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528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30页(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 DOC130 页 工程设计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 DOC130 页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7 1.1.1 编制依据 7 1.1.2 编制原则 7 1.1.3 项目目标 8 1.2 工程范围及工程数量 9 1.2.1 标段范围 9 1.2.2 主要工程数量 9 1.3 工程地质条件 9 1.3.1 地形地貌 9 1.3.2 气象 9 1.3.3 地质条件 9 1.3.4 水文地质条件 10 1.3.5 地质构造 10 1.3.6 地震烈度 11 1.3.7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问题 11 1.3.8 工程特点及难点 11 1.4 隧道

2、施工环境 11 1.4.1 施工用水 11 1.4.2 施工用电 11 1.4.3 通讯 11 1.4.4 交通运输 11 1.4.5 地材供应条件 12 第二章 施工准备 14 2.1 现场布置 14 2.1.1 主工作面选址 14 2.1.2 弃渣场地及卸渣道路布置 14 2.1.3 大宗材料堆放场地和材料库布置 14 2.1.4 生产房屋和生产设施布置 14 2.2 人员及机械配备 15 2.2.1 队伍安排及劳动力组织 15 2.2.2 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 16 2.3 施工技术准备 17 2.3.1 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 17 2.3.2 技术交底 17 2.3.3 技术保障 17

3、 2.4 施工现场准备 17 2.4.1 复查和了解现场 17 2.4.2 确定工地范围 17 2.4.3 清除现场障碍 17 2.4.4 办妥有关手续 18 2.4.5 作好现场规划 18 2.5 有关协调工作的准备 18 2.6 施工测量 18 2.6.1 控制测量 18 2.6.2 施工测量 18 2.6.3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9 第三章 隧道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方案 20 3.1 进洞方案 20 3.2 开挖方案 20 3.2.1 断面开挖方法 20 3.2.2 爆破的关键控制点 20 3.2.3 运输出碴方案 21 3.2.4 支护方案 21 3.2.5 衬砌方案 21 3.2.6

4、辅助施工方案 21 3.3 隧道弃利用和弃置方案 23 第四章 洞口施工 25 4.1 洞口(明洞)施工 25 4.1.1 准备工作 25 4.1.2 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 25 4.1.3 洞口排水 25 4.2 洞门施工 25 4.2.1 洞门修筑 25 4.2.2 明洞施工 25 4.2.3 进洞施工 26 第五章 超前支护工程 27 5.1 超前小导管施工 27 5.1.1 施工工艺 27 5.1 .2 施工方法 27 5.2 超前大管棚施工 29 5.2.1 施工工艺 29 5.2.2 施工方法 30 5.2.3 检测标准 32 5.2.4 技术措施 32 第六章 洞身开挖工程 33

5、 6.1 洞身开挖方案的选择 33 6.1.1 上下台阶不留核心部开挖 33 6.1.2 全断面开挖 33 6.2 爆破工程 35 6.2.1 钻爆设计 35 6.2.2 钻爆施工 41 6.2.3 全断面法施工 44 6.2.4 台阶法施工 47 6.3 出渣运输 50 第七章 初期支护工程 51 7.1 锚杆施工 51 7.1.1 施工工艺 51 7.1.2 施工方法 51 7.1.3 检测标准 53 7.1.4 施工要点 53 7.2 中空锚杆施工 53 7.2.1 施工工艺 53 7.2.2 施工方法 54 7.2.3 检测标准 55 7.2.4 技术措施 55 7.3 钢架施工 55

6、 7.3.1 施工工艺 55 7.3.2 施工方法 56 7.3.3 检测标准 57 7.3.4 技术措施 57 7.4 网喷混凝土施工 57 7.4.1 施工工艺 58 7.4.2 施工方法 58 7.4.3 检测标准 59 7.4.4 技术措施 59 7.5 喷射混凝土 60 7.5.1 施工工艺 60 7.5.2 喷射混凝土的操作特点 60 7.6 监控量测 63 7.6.1 量测项目 63 7.6.2 量测断面间距 63 7.6.3 量测断面布置 64 7.6.4 量测频率 65 7.6.5 监测方法 66 7.6.6 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66 7.6.7 监控量测管理 68

7、 第八章 二次支护工程 71 8.1 仰拱(填充、底板)施工 71 8.1.1 施工工艺 71 8.1.2 施工方法 71 8.1.3 检测标准 72 8.1.4 技术措施 72 8.2 结构防排水 72 8.2.1 施工工艺 72 8.2.2 施工注意事项 76 8.3 二次衬砌施工 77 8.3.1 施工准备 77 8.3.2 防水 77 8.3.3 钢筋加工 77 8.3.4 钢筋安装 77 8.3.5 拱墙衬砌混凝土施工方法 77 第九章 隧道装饰工程 83 9.1 工程概况 83 9.2 装饰工程主要工程量 83 9.3 主要检查验收标准 83 9.4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 84

8、9.4.1 洞口装饰板材施工 84 9.4.2 瓷砖安装 87 9.4.3 涂层(漆)88 9.4.4 路缘漆施工 89 9.5 施工保障措施 89 9.5.1 工程质量保障措施 89 9.5.2 工期保障措施 89 9.5.3 安全保障措施 89 第十章 机电工程 91 10.1 工艺设计 91 10.1.1 电缆槽 91 10.1.2 通风 91 10.1.3 照明灯具和配电控制板 91 10.1.4 设备洞 92 10.1.5 设备安装 92 10.1.6 供水设施 92 10.2 隧道控制室 93 10.3 隧道消防 93 第十一章 工期计划及安排 94 11.1 施工进度安排 94

9、11.1.1 隧道施工进度指标 94 11.1.2 开挖及支护循环时间计算 94 11.1.3 衬砌施工循环时间计算 95 11.1.4 工期计算 96 11.2 工期保证体系 96 11.2.1 影响工期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96 11.2.2 制度保证措施 97 11.2.3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97 11.2.4 施工设备、资金保证措施 98 11.2.5 施工计划保证措施 98 11.2.6 技术保证措施 98 11.3 工期保证技术措施 99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 101 12.1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四级管理 101 12.1.1 第一级质量管理体系 101 12.1.2

10、 第二级质量管理体系 101 12.1.3 第三级管理体系 102 12.1.4 第四级质量管理体系 102 12.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5 12.2.1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105 12.2.2 质量证管理措施 105 12.2.3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05 第十三章 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 107 13.1 目标与体系 107 13.1.1 安全目标 107 13.1.2 安全保证体系 107 13.1.3 安全领导小组 107 13.2 具体措施 107 13.2.1 安全目标 107 13.2.2 施工安全保证管理措施 107 13.2.3 施工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107 13

11、.2.4 专项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08 13.2.5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111 13.2.6 应急预案 112 第十四章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115 14.1 应急预案准备 115 14.2 应急预案实施 116 14.2.1 应急响应 116 14.2.2 处理隧道塌方措施 117 14.2.3 处理隧道塌方 117 14.3 防护及记录工作 118 14.3.1 善后处理 118 14.3.2 隧道事故的预防 118 14.3.3 应急资金费用 118 14.3.4 记录 118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120 15.1 环境目标 120 15.2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2

12、0 15.3 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20 第十六章 其他措施 121 16.1 冬季施工措施 121 16.2 雨季施工措施 123 xx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xx 线铁路位于 xx 省中西部地区,线路经过 xx 市 xx 区和 xx 区、xx 县、xx 市、xx 县,岚县、兴县抵达临县境内。起点为 xx 北编组站的 xx 站,终点为 xx 中南部铁路通道的 xx 站,正线全长 164.26 公里,投资估算 87 亿元,工期 4 年。 xx 隧道位于 xx 省 xx 市 xx 二库景区西岸一公里处,地处剥蚀中山区,地势险峻, 植被较差,地面标高 855m1030m 以上,相对高差约

13、 175m。隧道起止里程为 DK20+494.77DK21+378.00,为全长 883.23m 的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隧道最大 埋深约为 190m,进口端岩石陡直,施工条件困难,出口端位于弱风化石灰岩层。 隧道进出口端均位于直线上,全隧道单线上坡,坡率依次分别为 11.3%,9.8%。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 编制依据 1 根据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2 承包方上

14、报的投标文件; 3 通过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4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的特点,认真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达到经 济、合理、可行。 1.1.2 编制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 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特别是该隧道的 防突涌水、涌泥、涌砂,进口瓦斯地段、出口大跨段顺层滑坡段的施工安全,爆 破作业安全,软弱围岩防坍塌的施工安全。对重点安全部位,制定有效的技术方 案及措施,安全防护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2 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的总体要求,贯 彻 ISO9001 质量体系,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确保质量

15、规划目标的实现。 3 方案优化的原则 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编制中对施工各环节的关键工序进行多 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4 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总指对本隧道工期要求及结合本标段总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 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 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5 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标段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实行科学配置。 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上场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精良的施工设备 ; 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做好建设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 选用优

16、质材料, 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6 突出环保水保的原则 结合工程项目采取积极、严密的环保、水保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生态平 衡的影响。贯彻国家“绿色通道”战略,遵守铁道部及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 xx 省及地方政府对 xx 线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 持。 1.1.3 项目目标 1 质量目标 标验收合格率 100%,工程质量达到部优等级。 2 安全目标 杜绝因公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 0.6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 5以下。 无等级火灾事故,无爆炸事故,无爆破物品丢失事故,无重大坍方事故。 3 工期目标 2012 年 10 月 1 日至 2012 年 11 月 30 日前全面完成开工准备工作,2012 年 12 月 1 日正式开工,2013 年 11 月 30 日完工,历时十三个半月,425 个日历天。 4 环保目标 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测 控制项目与控制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要求。 5 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的标准。现场布局合理,环 境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