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5869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一、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能准确翻译文句。记住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 尤其是书下注释。2学会分段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概括文中苏武、卫律、李陵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3学会正确认识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历史价值。二、学习课时:3 课时 三、文本导学:来源:来源: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 他的身上体现了“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

2、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 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来源:、合作探究问题:1、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学们试着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 2、如何概括传主苏武的性格?我们该如何评价苏武的历史价值。来源:、文中除塑造了苏武的性格外,还有卫律、李陵等人,文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或不同之处?有哪一点最值得你学习?4、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五、课前自主

3、学习内容:作者:班固(32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 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

4、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 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 127年、前 121年、前 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 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 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

5、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六、难点补充: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为郎(皇帝侍从) 。苏武父苏建为代郡太守,故其子苏嘉、苏武、苏贤皆得循例为郎。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单于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 (汉书匈奴传 ) 持节:节,使者所持信物,持节,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旄节, “以竹为之,柄长 8尺,以旄牛尾为其有三重

6、” (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 。 见犯乃死,重负国:“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 ”(汉书颜师古注) 蹈其背以出血:颜师古汉书注:“煴,谓聚火无焰者也。 ”煴火,指初燃未旺有烟无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苏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横木上。杨树达汉书窥管:“背不可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搯搯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 ”蹈其背,指搯其背,即轻轻敲打其背。杨说是。何以汝为见:王念孙读书杂志称原句本作“何以见汝为” 。王说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汉书注:“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去,谓藏之也。 ”汉书补注引刘攽说:

7、“今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颇弆藏耳。 ”两说皆通。七、运用拓展: 1、阅读温庭筠苏武庙,结合本传,对颔联描写的画面作拓展性描述,并简析尾联刻画的苏武形象。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2、关于苏武的历史价值,有人说,苏武的忠诚是一种愚忠,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因为李陵和苏武的亲人均在其时被害。有人说,苏武也不该被称作民族英雄,因为汉匈本是一家,你该如何看待?3、课外读完汉书李广苏建列传,以“李陵的悲剧”为题,写一篇短论。(下列观点仅供参考)来源:种看法,李陵悲剧

8、值得同情。李陵走上不归之路,有多方面原因。李陵才堪大用,而武帝任人唯亲,不予信任。李陵以步卒五千对抗匈奴骑兵八万,矢尽道穷拼死力战,战至最后时刻,全军覆没力尽而降,对得起朝廷。投降之初,李陵的确是身在匈奴心在汉 ,欲有所作为,而武帝听信公孙敖谎言诛杀李陵全家凡此种种,说明李陵走上不归之路是被刻薄寡恩的汉武帝逼出来的。司马迁为李陵作无罪辩护,班孟坚对李陵寄一定同情。世易时移,融合胡、汉民族关系的王昭君受到空前赞美,那么,客观上促进民族和解、文化融合的李陵也不应背负千古骂名。作家张承志在散文杭盖怀李陵中如此评说李陵:“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另一种看法,李陵行为不

9、值得同情。比起其祖李广的不甘受辱愤然自裁,比起副将韩延年的力战不屈宁死不降,比起五千战士的殒命沙场癌骨荒野,李陵被俘,投降,娶匈奴公主为妻,终身不复归汉,应当受到谴责。千古艰难唯一死,作为汉朝蒙受国恩的将军,过不了生死这一关,也就背叛了平素尊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基本价值观念。李陵的悲剧是一种人格分裂的悲剧。“已缁之素 不可复白”,王夫之读通鉴论对李陵的这一评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价应为不易之论。“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既为降将,只能执行单于旨意,充当不光彩的劝降工具,甚至成为穷“追汉军”“转战九日”(汉书匈奴传上)的凶狠敌将。李陵变节之后,也曾“忽忽如

10、狂,自痛负汉”,但这种心态可以说明其人良知未泯,却不应成为同情其变节行为的理由。狐死首丘,叶落归根,是汉民族的基本文化观念之一。在汉昭帝赦免李陵罪过之后,李陵依然不思归汉,这种汲汲于个人恩怨的行为更见出李陵人格的丧失。八、作文材料积累及化用角度:1、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 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2、苏武事迹,典故化用:典故:羝乳得归(原文:使

11、牧羝,羝乳乃得归)“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李白苏武)“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典故:苏武持节(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交河北望天如海,苏武曾将汉节归。”(张仲素塞下曲)“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陈羽读苏属国传)典故:雁足系书(原文:“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鲍融赠远)“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王勃采莲曲)典故:典属国(原文:“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聂夷中胡无人行)3、高考优秀作文选

12、登: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材料加工: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 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话题:相信自己和听

13、取别人意见材料加工: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

14、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 凄凉?(女神节选)话题: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 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 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