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494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69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复习题(2020年整理).pdf(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植物学植物学 第一篇第一篇 第一章 1、什么是组织?共分哪几类?有什么功能?、什么是组织?共分哪几类?有什么功能? 组织: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居间 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两种) ; 薄壁组织(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 ; 吸收组织: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同化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同化产物; 贮藏组织:贮藏营养物质; 通气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传递细胞:进行物质的短距离运输,增大吸收面积。 (具有内突的细胞壁和发达的胞间连 丝,以适应物质短距离

2、运输的生理功能) 。 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 输导组织:分为两大类;即运输水溶液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以及运输溶解状态的同 化产物的筛管和伴胞; 分泌结构 2、什么是维管束?、什么是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 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 , 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形成层共同组成的束状 结构。 (p84) 有限维管束:有限维管束: 无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 3、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含哪四种成分?、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含哪四种成分? 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组织、木纤维; 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 4、周皮包括几、周皮包括几部分?部分? 次生保护结构,它由侧生分生组

3、织木栓形成层形成。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径向成行排列的细胞, 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 5、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有何区别?、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有何区别? 2 答: 厚角组织通常在细胞的角隅处增厚,增厚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具生活的原生质体,含大量叶绿素,有一 定的潜在分裂能力,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本质化增厚,细胞腔小,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常可分为石细胞和纤维。 6、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它可分成几类?分别在什么部位?、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它可分成几类?分别在什么部位? 分生组织:位于植物的生长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

4、胞群。分其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 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 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的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三类: 顶端分生组织: 存在于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部位,由短轴或近于等径的胚性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能较长 时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侧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它分布于植物体的周围,平行排列于所在器官的边缘。侧分生组织 细胞的形状为长轴形和等径状,其功能是使植物体变粗。 居间分生组织:分布于成熟组织之间,进行一段时间的分裂活动后失去分裂能力,完全分化为成熟组织。例如, 水稻、小麦的节间基部都有居间分生组织存在。 另根据来源将分

5、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类。 7、植物体由哪些组织系统构成的,有何特点 植物器官或植物体中,由一些复合组织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称为组织系统(0.5 分) 。通常将植物 体中的各类组织归纳为三种组织系统。 1皮组织系统(1 分) 皮组织系统 也简称皮系统,包括表皮(0.5 分)和周皮(0.5 分) 。皮系统覆盖于植物体外表,对植物体起 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0.5 分) 。 2维管组织系统(1 分) 维管组织系统简称维管系统,是植物全部维管组织的总称(0.5 分) 。维管组织错综复杂,贯穿于整个植物 体中,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单位(0.5 分) 。 3基本组

6、织系统(1 分) 3 基本组织系统又称为基本系统(0.5 分) ,位于皮层的部位,包括各种薄壁组织(0.5 分) 、厚角组织(0.5 分) 、厚壁组织(0.5 分) ,它们分布于皮系统和维管系统之间,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0.5 分) 。 植物的整体结构表现为维管组织包埋于基本组织之中,而外面又覆盖着皮系统(0.5 分) 。各个器官结构上 的变化,除表皮或周皮始终包被在最外面,主要表现在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的构成类型及相对分布上的差异(0.5 分) 。 第二章第二章 1、根尖可分为那几个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各区主要是有什么组织组成的?根尖可分为那几个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各区主要是有

7、什么组织组成的? 根尖从顶端开始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区。根冠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减少根深入土壤的 阻力和控制根的向地性生长;分生区的主要功能是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不断生长,从而扩大根的吸收范围和改 变根的吸收位置;伸长区的细胞一方面向根毛区过渡,另一方面提供根深入土壤的推动力;根毛区的功能主要是 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详述双子叶植物根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详述双子叶植物根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相同点:都由表皮、皮层、中柱组成 皮层 双子叶:内皮层的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在在径壁和横壁上具有一条木化栓质的 带状加厚,叫凯氏带,可以控制物质的自由进出。 禾

8、本科: 内皮层的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增厚, 只是外切向壁是薄的 (马 蹄形增厚) ,只有原生木质部辐射角正对着的细胞不增后,叫通道细胞,可以控制 物质的自由进出。 在紧靠表皮的几层细胞变成厚壁细胞,起机械支持作用。 中柱 双子叶: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少数或定数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 间有薄壁细胞,能进行次生 生长) 禾本科:多束 双子叶无 4 禾本科有髓 双子叶没有髓 3、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茎 表皮 有根毛,细胞壁与角质膜均薄 有表皮毛、气孔、角质膜 皮层 分外皮层和内皮层,内皮层具有特殊 的

9、增厚结构叫凯氏带或凯氏点。内皮 层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与中柱 间的胞间隙、细胞壁等质外体运输途 径,进入中柱的溶质只能通过原生质 体,使根的吸收有选择性。 成束或成片的厚角组织分布 最内层细胞的细胞壁不像根中具有特殊的增厚结 构,一般不形成内皮层;有些植物茎皮层的最内 层细胞,富含淀粉粒,而被称为淀粉鞘。 中柱 由维管束组成,没有形成薄壁细胞组 成的髓和髓射线 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 初生木质部在横切面上呈辐射状,有 几个辐射角就叫几原型的木质部,分 化方式为外始式。 草本植物维管束呈椭圆形,木本植物幼茎内的维 管束呈环状;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式为内始式。 4、述双子叶植物根的述双子叶

10、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初生结构。 答: 1.表皮: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起吸收作用。 2.皮层:位于皮层之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中柱的横向输导途径,还有储存和通气作 用。 内皮层的细胞在径壁和横壁上具木化栓质的带状加厚-凯氏带,可以控制物质的自由进出。 3.中柱: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两者相间排列;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 5、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 次生生长的过程: (1)根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木质部内凹处与初生韧皮部内侧之间的薄壁细胞开始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片

11、段状 的形成层。随后,各段形成层逐渐向左右两侧扩展,直到与中柱鞘相接。与此同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 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变为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各形成层片段相互衔接成为连续波浪状的形成层环。 (2)形成层形成后,先进行切向分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在靠近初生韧皮部 内侧凹陷处形成较早,其分裂活动也就较早开始,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比两端多,因而形成层逐渐发展成圆形 的环。形成层除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外,在正对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由中柱鞘发生的形成层也分裂形 成径向排列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射线,射线是根横向运输系统。 (3)随着次生组织的增加,中柱不断扩大,

12、使外方的表皮和皮层受压而胀破。这时中柱鞘细胞常平周分裂成数 层,其中外面的一层细胞常变为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形成以后,进行平周分裂,向外分裂产生数层不透水和 气的木栓层,向内侧产生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 这样根的次生结构就是由表面的周皮、以序之内的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组成。 6、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那些结构对根的吸收和支持功能有利。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那些结构对根的吸收和支持功能有利。 答:双子叶植物的根发育到一定时期会产生次生结构,其次生结构中有大量纤维、导管和管胞等细胞壁较厚的细 胞对根的支持有利(1 分) ,同时根还能产生侧根对根的支持功能也有利(1 分) 。根产生侧根,根的表皮

13、产生根 毛能扩大根的吸收面积,根的表皮和根毛的角质膜很少使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进入根中更容易(1 分) ;根 的内皮层上有凯氏带有利于根的选择吸收 (1 分) ; 根的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外始式缩短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距 离(1 分) 。 7、说明根瘤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说明根瘤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过程如下: 豆科植物根分泌一些物质吸引根瘤菌到根毛附近,随后根瘤菌产生分泌物使根毛卷曲、膨胀,并使根毛顶端细 胞壁溶解,根瘤菌经此处侵入根毛,并在根毛中滋生,聚集成带,其外被黏液所包,同时根毛细胞分泌纤维素包 在菌带和黏液外方形成管状侵入线。 根瘤菌沿侵入线侵入根的皮层, 并迅速

14、在该处繁殖, 促使皮层细胞迅速分裂, 形成根瘤。 6 意义: (见课本 p84) 8、中柱鞘:位于中柱最外层,由 1-2 层薄壁细胞构成;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是侧根形成、木栓形成层和维管 形成层的一部分的主要发源部位。 9、侧根的形成过程?、侧根的形成过程? 在主根或不定根开始初生生长不久, 就开始产生侧根,侧根上又能依次再长出各级侧根。侧根的形成增加了根 的吸收面积和根的支持作用。 在侧根开始发生时,母根中一定部位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平周分裂形成侧根原基。侧根原基的细 胞随后进行垂周,平周分裂,其顶端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后面部分分化成的输导组织与母根维管柱相连。最后, 侧根原基穿过

15、母根的皮层和表皮形成侧根。侧根多起源于根毛区中柱鞘的一定部位二原型的根,发生在初生木 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三原型和四原型的根正对初生木质部;多原型的根正对初生韧皮部。 7 第三章第三章 1、详细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详细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保留着一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即为束中形成层。 当次生生长开始时,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隋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 成层共同构成维管形成。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 次生木质部 径向分裂,倾斜的垂周分裂 扩大维管形成层环 径向分裂 切向分裂 射线原始细胞: 韧皮射线 木射线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木栓形成层可起源于表皮,皮层等,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层木栓层,共同构成周皮。 次生结构: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射线; 2、说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说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茎的共同特点是维管束散生分布,没有皮层和中柱的界限,由表皮、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