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86982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020年整理).pdf(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瑞安市陶山镇碧山小学 电子备课本 数 学 姓名: 班级: 2014 年 2 月 16 日 2 第一单元 课题 【第一课 时】 数据 的收集整 理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 简单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难点难点: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师: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下面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

2、2)师: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哪位同学的,为什么? 2.揭示课题:确定校服的颜色,应该调查一下同学们分别喜欢的颜色,收集 整理同学们喜欢的颜色的数据后再做出决定。 (二) 探究新知 1.了解统计全过程 (1) 师:如果现在班里调查,怎样调查呢? (2) 出示根据统计表,先说一说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再 尝试回答 下列问题: 全班共多少人? 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如果给这个班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合适吗,为什么? 2.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安排在什么季节? (2)组织学生举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收集数据, 指

3、导学生填写第 4 3 页的统计表。 (3)完成表格下面的问题。 3.小结 想知道选择什么颜色做校服更合适、什么季节游玩更好,就需要调查一 下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整理喜欢每一种颜色、每一个 季节的人数,最后根据人数做出最后的决定。生活中做很多决定都需要像这 样先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再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三) 拓展延伸 1.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统计。 (第 5 页,第 5 题) (1)观察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2)尝试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3)根据表格,自己再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2.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第 6 页,第 6 题) (1)请一个

4、学生组织全班举手调查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2)填写表格。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 教学反思 4 课题 【第二课 时】 记录 数据的方 法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发现画“正”字收集数据的优势, 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难点难点: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学校要进行讲故事比赛,要从两

5、位同学中选出一位,班中进行 了投票,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记录。选哪位呢? 2.揭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在做出某个决定之前往往需要 先收集、整理有关的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就像刚才大家都认为根据投票结 果应该选“陈小飞”参加讲故事比赛。记录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画“正” 字,也可以画“”或者其它符号,哪种更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记录数据 的方法。 (二) 探究新知 1.比较收集数据的不同方法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思考:你喜欢哪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为什么? 2.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1)学生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教师与其他学生画“正”字记录。

6、整理数据,填表。 (2)回答问题(写在书上,小组交流)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 )人。 你最喜欢去( )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3.小结 5 通过刚才收集整理数据,同学们一定都发现了,因为用画“正”字的方 法记录,是 5 个、5 个的计数,5、10、15、20、25相比画其它的符号, 数起来更方便更简单。因而画“正”字是收集数据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1.根据天气情况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 4 页,第 3 题) (1)填表 (2)回答问题 (3)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2.根据交通工具的调查记录,填表并回答问

7、题(第 5 页,第 4 题) (1) 填表 (2) 回答问题 (3) 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四) 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会画“正”而不是其它 什么字呢?另外, “正”字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汉字,那么外国人又是怎 样记录数据的呢? 板书设计 记录数据的方法 6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课 时】 简单 的统计图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能读懂图、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补充 完成简单的统计图。 2经历读图、制图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简单的统计图与“倍”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感受数 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

8、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能读懂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难点难点:发现简单的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这是二(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调查。从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 小兰画了一幅图来表示的统计结果,你想看看吗?图中有四个条形,每个条 形都是由 16 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摞成的。 一些小长方形被涂上了黄色, 黄色的 条形有的高些,有的矮些。你能看懂这幅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 7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用图表示数据。用什么图?图有什么好处?怎样画?就请你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

9、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探究新知 1.感受统计图的形象、直观 (1)从图中,你能看出喜欢哪两种书的人数之间有 2 倍关系吗?先想一想“2 倍”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喜欢看这四种书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排队吗?你选择的是 看表格还是看图?很多同学都是看图得到的答案。看表格比数的大小不是也一样 可以排出顺序吗,为什么你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看图呢? (3)小结:看来虽然都能表示统计的结果,图比表格更形象、直观,更便于我 们进行比较。这种能表示统计结果的图,我们叫它统计图,我们今天学习的都是 最简单的统计图。统计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统计图的类型 (1)二(2)班的亮

10、亮也将他们班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制成的统计图,可是看 他画的图却不能一下子比较出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问题出在哪? (2)小明也根据二(2)班同学的情况绘制了一幅统计图,可是跟这幅可不太 一样,哪不一样呢? (3)小结:这样画成条形的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条形的方 向并不会影响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 1.对号入座 小马虎可喜欢统计图了,他将自己统计的某路口十分钟内经过车辆的情况制 成了统计图,但是忘记在条形下面没标明车辆的类型了。 他只记得出租车的数量恰好是公交车的 2 倍, 并且私家车最多、 小货车最少。 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每个条形分别代表的是什么车。 (1)出租车的

11、数量是公交车的 2 倍。图中能找出两个“2 倍”关系,怎么办? (2)从图中,还能看出什么? 8 2.根据电视报销售情况的统计,回答问题(第 6 页,第 7 题) 3.思考:本单元结束了,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课题 【第一课 时】 平均 分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 圈一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经历 “平 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 “平均分”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12、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难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9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受“平均分” (1)出示主题图: (2)二(1)的同学们明天要参观科技园。在出发之前,他们都做了哪些准 备工作?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为每位同学准备的食物都有哪些? (4) 观察他们分的食物, 你发现了什么? (分每种食物时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2实际操作,进一步感受“平均分” (1)为出游准备的食物还没有分完。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将 15 个 橘子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成 5 份,要求把橘子分完。 (2

13、)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分橘子的结果 (4)请小朋友观察分橘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1)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下面的分法,哪个是“平均分”? (二)探究方法 1摆一摆:把 15 块糖平均分成 5 份,可以怎样分? (1) 问:什么叫“平均分成 5 份”? (2)各小组动手摆一摆。 (3)学生汇报结果(一个一个分;每一份可以先放 2 个;每份一共放 3 个)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一份一份”地分,只要保 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 10 2连一连: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

14、,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是什 么? 3数一数、再圈一圈。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将 8 根笔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下面哪种分法对。 (1)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意的分法。 (2) 有办法将第一种分法变为平均分吗? (3) 引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既然也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 择这种方法呢? (4)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有 18 根香蕉,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 平均分给 9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 (1) 先说一说你想怎么分。 (2) 画一画、圈一圈,说说你分的结果。 (四)总结延伸 1.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1)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2)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11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 时】 平均 分的练习 备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 分含义的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包含除”与“等分除”的异同, 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对比的方法,发展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难点:理解“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异同 教学准备 课件 12 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