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751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77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4 第 1 章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数控加工工艺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这是学习本书 后续内容的必要准备。 1.1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1.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 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 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下简称为工艺过程) 。 1生产过程 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由原材料到成品

2、之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这些 过程包括: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研制,技术鉴定等。 (2) 生产工艺过程包括毛坯制造, 零件加工, 部件和产品装配、 调试、 油漆和包装等。 (3) 辅助生产过程为使基本生产过程能正常进行所必经的辅助过程,包括工艺装备的 设计制造、能源供应、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 包括原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供应及产品包装、销售等。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为了便于组织生产,现代机 械工业的发展趋势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即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分散在若干个专业化工厂进行, 最后集中由一个工厂制成完整的机械产

3、品。例如,制造机床时,机床上的轴承、电机、电器、 液压元件甚至其他许多零部件都是由专业厂生产的,最后由机床厂完成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件 的生产,并装配成完整的机床。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产品的系列化, 从而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上述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产品开发、生产和技术准备到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 装配,影响的因素和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为了使工厂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现 代工厂逐步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将生产过程看成一 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生产系统。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能使工厂 的生产

4、和管理科学化;能使工厂按照市场动态及时地改进和调节生产,不断更新产品以满足 社会的需要;能使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好、周期更短、成本更低。 由于市场全球化、需求多样化以及新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 业间采用动态联盟,实现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的生产模式是目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生产系统 (1)系统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是由数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并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系统” 。 (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四个要 素组成,它们彼此关联、互相影响。该系统的整体目的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在保证机械 加工工序质量的前

5、提下,采用合理的工艺过程,降低该工序的加工成本。 (3)机械制造系统 在工艺系统基础上以整个机械加工车间为整体的更高一级的系统。 该系统的整体目的就是使该车间能最有效地全面完成全部零件的机械加工任务。 (4)生产系统 以整个机械制造厂为整体,为了最有效地经营,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一 方面把原材料供应、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检验与试车、油漆、包装、运输、 保管等因素作为基本物质因素来考虑;另一方面把技术情报、经营管理、劳动力调配、资源 和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市场动态、经营政策、社会问题和国际因素等信息作为影响系统效 果更重要的要素来考虑。 可见,生产系统是包括制造系统的更高一级的系统。

6、 3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那些与有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直接相关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包括毛坯 制造、零件加工、热处理、质量检验和机器装配等。而为保证工艺过程正常进行所需要的刀 具、夹具制造,机床调整维修等则属于辅助过程。在工艺过程中,以机械加工方法按一定顺 序逐步地改变毛坯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直至成为合格零件的那部分过程称为机 械加工工艺过程。 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情况,确定采用的工艺过程,并将有关 内容写成工艺文件,这种文件就称工艺规程。 为了便于工艺规程的编制、执行和生产组织管理,需要把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单 元。它们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其中工

7、序是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单元。零件的机 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在一个工序中可能包含有一个或几个安装,每一个安装 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每一个工步可能包括一个 或几个走刀。 (1)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 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 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 续。例如,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既可以对每一根轴连续地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也可以先 对整批轴进行粗加工,然后再依次对它们进行精加工。在第一种情形下,加工只包括一个工 序;而在第二种情形下,由于加工过程的连续性中断,虽然加工是

8、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的, 但却成为两个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 (2) 安装在机械加工工序中, 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在夹具中占据某一正确位置并被夹紧 的过程,称为装夹。有时,工件在机床上需经过多次装夹才能完成一个工序的工作内容。 安装是指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例如,在车床上加工轴,先从 一端加工出部分表面,然后调头再加工另一端,这时的工序内容就包括两个安装。 (3)工位采用转位(或移位)夹具、回转工作台或在多轴机床上加工时,工件在机床 上一次装夹后,要经过若干个位置依次进行加工,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 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就称为工位

9、。简单来说,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所完 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位。为了减少因多次装夹而带来的装夹误差和时间损失,常采 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使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 进行加工。图 1-1 是在一台三工位回转工作台机床上加工轴承盖螺钉孔的示意图。操作者在 6 上下料工位处装上工件,当该工件依次通过钻孔工位、扩孔工位后,即可在一次装夹 后把四个阶梯孔在两个位置加工完毕。这样,既减少了装夹次数,又因各工位的加工与装卸 是同时进行的,从而节约安装时间使生产率可以大提高。 (4)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

10、称为工步。生产中也常称为“进给” 。整个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一个工序可包括一 个工步或几个工步。每一个工步通常包括一个工作行程,也可包括几个工作行程。为了提高 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加工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也可以看作一个工步, 例如,组合钻床加工多孔箱体孔。 (5) 走刀加工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部分称为走刀。 例如轴类零件 如果要切去的金属层很厚,则需分几次切削,这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因此在切削 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刀具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称为一次走刀。 图 1-2 是一个带半封闭键槽阶梯轴两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实例,从中可看出各自的工 序、安装、

11、工位、工步、走刀之间的关系。 1.1.2 工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机械加工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使工件获得一 定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尺寸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试切法 即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 调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 寸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 ,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例 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 试切法达到的精度可能很高,它不需要

12、复杂的装置,但这种方法费时(需作多次调整、 试切、测量、计算) ,效率低,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质量不稳定,所以只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作为试切法的一种类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工件, 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配作中最终被加工尺寸达到的要 求是以与已加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2)调整法 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 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试切,尺寸自动获得, 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法。例如,采用铣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 对刀块确定。调

13、整法的实质是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 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在机床上按照刻度盘进刀然后切削,也是调整法的一种。这种方法需要先按试切法决定 刻度盘上的刻度。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定程挡块、样件、样板等对刀装置进行调整。 调整法比试切法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生产率,对机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但 对机床调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3) 定尺寸法 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的方法称为定尺寸法。 它 是利用标准尺寸的刀具加工,加工面的尺寸由刀具尺寸决定。即用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的刀 具(如铰刀、扩孔钻、钻头等)

14、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精度。 定尺寸法操作方便,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比较稳定,几乎与工人的技术水平无关,生 产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钻孔、铰孔等。 (4)主动测量法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的 尺寸比较后,或使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这就是主动测量法。 目前,主动测量中的数值已可用数字显示。主动测量法把测量装置加入工艺系统(即机 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中,成为其第五个因素。 主动测量法质量稳定、生产率高,是发展方向。 (5)自动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它是把测量、 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

15、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加工过程依靠系统自动完成。 尺寸测量、刀具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机床停车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自动达到所 8 要求的尺寸精度。例如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时,零件就是通过程序的各种指令控制加工顺序和 加工精度。 自动控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自动测量 即机床上有自动测量工件尺寸的装置,在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时,测量装 置即发出指令使机床自动退刀并停止工作。 数字控制 即机床中有控制刀架或工作台精确移动的伺服电动机、滚动丝杠螺母副及 整套数字控制装置,尺寸的获得(刀架的移动或工作台的移动)由预先编制好的程序通过计 算机数字控制装置自动控制。 初期的自动控制法是利用主动测量和机械或液压等控

16、制系统完成的。目前已广泛采用按 加工要求预先编排的程序,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工作的程序控制机床(简称程控机床) 或由控制系统发出数字信息指令进行工作的数字控制机床 (简称数控机床) , 以及能适应加工 过程中加工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加工用量,按规定条件实现加工过程最佳化的适应控制机 床进行自动控制加工。 自动控制法加工的质量稳定、生产率高、加工柔性好、能适应多品种生产,是目前机械 制造的发展方向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1)轨迹法也称刀尖轨迹法,依靠刀尖的运动轨迹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称为轨迹法。 即让刀具相对于工件作有规律的运动,以其刀尖轨迹获得所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刀尖的运 动轨迹取决于刀具和工件的相对成形运动,因而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成形运动的精度。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车削、铣削、刨削和磨削等均属轨迹法。图 1-3 所示为车圆锥面。 (2) 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成形法。 即用成形刀具取代普通 刀具,成形刀具的切削刃就是工件外形。成形刀具替代一个成形运动。成形法可以简化机床 或切削运动,提高生产率。成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