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6989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改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年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 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

2、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 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 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 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 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

3、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 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 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

4、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 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 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或 km h-1,1m/s=3.6km/h。v=s t ,变形可得:s=vt,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 均速度来

5、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 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2 -2-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v=s t 第第二二章章 声现象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 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

6、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秒 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 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 340m/s 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利 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

7、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 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查 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 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 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 单位次/秒又记作 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

8、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 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9、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 (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第三三章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 -3-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 的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 换算关系 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 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

11、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 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 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

12、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 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 -4-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具有制冷作

13、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钨。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第四四章章 光现象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

14、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 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 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 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地球 地平线 太阳 太阳虚像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 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 3 的

15、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1 2 3 5 -5- 光在真空中速度 C=3 108m/s=3 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 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 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 是可

16、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 性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