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试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8305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课时练 年级:八年级册次:下册五单元单元 一、语基达标训练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 (zh u) 气喘吁 吁(x ) 草坝子接踵而至 B砾 石(shu ) 云散 天晴(s n) 大冰凌穿流不息 C明媚 (m i) 风云变幻 (hu n) 演译熠熠烁烁 D棱 角(l ng) 秋高气爽 (sh ng) 羊皮袍云遮雾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街上车水马龙,鲜有人迹 。 B看他做事漫不经心 的样子,老陈头儿气得直想把他大骂一顿。 C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下半场突然风云变幻 ,麒麟队大显神威,连进了三个

2、球,反败为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 希望工程 ” 献爱心。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5G时代的到来,将给医疗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不但极大扩展了医生的手术空间,还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缩小分级诊 疗差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以往的外科手术,医生必须在现场操作。 2019 年 2 月 26 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国电信江西分公司签署5G

3、战 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江西省开启了智慧医院5G时代的探索。 现在通过 5G及时快速传输的速度, 医生只需坐在标准化的操作间,其“ 手臂” 便可以延伸到千里之外,进行异地手术。 A B C D 5下面文段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 它一刻不停, 从这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开始长 江的故事。 A辨别渗出讲述 B 辨别流出演绎 C区别流出讲述 D 区别渗出演绎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B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C回那曲拍了片才

4、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 D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二、课内精彩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7本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理清文章的脉络。 8本文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课外类文阅读 郁孤台笑了 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 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 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 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 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 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我是在岳武

5、穆的 满江红词里知道 “ 贺兰山 ” 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 “ 贺兰山 缺”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 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 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 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 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 壁 赫然在目: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 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

6、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 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 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 于胯部。他剑眉紧锁, 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 奈!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 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 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 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

7、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 念金瓯 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 渡,甚至太后逃生, 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 百姓的颠沛流离, 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二为一了。 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 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 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 挡住滚滚的江浪, 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 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 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我侧过身子,回眸郁

8、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 郁结古今事,孤悬天 地心” 。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 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 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 虹流” 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的连绵情思,剪之难断 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 能置若罔闻?此时, 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 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 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 们的热衷

9、。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 轻快迅疾, 徜徉城墙的心情, 轻松愉悦,而“ 楼 以诗显,诗以楼传 ” 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 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 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 吟,让这首 “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 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 的心中! ? 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 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释】 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 淳熙二、三年(11751176), 辛弃疾任江西提刑 (掌管刑法狱讼的官 ) , 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 龙泉:剑名,这

10、里指宝剑。 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 泛指国土。 9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 语言标志并加以概括。 ( 每空限 5 字) 仰望郁孤台 10说说第 段开头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 容上的作用。 11结合语境,解释第 段中加点词语 “ 历史的霉点 ” 的含义。 12阅读第 段和第 ? 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 “ 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 ? (2) 郁孤台为什么 “ 笑了” ? 13“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 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 地上,像

11、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一处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 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仿照示例作简要表述。 四、习作表达训练 岁暮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 蒋士铨: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 )人。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 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 寒衣” 与“ 家信” 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

12、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又承认了错误。 D诗人的 “ 愧” 是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反而连累老母牵挂而产生的愧怍之情。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一 “ 密” 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 新” 字道出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 尽思念和关怀。 B全诗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归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C尾联中的 “ 风尘” 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劳累。 D全诗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 答案: 1. A 2. A 3. A 4. B 5. B 6. C 7.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在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第一次进入 冰塔林、

13、第二次进入冰塔林的经历。其中,第一次进入冰塔林是写作的重点。先 写在砾石堆旁看到的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象;再写接近冰山、 爬过冰洞时看见的奇 景; 接着写因滑倒摔断了尾椎骨留在冰窟时听到强烈的风声和看到的冰塔林仙境 般的景象。 8. 美丽。如“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 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 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 肩” 。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美丽神异的童话世界。 威严。如“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风 一刻不停

14、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写 出了冰塔林的严寒,凛冽,充满力量,令人敬畏。 9. 登临郁孤台,步出郁孤台 ( 踱步古城墙 ) ,回眸郁孤台 10. 结构上,承上启 下,承上“凝目远眺” ,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内容上,引出对南宋屈辱历 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11. 既指敌寇入侵时给古城墙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 记。 12.(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 辛弃疾力主抗金, 却只能空怀报国志, 唏嘘、长叹; 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 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 13. 示例:滕王阁,王勃为之写滕王阁序 ,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名句。示例一:鹳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鹳雀楼,留下了“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示例二:黄鹤楼,崔颢为之写黄鹤楼,留 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 14.C 15.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