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编号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868725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2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5编号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225编号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5编号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5编号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 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 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 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 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 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 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

2、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 较,再结合书上讲的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 第四步, 在心中简单描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学习过的理论观点或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不少于 300 字。 最后,对你的思路进行文字加工,写出符合逻辑的一个完整的表述。当然答题能够联系实际, 有自己明确的结论性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从上述过程看,做案例分析是一个有点技术性的工

3、作,需要平时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平 时在训练时,就应该按照要求做。好在我们不应该对大家一下子要求太高,即使考试,也不 会超出书上所提供的材料的范围。但我们课程总的是要求运用案例学习方法的,所以大家应 明白无论考试如何要求,我们都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 附:现代教育原理试卷案例分析 实例分析(16 分) 要求:1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 300 字以上。 评分标准: 1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 300 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论证、分析薄弱,文字在 300 字以上,扣

4、58 分; 3不足 300 字,在可得分数中扣 3 分。 1、小李失学谁之罪、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 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 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 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 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 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 局找实验小

5、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 45 人,先已经 60 人,再 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 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 谁的过错?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答题思路: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以名额爆满 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 60 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 孩子就达到极限了?因为孩子是差生就

6、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 3.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作为学校 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也有 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拒之门外。 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以解决。当然这不是一 个好办法。 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 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 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

7、整到最后一排。 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 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 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 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 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 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 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

8、,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 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如果继续实施应 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和发展。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绩不理想时, 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 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为素质教育注 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精神和能力

9、,即使考试不 理想,还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强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发展。 4)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就在我们黄石地区,几所好的中学依然在根据考 试分数分派坐位,老师理直气壮,家长惟命是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盼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这种状况还恐怕不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专利,在全国不知多少。可话又说回来,在教育资源 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应试的分数又一定的公平性。 3.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 21 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 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 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

10、界上最强的。 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 307 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 学数学的时间仅为 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 学数学的时间仅为 217 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 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 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 付出的不 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 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 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 造力

11、的只有 ,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 造力的只有 14.9%。 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答题思路: 1)读罢此案例,心中唏嘘不止。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用牺牲我们孩子宝贵的童年和珍贵的 创造力资源换来“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值得吗? 2)我们的先人曾放言“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所宝贵的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资源,尤其是 孩子,他预示着聪慧、年轻、美好和创造力及发展前景,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葬送了 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资源,是一种超值的付出,无论怎样算计都是不经济的。 3)救救我们的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保护好孩子 的好奇心、想象力、创

12、造力,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还其欢乐、愉快的童年, 还其游戏、歌唱、跑跳的童年。 4)当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开发儿童智力资源的时候,如果只是应试教育仅仅记忆力得 到运用的话,不如先对资源进行保护。不需要去争徒有虚名的什么“世界第一”。 4.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2001 年年 79 月的调查:月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 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 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 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 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 2/3 的教 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 的教 师把

13、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合格加特长”。 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 1)说明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偏颇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 解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方 法和与之相配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行为。 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 素质与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是指个体所具有 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德到全面、和谐、充分、 主动德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 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

14、,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 意平素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 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 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 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 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是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 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 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

15、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 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 教育的片面认识。 案例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 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 性认识,是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5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家住老西 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

16、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 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 加上女儿生性文静, 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 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 就对家长说 : “我 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这些孩子傻吗?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P176 答题要点: 1)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2)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比较内向, 加上环境不熟悉, 教师如果仅凭孩子 “整日闷声不响”, 就断定孩子傻, 完全不科学。 3) 通过 “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 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 作为教师或学校, 想以此判断孩子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教育学、心 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向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多数人是正 常状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6.人的智慧人的智慧 80决定于训练,决定于训练,17决定于训练,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