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7003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5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0年整理).pdf(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课第一课 古风新韵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 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 ,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 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 ,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

2、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 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第 1 课课时时 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 ,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 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 ,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 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 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 ,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 , 谈谈这首诗所

3、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 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2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 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学唱歌曲游子吟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 句“人有悲欢离合” ,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 ;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 ,学生 诵“千里共婵娟” 。 。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

4、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 。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 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 “新 韵” 。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 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 ,学生 唱“有” 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 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 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 (二

5、) 、演唱歌曲游子吟 。 1、复习学过的咏鹅 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 ,体会诗中的情 感。 3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 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 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 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6、。请学生用 “M 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 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 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 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全课小结。 齐唱歌曲,谈谈感受。 第第 3 课时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花非花 ,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 。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 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同样考虑

7、部分学生 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师用 C 调为学生伴奏,适当 降低音高。 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4 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 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 ,启发学 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 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 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

8、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 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 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 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 第二课第二课 月下踏歌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 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

9、4 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 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 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 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 ,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 5 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 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

10、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 色类别的听辨能力。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 艮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 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 个乐句,1 小节为 1 个乐句) (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动作为: 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

11、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 。走的方向为:左右、 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 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 启发学生: 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 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 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 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6 第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转圆圈 ,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12、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 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 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 复多, 识读乐谱较为容易。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 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 表现 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

13、o、mi、sol” ,介绍彝族歌曲 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 复习变换拍子,请学生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 换。 (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 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 一唱。由于歌曲变拍子的难度,二声部不唱,以降低难度。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 学唱。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 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

14、 意以下几点: 7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 在演唱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 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 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第 3 课时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火把节 ,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5、。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火把节 。 1、从民族风情导人。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 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 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 1 段。 (1)第 1 遍,请学生边听边用节奏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 2 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 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 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 并合着 “x 0 0 x” ,节奏型拍击。 (3)第 3 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 8 节奏拍击。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 2 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 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 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 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