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644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6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培训体系 信托培训材料 信托课件目录 一、定义 二、简介 三、详细介绍(由来、现代信托) 四、专业术语(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目的、受益权证书、信托报酬) 五、基本原理(信托行为、主体、客体) 六、基本特征 七、职业作用(基本职能、派生职能、作用) 八、种类特点(信托可以规避风险、信托种类、信托集合资金、信托特点、信托 与委托代理的区别、信托与银行贷款的区别) 九、业务主要类型(标准划分、财产标准划分、以信托目的为标准划分、信托事 项的标准划分、 委托人对信托的划分、 委托人承办信托划分、 受益人信托的划分、 地理区域标准划分、以业务范围为标准划分) 十、我国信托 十一

2、、信托三大隐忧 十二、信托的六次整顿 一、定义:一、定义: 信托(Trust)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 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管理财物。是指委 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 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 二、简介:二、简介: 由于信托是一种法律行为,因此在采用不同法系的国家,其定义有较大的差别。 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信托定义,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没有对信托的定义达成完全 的共识。 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于 2001 年

3、出台了 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托法,对信托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定义: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 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上述定义基本体现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 责任有限性和信 托管理连续性这几个基本法理和观念。 三、详细介绍:三、详细介绍: 信托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 面当事人,即投人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信托 业务是由委托人依照契约或遗嘱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将财 产上的权利转给受

4、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 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 原始的信托行为起源于数前年古埃及的遗嘱托孤。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古埃及就有人 设立遗嘱,让他的妻子继承自己的遗产,并为儿女指定监护人,还设有立遗嘱的见证人。这 种以遗嘱方式委托他人处理财产并使继承人受益的做法是现今发现的一种最早的信托行为。 信托的概念源于罗马法中的“信托遗赠”制度。罗马法是在罗马帝国末期,由 国王奥格斯德士所创。罗马法中规定 : 在按遗嘱划分财产时,可以把遗嘱直接授予继承 人,若继承人无力或无权承受时,可以按信托遗赠制度,把财产委托或转让给第三者处理。 罗马法创立了一种遗产信托,这

5、种制度是从处理罗马以外的人的继承问题开始的,后逐 渐成为一种通行的制度。古罗马的“信托遗赠”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托概念,并且首 次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然而,此时的信托完全是一种无偿的民事信托,并不具有经济上 的意义,还没有形成一种有目的的事业经营,其信托财产主要是实物、土地。然而,现代意 义的信托业是以英国的尤斯(USE)制度为原型逐步发展起来的。 英国在封建时代,人们普遍信奉宗教,按照当时的基督教义,信徒“活着要多捐献,死 后才可以升入天堂”。于是,教徒纷纷自愿在死后把遗产(主要是土地)赠给教会,使教会占 有越来越多的土地,从而严重妨害了封建君主和诸侯的利益。于是英王亨利三世颁布了没

6、收条例 ,规定凡以土地让与教会者,必须经君主及诸侯允许,否则予以没收。当时英国的 法官多数为教徒,为帮助教会摆脱不利的处境 FF0C 通过“衡平法院”,参照罗马法的 信托遗赠制度,创造了(USE)制度。USE 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凡要以土地贡献给教会者,不 作直接的让渡,而是先赠送给第三者,并表明其赠送目的是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第三者必 须将从土地上所取得的收益转交给教会。 随着封建制度的彻底崩溃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 立,契约关系的成熟,商业信用和货币信用的发展,以及分工的日益精细繁复,使 USE 制度 逐渐演变为现代信托。 现代信托起源于 13 世纪英国的尤斯制,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在

7、中世纪的英国,财 产转移受到法律限制,人们就采用信托方式规避这种法律限制,因此,信托一开始并不具备 财产管理的功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关财产转移的限制逐渐被取消,信托的主要功 能由最早的转移财富转变为现代的专业化财产管理。 19 世纪末以来,信托机构作为一种盈利性组织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 20 世纪初日本 引入欧美的信托制度后积极创新, 由信托银行主导的信托业发展迅猛, 目前也已跻身于信托 业发达的国家行列。 随着信托制度发展, 信托工具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 主导现代信托活动的是各种以盈利 为目标的信托机构。在美国,主要有专业的信托公司以及商业银行里的信托部 ; 日本的信托 机构是主营信

8、托业务兼营银行业务的信托银行 ; 其他国家都有这样的一些信托机构主导着现 代信托活动。 现代信托呈现金融化的趋势。 信托活动越来越成为一种金融活动, 信托业务金融业务性 质日益明显,这可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财富的日益金融化。在信托发展的早期,用来 信托的财产主要是土地, 后来出现了一些动产。 随着经济的不断货币化, 财富也开始金融化。 由于用于受托的财产越来越金融化, 整个信托活动也越来越金融化。 第二个原因是财产管理 方式的金融化。早期的财产管理方式更多的是带有保管、处分的性质。现代理财主要通过金 融工具来实现。现在的信托机构一般是金融机构,并与银行、证券和保险构成现代金融业的 四大支柱

9、之一。 信托业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 对于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资 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 财富的巨大增长,产权制度的多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委托他人管理 和处分自己的财产势在必行,信托“一法两规”的颁布将为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法 制基础,据初步统计,2002 年至 2003 年一季度市场已经推出了四十几个信托产品, 吸收信托资金逾 70 亿元。同时,证券市场基金作为一种标准化和典型的信托产品已 经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熟悉。 但是,中国信托业

10、是在混沌中诞生、在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信 托业务因为其灵活性而具有极大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环境下,信 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金融市场、连通产业和金融市场的机构,从基础设施、大 型工程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提供全 程式的金融服务。几乎涵盖了储蓄、证券经纪、保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投行业务。 四、专业术语四、专业术语 信托行为信托行为 在达成一项信托时,构成法律行为所履行的手续就是信托行为。信托行为是指委 托者与受委托者双方签订合同或协议。此外,委托人立下遗嘱同样是法律行为、也属 信托行为。根据不同的信托目的,需要鉴订不同的合同,

11、但属于同一的,大量发生的 业务,如信托存款,则没有必要一一签合同,只由信托部门发给委托者统一印刷,附 有文字条款,类似合同的信托存款证书即可;这种证书同样具有合同的效力。 信托行为的形成条件: 信托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确认信托行为的成立,必须由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表示。通常有三种具体方式:信托合同;个人遗嘱;法院依法裁定或判决信托行为成 立的法律文书。 特定的合法目的。信托目的是信托行为成立的依据。如,以委托运用资产,谋 取资产增值为目的等。这些行为的目的必须合法,并可能实现,否则不能确认信托行 为的成立。 以财产为中心。确认信托行为的权利,要以财产为中心。没有以财产为中心, 没有财产所有权的

12、转移,信托行为是不能成立的。 以信任为基础。信托是一种代人理财的财产管理制度,他的确立必须以当事人 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即使发生信托行为,若存在不信任,甚至带有欺骗性,在法律 仍不能确认其为有效。 信托财产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是指通过信托行为从委托人手中转移到受托者手里的财产。 信托财产既包括有 形财产,如股票、债券、物品、土地、房屋和银行存款等 : 又包括无形财产,如保险单,专 利权商标、信誉等,甚至包括一些自然权益(如人死前立下的遗嘱为受益人创造了一种自然 权益)。 信托目的信托目的 信托目的是指委托人通过信托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委托人为了财产安全或为避免 投资风险取得高额收益等。 受益权证书

13、受益权证书 受益权就是享受信托利益的权利。而受益权证书就是证明受益权的存在和内容的 证件。如信托存款证书。 信托报酬信托报酬 信托报酬是指作为受托人的信托部门在办理信托事务后所取得的报酬。信托报 酬的形式主要是手续费,也有少量存贷差异。信托报酬的多少,依据受托人付出劳动 的多少和在信用中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协商议定。 五、基本原理五、基本原理 信托主体信托主体 信托主体包括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 委托人是信托关系的创设者,他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 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委托人提供信托财产,确定谁是受益人以及受益人享有的受益 权。指定受托人、并有权监督受托人

14、实施信托。 受托人承担着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责任。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 人或法人。受托人必须恪尽职守、履约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必须为 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依照信托文件的法律规定管理好信托财产的义务。 在我国受托人是特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信托投资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 构。 受益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 的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未出生的胎儿。公益信托的受益人则是社会公众。 信托客体信托客体 信托客体主要是指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的范围: 信托财产是指受托人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受托人因管理、运用、处分该财产 而取得的信托利益,也属于信托财产

15、。信托财产的具体范围我国没有具体规定,但必 须是委托人自有的、 可转让的合法财产。 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不能作为信托财产; 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须依法经有关主管院批准后,可作为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的特殊性: 信托财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建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 建立信托后,委托人死亡或依法被解散,依法被撤消,或被宣告破产时,当委托 人是唯一受益人时,信托终止,信托财产作为其遗产或清算财产;当委托人不是唯一 受益人的信托存续,信托财产不作为其遗产或清算财产。 B.信托财产与受托人固有财产相区别。 受托人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固有财产区别管理,分别记

16、账,不得将其归入自己的固 有财产。 C.信托财产独立于受益人的自有财产: 受益人虽然对信托财产享有受益权, 但这只是一种利益请求权, 在信托存续期内, 受益人并不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以信托财产的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的原则为基础的, 是信托区别于其他财产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使信托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其体现为:安全性,成立信托固然不能防止财产因市场变化而可能遭受投资收益的损 失,但却可以防止许多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保密性,设立信托后,信托财产将属于 受托人,往后的交易却以受托人名义进行,使原有财产人的身份不致曝光;节税,在 国际上,信托方式是避税的重要方式。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立法还需完善。 信托财产的物上代位性: 在信托期内,由于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如信托 财产设立之时是不动产,后来卖掉变成资金,然后以资金买成债券,再把债券变成现 金,呈现多种形态,但它仍是信托财产,其性质不发生变化。 信托财产的隔离保护功能: 信托关系一旦成立,信托财产就超越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自然不能对不 属于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