发挥想象 ,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 ,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 ,水面荡起波纹 ;和风携来花香 ,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 去, 12.古人云 :“ 诗以情为主 ,景为宾。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 ” 诗中所绘之景 ,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 1314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3.这首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14.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 “ 疑” 字,用得极妙 ,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表达交流 15.阅读下面的文字 ,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楹联

7、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 ,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 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 唱、戏剧等曲艺节目 ,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 州城内唯一保存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 ,意境雅致。夜晚听戏 ,更以隔水听音的效 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只填序号 ) A.管竹琴弦乐齐鸣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遥相闻D.月明水榭客听歌 体验中考 16.(2018四川广安中考 )综合性学习。 4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演员

8、 ,只有来自 全国各地的中学生 ;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 ,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 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 ,还催生了一批 “ 听写族 ” 。 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 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 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2)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 走进传统文化 ” 的主题班会。假设你是该班学生,请

9、完 成以下任务 : 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 ?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答案: 夯基达标 1.A解析 A 项,“ 怆” 应读“ chu ng” 。 2.(1)A(2)B(3)C(4)C 3.C解析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 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4.(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3)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内品读 5.C解析 C 项,“ 归隐山林的志趣 ” 有误。 6.B解析 B 项,诗歌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万物

10、的雄心和气概。 7.示例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8.站得高 ,看得远 ,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9.D解析 这首诗借景抒怀明理 ,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 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 项理解不准确。 10.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做了铺垫 (蓄势)。后两句抒写 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 ,很自 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课外拓展 1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 ,像画轴般横在天地

11、间 ;忽有白鸥翩翩飞来 ,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2.表达了诗人愉悦、快乐的感情。 5 13.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14. “疑” 是“ 怀疑” 之意,诗人望着 “ 纷纷过墙去 ” 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 “ 有脚” , 跑到邻家去了。 “ 疑” 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15.D 16.(1)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2)示例 a.走进民族经典弘扬传 统文化b.汲取民族精神营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c.品文化大餐展民族精神尊 敬的郝校长 ,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 走进传统文化 ” 主题班会 ,特邀您参 加此次活动 ,期待您的光临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