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0355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4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2020年整理).pdf(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法法 制制 教教 育育 教教 案案 小学六年级小学六年级 2 第一课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教学内容: 1、 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 好青少年.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对青少年一代寄予 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 2、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尤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 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 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 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 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 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

3、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 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 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 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 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 断。 3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 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 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

4、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

5、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 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 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 8 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 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 21 名 13 岁左右的初中学 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 8、9 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 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 8 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 14 岁,他们 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 15 起。这 8 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 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6、。这样的例子举不胜 4 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 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 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 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 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 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

7、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 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 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

8、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2006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 5 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 2007 年 06 月 01 日起实施。今天我 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 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修订公布,并于 2007 年 06 月 01 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

9、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 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 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

10、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6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 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时, 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 但最终未达成一致, 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 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 “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 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

11、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 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 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 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 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 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12、国家更是从 “以人为本” 的重要理念出发, 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 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 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 时代, 这样, 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 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 7 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 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

13、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 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 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 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 20 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 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 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

14、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 法; 学生: 不对, 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 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 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8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 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 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 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 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

15、如 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 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 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 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 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 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 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 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 3 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 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 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 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 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