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6949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 第二章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民俗文化,第一节 民俗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国服饰文化 第三节 中国民居文化 第四节 中国礼仪文化 第五节 中国婚娶文化 第六节 中国丧葬文化,第一节 民俗文化概述,一、民俗定义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并为人民长久承袭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传特征的传统文化现象。,我国民俗文化依据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大致划分为七个风俗文化圈: 1、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黑、吉、辽、内蒙古东部,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大融合。,2、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宁夏北部及新疆,特

2、点是强悍勇武的民风。,3、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圈:大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淮河,西抵青海湖东部,东至黄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特点是重乡土情谊。,4、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至青藏高原东侧,东迄于海,具有发展突兀起伏的特点。,5、青藏民俗文化圈:主要是青海西藏一带,其特点是藏族风俗文化同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6、云贵民俗文化圈:指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风俗文化千姿百态。,7、闽台民俗文化圈:包括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特点是保留中原古代风俗文化现象,是中国风俗文化的活标本。,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 2、传承性 3、变异性 4、类型性 三、民俗的分类 1、经济民俗:

3、包括生产、饮食、服饰、居住、商贸、交通民俗 2、社会民俗:家族民俗、人生民俗、交往礼仪民俗等 3、信仰民俗:民间信仰、禁忌宗教 4、游艺民俗:民间游戏、竞技、文艺等,四、民俗的意义 1、民俗是人们相沿成习的行为方式,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具有规范功能 3、具有教育功能 4、带有娱乐性质 5、审美功能,第二节 中国服饰文化,服饰是人类最初的发明之一,是为保护身体、御寒保暖而制作。旧石器时代就已发现骨针,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就已经有人穿衣服的图案。 随着社会的进化,服饰的用途和功能扩大到劳动、运动、休息、卫生、美观等范畴,服饰习俗是人们在有关衣服、鞋帽、佩戴和装饰等穿戴方面所形成的风

4、俗习惯。,一、服饰的功能 1、避寒暑 2、御风雨 3、蔽形体 4、增美饰 5、知礼仪 6、别尊卑,服饰是一种无声语言,能表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品味、审美意识以及生活情趣。 早在古代中国,服饰就是人的身份的标志,是人身份的象征,上层绫罗绸缎,百姓则是布衣。 人们甚至能从官员所着的官服判断出他是文官还是武官,而且知道它是属于哪一品的官,如在清朝,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均以九个等级来划分,即“九品”。,文官的官服上的补子全以鸟为图案:一品为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鸳鸯、五品白鹇、六品鹭鸶(白鹭)、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蓝雀,武官的服饰则以兽为图案,一品有麒麟、二品现狮子、三品出豹、四品藏虎、五

5、品隐熊、六品配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海马,后来简化为一至三品绣九蟒五爪,四至六品绣八蟒五爪,其余三品绣五蟒四爪。,二、服饰的发展历史 1、夏商周 衣裳之始 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之后的帽、冠、发式、鞋子也随之产生。 到了周代,分封制确立后,等级制度也成形。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贵贱有别,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2、春秋战国深衣出现,春秋战国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百家争鸣” 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3、秦汉内衣外穿,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

6、封建国家,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朝创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稳定,人们对穿著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曲 裾 深 衣 的 穿 法,3、魏晋南北朝宽衣博带 魏晋南北朝是政治和经济动汤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 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以大袖宽衫为时尚。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迭迭,优雅而飘逸。,4、隋唐华丽开放,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丝织、漂染技术有了极大提高。加上对外开放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

7、结合,相容并蓄,使唐代的服饰华丽清新,充满大唐风范。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当时也流行穿胡服。,5、宋代保守拘谨 宋朝的服饰不过分追求华丽,保持洁净自然,崇尚简朴的审美观。 衣冠服饰大多沿袭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6、元朝留辫束发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 。 这个时期的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则以襦裙为主

8、。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辫发,其特征是先用刀剃开两道直线,脑後头发全部剃去,左右两侧留出辫发或随意散落披肩。,7、明朝重拾汉唐服饰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 明代男子官员和儒生,都流行戴“四方平定巾”,这是以黑纱罗制成,可以折迭,展开时四角呈方形的帽子。,8、满清剃发易服 清兵入关后,建立了清朝。满清统治者规定,军民要穿满族服装,强令汉人男子按满族习俗改变发式,剃去前额发,把头发编成辫子。 妇女主要穿旗装,旗装原来是满族人的服饰,汉人也穿著。旗装款式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才逐渐变得窄小合身。,古代服饰特点: 1、大襟右衽 2、

9、宽袍大袖 3、交领 4、裹带,9、近现代服饰 辛亥革命可以算是服饰特征的分水岭,辛亥革命以前是趋于古代风格,长袍马褂,从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国际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的材料、样式也不断推陈出新。 中山装由孙中山亲自设计,黄隆生裁制,其造型特点是立翻领、对襟、前襟五扣、四个贴袋、袖口三扣、后片不破缝。,三、少数民族服饰,1、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由长袍、腰带、靴子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蒙古族服饰以蒙古袍为主,蒙古袍身长宽大,高领大袖,蒙古袍男袍宽而长,多为蓝色、棕色,女袍细而短,多为红色、绿色、紫色,姑娘则多着粉红、雪青色。 蒙古族很看重戴帽、扎腰带。,2、回族服饰,回族由于长期于

10、汉族混居,服饰习俗已基本汉化,但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回族仍保留自己的特点。,3、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人也有戴帽子的习惯,维吾尔族的服饰很美,妇女多穿花式很讲究的短式连衣裙,外套黑色小马甲,下穿灯笼裤或长袜。,4、苗族服饰,苗族妇女上衣无领,长及膝,大襟右衽,下着长裤,脚蹬绣花鞋,无领的上衣的胸襟、袖口、衣服边沿和裤脚边都绣着花饰或鸟兽。 苗族男装十分简朴,一般为对襟大褂或左衽长衫,下穿长裤,束大腰带。,5、朝鲜族服饰,朝鲜族人爱穿白色衣服,妇女穿短上衣,大长裙,脚穿船形胶鞋,男装也是短上衣,外套坎肩,下穿宽大裤,外罩斜襟长袍,以布带打结。现在朝鲜族也都改穿西装了,但到年庆或重大事件时仍穿五颜六

11、色的民族服饰。,6、藏族服饰,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第二节 中国民居文化,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民居。我国幅员辽阔,地势、气候、风力、温度、降水量相差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因而居住习俗也因地而异。 大多数汉族人居住在长江、黄河流域,这里是汉族人的发祥地,大约五万年前,这里就有民居建筑了,但由于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形成了南北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一、窑洞 1、靠崖窑 靠崖窑是依靠陡崖土壁挖掘出的横向水平穴,一个山坡可分几个层次,如延安大学。 2、地坑窑院 又称天井窑院,先挖一个或几个长方形或丁字形的深坑,然后在坑的垂直面上开凿窑洞,将坑作为院子,这种窑洞属于一种下沉式窑院。 3、锢窑窑院 是指在地面上用砖石土坯等材料建造的一层或两层拱券式房屋,是按照窑洞形式建造的房屋。,二、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始于十二世纪,是北京城百年来传统的住宅形式,其造型独特,居住方便,也是北方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乔家大院福德祠照壁,三、蒙古包,牧民主要居住的是蒙古包,这是一种流动式的民居,汉代时称之为穹窿,即圆形的帐篷。,傣族竹楼,吊脚楼,福建土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