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605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54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工艺技术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Q/CDT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 准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 准 Q/CDT-HBGC10102042008Q/CDT-HBGC10102042008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 20 00 08 8- -0 03 3- -0 06 6 发布发布 2002008-03-108-03-10 实施实施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发布 编制:编制:唐莹 校核:校核:崔新霞 审核:审核:彭金山 批准:批准:王春利 目录目录 1 通用要求 1 2 射线检测工艺 8 3

2、超声检测工艺 13 4 磁粉检测工艺 18 5 渗透检测工艺 24 附录一:无损检测委托单 28 附录二:焊缝返修通知单 29 附录三:无损检测工艺卡 30 附录四:无损检测报告单 34 1 通用要求1 通用要求 1.1 目的 为了规范无损检测作业程序,并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 合理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检修 工程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或其它安装工程中有关物 资及施工过程中焊接产品质量的无损检测。 1.3 编制依据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 规则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Q/CDT-HBGC10100012008质量手册 Q/CDT-HBGC10100022008程序文件 HBGC-YLCX-14-2008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1.4 定义 1.4.1 无损检测 本规程指常用的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 透(PT)四种无损检测方法。 程 序 中 所 涉 及 的 无 损 检 测 专 业 术 语 解 释 由 标 准 JB/T4730-2005 给出。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2 - 1.4.2 检测方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4.3 委托方 工程项目中的质检人员或原材料检验人员。 1.5 检测流程 1.6 检测流程说明 1.

4、6.1 委托 各类检测均由委托方提出并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 (见附录一)。 1.6.2 委托接受 检测方收到委托单后,由检测方技术负责人审核委托单 上各条款是否填写清楚、并有委托人签名后,接受人认可, 则认为委托接受。委托单一式三份,委托方留存一份, 检测方留存两份。同时委托方须告知检测人员要求检测 部位的确切位置,并在待检部位做出清晰明显的标识。 1.6.3 准备工作 1.6.3.1 人员准备 (1)人员资格 根据委托单,检测方负责人指派按国家质检总局特种 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经过培训考核,并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该项无损检测工作。 (2)无损检测公司经理 负责主持全公司无

5、损检测工作。 (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由持级或级以上资格证书人员 担任,负责检测工艺和检测报告的签发或解析结果。 (4)无损检测施工技术负责人 负责无损检测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以及技术工作,需 持相应检测项目级或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5)评定人员 评定人员由持相应检测项目级或级以上资格证书的 人员担任,负责主持具体项目的检测、评定工作。 (6)检测操作人员 检测操作人员由持相应检测项目级或级以上资格证 书的人员承担,负责相应的检测操作、数据记录等工作。 1.6.3.2 设备材料准备 根据委托方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选用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派定的

6、检测人员应按无损检 测工艺,确定所需用的检测设备、配合人员、检测辅助设施 及材料、工具;明确检测内容、受检件比例和受检件的具体 部位,选定的检测设备应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1)储存防护 无损检测设备仪器应由专人保管,并建立领用和回收的 制度。射线机应保存在源库中,在出库、使用、运输、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4 - 回收等环节应注意防辐射、防损坏和防盗窃。 (2)设备校定 无损检测设备仪器除应进行定期的校定外,还应在每次 使用前进行校定, 确保设备仪器的性能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3)计量管理 对需要定期计量的仪器,如黑白密度计,干湿温度计等 应定期向具有资格的国家计量部门进行送检。

7、 (4)材料管理 a 射线胶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温度在 25以下 为宜,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b 液体渗透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需单独存放, 以保证其有效性。 c 其他材料,如显定影剂,增感屏等应妥善保管,以保 证其有效性。 1.6.3.3 确定检测工艺 (1)无损检测施工技术负责人根据委托单及设计要求, 按 相关的标准、规范,确定受检件应采用的无损检测工艺。 (2)现有无损检测工艺和不能覆盖委托方要求, 且没有相 应的检测工艺,就不能完全保证检测质量时,由检测方负责 人指定无损检测工程师编制相应的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1.6.3.4 受检件外观要求 对于检测部位必须由焊接检查员或目

8、视检测人员目视检 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方负责人指派持级证人 员检查受检件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不符合 者,检查人员有权拒检,并通知委托方返工处理后再送检, 合格者则按下述程序进行。 1.6.3.5 现场检测准备 (1)在必要时,由工程项目经理部(组) 委托方提供各类 检测工作场所与存放库房和用水、用电点。RT 检测还必须有 通上下水的暗室,工作间,电源等。作业区应有必须的安全 防护措施。 (2)受检部位不应有妨碍检测进行的任何障碍。 (3)由派定检测人员对以上条件进行检查, 如不符合以上 要求,委托方应整改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1.6.4 检测 由检测方负责人委派

9、持相应级别资格证的人员,按相应 工艺进行检测。 1.6.5 检测结果的验证 1.6.5.1 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及检测结束时应及时填写无 损检测现场工作记录。 1.6.5.2 发现因操作不当或检测记录有误时,由指定的检测 人员对检测结果重新检测确认。 1.6.6 不合格品的处置 1.6.6.1 无损检测结果,应由持相应项目级或级以上资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6 - 格证书人员进行评定,并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 以防止缺陷错评或漏评。 1.6.6.2 经无损检测(RT、UT、MT、PT)判定为不合格时,由 评定人员签发焊缝返修通知单(见附录二)一式两份。 一份存档,一份附缺陷

10、位置图通知委托方作返修处理,返修 完成后再重新按先前方法进行检测。 1.6.6.3 如规定为抽检,发现有不合格之处,由评定人员签 发返修通知单,通知委托方返修,经委托方返修自检合格后, 检测方对返修合格处进行复检,并根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补 充检测。如补充检测仍不合格,应对整条焊缝进行相应检测, 直至合格为止。 1.6.6.4 检测部位的同一位置经二次返修仍不合格,由评定 人员签发返修通知单交委托方并上报,经委托方总工或技术 总负责人组织评审、提出书面处理方案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 作。 1.6.7 报告 如当地质检部门有规定表格,即采用规定表格,否则按 照 JB/T4730-2005 中规定的要素

11、设计表格(公司标准报告表 格格式见附录四)。 1.6.7.1 报告出具 无损检测报告由指派的人员出具,一式 2 份。 并由操作人 员、评定人员签名后,交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并签名, 检测方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后,方为有效。 1.6.7.2 报告发放 无损检测报告交委托方一份,委托方接受人应在无损检 测报告签收记录上签名。 1.7 文件和记录管理 1.7.1 文件的管理 本程序实施中所涉及的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控 制。 1.7.2 记录的管理 1.7.2.1 无损检测报告交委托方的,由委托方按记录控制 程序控制。 1.7.2.2 各类无损检测记录、报告、原始资料,由检测方负 责人指定专人分类按

12、各自的编号逐一分类保存;RT 底片还应 根据各受检件种类分袋逐一保存,并编目分类保管,保存期 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或不少于 7 年。 2 射线检测工艺2 射线检测工艺 2.1 检测范围 本节规定了在焊缝透照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必 须遵循的程序和要求,本章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不锈 钢材料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射线照透检测。 2.2 防护 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征得工程技术部的同意和协助,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8 - 并设置明显安全警告标志。检测人员每年答应接受的最大射 线照射剂量为 510-2Sv,非检测人员每年答应接受的最大剂 量为 510-3Sv。 2.3 检

13、测人员 检测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 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2.4 透照方式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 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 壁双影法五种。 2.5 表面要求 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 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 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 2.6 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焊缝透照部位的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应根据情况设置。 识别标志产品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 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 R1、R2 等标志。 2.7 象质计 2.7.1 定义 象质

14、指数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线编号。 象质计的材料为 Fe,线型象质计应放在与射线源同侧的工件 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 1/4 部位),金属丝 应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当射源一侧无法 放置象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指 数应提高一级,并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2.7.2 射线透照质量等级 射线透照的质量等级为 AB 级, 在底片上必须显示的最小 象质计线径及相应的象质指数见表 1。 表 1 象质计选用表表 1 象质计选用表 要求达到的 象质指数 线径 mm 适 合 的 透 照 厚 度 TAmmAB 级 备注 160.100- 150.125

15、6 140.16068 130.200812 120.2501216 110.3201620 100.4002025 90.5002532 80.6303250 70.8005080 61.00080120 51.250120150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10 - 要求达到的 象质指数 线径 mm 适 合 的 透 照 厚 度 TAmmAB 级 备注 41.600150200 32.000200250 22.500- 13.200- 2.8 胶片 选用天津 N型或爱克发 C7。 2.9 增感屏 增感材料铅箔,前后屏厚度 0.03mm。 2.10 几何条件 射线检测几何条件按 JB47

16、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中相关要求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 2.11 射线能量的选择 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工件厚度及材料种类,也可 以根据实际设备条件而定。通常情况下,随着线能量的减低, 透照图像的对比度增加。因此,在曝光时间许可下,应尽量 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 2.11.1 钢管环焊缝透照方式 2.11.1.1 外径89mm 的钢管对接焊缝可采用双壁单影分段 透照。 2.11.1.2 外径89mm 的钢管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射 线束的方向满足上下焊缝的影象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焊 缝投影间距 310mm,最大间距不超过 15mm。 2.11.1.3 只有当上下两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做垂直 透照。垂直透照时适当提高管电压。 2.11.2 分段透照的数量规定 2.11.2.1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当射线源距钢管外表面 15mm 时,可分为不少于三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为 120; 当15mm 时,可分为至少四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90。 2.11.2.2 对外径76mm 且89mm 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 投影法透照时,至少分二次透照,两次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