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500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64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 害抗性鉴定总结 年度报告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 害抗性鉴定总结 2012-2013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2012-2013 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 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2012-2013 年度,国家小 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团队、浙江省农 业科学院陈剑平团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喻大昭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 研究所程登发团队、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忠华团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所陈怀谷团队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2、所武予清团队, 分别 在陕西杨凌和甘肃天水,湖北武汉、浙江安海、江苏南京、河北廊坊、四川绵阳、 河南新乡等地设置综合试验站,对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份小麦品种和高代系材料, 分别进行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纹枯病以及小麦蚜虫和吸浆 虫等病虫害抗性鉴定和抗源筛选,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控示范提供依据,同时协 助其他功能研究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且抗多种病虫害的小麦 新品种,建立万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1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1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2012-2013 年度,康振生团队和喻大昭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 北武汉对 654 份小麦材料进行抗条锈

3、病鉴定。 其中 187 份为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 研究室 2012 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 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结合前期鉴定结果,对 参鉴品种抗病性做出评价。 1.1 材料方法1.1 材料方法 1.1.1 杨凌人工诱发条锈病抗性鉴定1.1.1 杨凌人工诱发条锈病抗性鉴定 康振生团队于 2012-2013 年度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站进行成 株期抗条锈性鉴定。每个小麦材料种 2 行,行长 1.5m,每隔 20 个材料种 2 行小 偃 22 作感病指示对照, 与待鉴定小麦材料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感病品种铭贤 169 做诱发行。分

4、别于 2012 年 11 月初和 2013 年 4 月初,以当前全国小麦条锈菌流 行小种(CYR32 和 CYR33)接种诱发行。分别于条锈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分两次记 载供试小麦顶三叶反应型和严重度,反应型按 0-9 级标准记录,严重度按 0、 1%、5%、10%、30%、60%、80%、100%八级标准记录。抗条锈性评价分级依据为: 抗病 R(IT:0-3;S%10%) ;中抗 MR(IT:4-6;S%30%) ;中感 MS(IT:7; S%30%)和感病(IT:8-9;S%30%) 。 1.1.2 天水自然诱发条锈病鉴定1.1.2 天水自然诱发条锈病鉴定 康振生团队于 2012 年 9 月中

5、旬,将参鉴小麦品种(系)播种于甘肃省天水 平南镇万家村(北纬 3427,东经 10556,海拔 1697m)小麦条锈病自然发病 圃,每份材料播种 2 行,行长 1m,每隔 20 行种植 2 行小偃 22 作为感病指示品 种,鉴定材料周围间隔种植铭贤 169 诱发行,分别于 2013 年 6 月 8 日和 6 月 18 日进行成株期调查,反应型和严重度的记载标准同上。 1.1.3 武汉混合小种圃鉴定1.1.3 武汉混合小种圃鉴定 喻大昭团队在湖北武汉设置人工混合小种鉴定圃。每个参鉴品种播种 2 行, 行长 1m,行距 20cm,每隔 40 行播鄂麦 18、鄂恩 1 号和宁麦 9 号各 1 行,分

6、别 作抗病、中抗和感病对照指示品种,与待鉴定品种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由混合感 病品种组成的诱发行。2013 年 3 月 4 日接种鉴定圃诱发行,菌株为我国大面积 流行的条中 31、条中 32 和条中 33 小种的混合菌种(由本功能室康振生团队提 供) ,接种方法为傍晚时分喷雾接种,接种盖薄膜保湿 15h 后去膜。于条锈病盛 发期调查各参鉴品种的发病情况,按 0-4 级标准记载反应型。评价标准见表 1-1。 表 1-1 小麦条锈病抗性类型及分级标准 高抗 (免疫-近免疫) (HR) 抗病 (R) 中抗 (MR) 中感 (MS) 感病 (S) 高感 (HS) 侵染型* (IT:0-0;) 侵染型 (

7、IT:1) 侵染型 (IT:2) 侵染型 (IT: 3;DI25) 侵染型 (IT:3; DI25) (IT:4; DI25) 注:*喻大昭团队采用0-4级标准记载反应型。 1.2 鉴定结果1.2 鉴定结果 1.2.1 杨凌人工小种圃和天水自然诱发圃鉴定结果1.2.1 杨凌人工小种圃和天水自然诱发圃鉴定结果 由于 2013 年春季低温、干旱,杨凌混合小种鉴定圃直至 4 月中旬诱发行全 面感病,5 月初,感病指示品种小偃 22 全面发病(IT7;S60%) 。分别于 5 月 10 日、20 日和 30 日进行条锈病调查。同样由于春季气候等因素,天水自然 诱发圃鉴条锈病发病较往年晚 10-15d。

8、分别于 6 月 8 日和 6 月 19 日,对天水自 然诱发圃进行田间调查(详见附表 1) 。天水鉴定结果与杨凌混合小种圃鉴定结 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品种反应型和严重度略有升高,但未改变其抗病性评价, 极少数在混合小种圃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系) ,在天水自然诱发圃中表现为感 病,这可能与天水条锈菌小种自然群体结构复杂和发病期间自然温度低有关。 通过人工混合小种圃和自然发病圃成株期多次调查结果对每个品种抗条锈 性作出评价,各品种(系)抗性表现详见附表 1。鉴定结果(表 1-2,附表 1) 表明,467 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中,有 126 份材料表现为不同类型抗锈性,占 27.0%,其它 341

9、份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系)的 73.0%。相比较而言,2013 天水发病比往年轻, 部分在杨凌抗病的材料, 在天水发病较严重。 在抗性评价时, 只有两地均表现为抗病,认为该材料是抗病品种(系) 。 表 1-2 参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类型及比例 抗病类型 高抗品种 数量 抗病品种 数量 中抗-中感品种 数量 感病品种 数量 高感品种 数量 合计 康振生团队382266189152467 (比例)8.1%4.7%14.1%40.5%32.5% 喻大昭团队262820184127385 (比例)6.8%7.3%5.2%47.8%33.0% 1.2.2 湖北武汉鉴定结果1.2.2 湖北武汉鉴定结果

10、喻大昭团队针对 385 份小麦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发现:绵 11-13、绵 11-48、新 070132、黔 079984-14、黔 120501F7-1、黔 080241-5、黔 090304-3、兰天 04-13-10、兰天 05-9-4-1、W57-8-1-15-1、贵协 3 号、绵麦 37、P3、内麦 836、内麦 10 号等 15 份品种表现为免疫(其中绵麦 37、P3、内麦 836、内麦 10 号等 4 个品种在多年的鉴定中表现为近免疫,其余品种为第一年鉴 定) ; 商丘 355、黔 110305-3、黔 110134-1、黔 100302-10、黔 120504F7-

11、3、漯 7106、兰天 04-257、兰天 05-140、兰天 04-22-12-7、兰天 05-9-4-3、兰天 99-5-10、内麦 11 号、MR11-12 等 13 份品种为近免疫材料(其中内麦 11 号在多 年重复鉴定中表现为高抗,其余品种均为第一年鉴定) ;中麦 13、绵 11-25、皖 西麦 2012-1、临优 8068、兰天 04-394a、兰天 04-267、M7191、W57-8-1-3-5、 W57-8-1-4-3、W57-8-1-6-5、W57-8-1-7-1、T21-9-1-3-3、XMAS012、陕 167、 邯麦 6172、济宁 16 号、石麦 14、XMJB00

12、5、兰天 99-5-10、兰天 06-413、 T21-30-1-1-1、T21-4-1-2-4、R39-63-12-9-7、R39-26-15-5-1、 R39-26-15-6-3、R39-26-15-8-1 等 26 份品种为高抗(其中邯麦 6172、济宁 16 号为第二年鉴定为高抗) ;新 070143、11 年 A171、G2、G8、C591、川麦 42、 XMJB004、R39-63-12-9-1、R39-40-8-2-9 等 20 份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余品种表 现为慢锈性,中感和高感。 (详见附表 1) 汇总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北武汉三个试验点鉴定结果,发现三地有少数 品种抗病性

13、表现有差异,可能与不同试验点所用菌源和当地环境条件有关。在上 述三个鉴定圃均表现良好抗条锈性的材料有:黔 079984-14、黔 120501F7-1、 黔 110134-1、黔 100302-10、兰天 04-257、兰天 04-13-10、兰天 04-22-12-7、 兰天 05-9-4-3、兰天 99-5-10、W57-8-1-15-1、贵协 3 号、MR11-12、临优 8068、兰天 04-267、W57-8-1-3-5、W57-8-1-4-3、W57-8-1-6-5、W57-8-1-7-1、 R39-26-15-8-1、R39-26-15-8-2、黔 080241-5、黔 1103

14、05-3、兰天 05-9-4-1、 中麦 13、R39-63-12-9-7、R39-26-15-2-7 等小麦高代系材料,很少有主栽品种。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抗条锈性表现优良的材料,主要是来自甘肃的兰天系列和贵 州的黔系,只有中麦 13 和临优 8068 等少数抗条锈材料是来自中东部麦区。 2 小麦品种赤霉病鉴定与筛选小麦品种赤霉病鉴定与筛选 2012-2013 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马忠华团队、陈怀谷团队和喻 大昭团队,分别在浙江安海、江苏南京和湖北武汉等地设置赤霉病病圃,对征集 的 555 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赤霉性鉴定。送鉴材料中,187 份为小麦病虫害 防控功能研究室 201

15、2 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 鉴材料,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通过三地同步 鉴定,以期筛选出抗赤霉性稳定的品种(系) ,以满足小麦当前生产的需要。 2.1 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2.1 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 马忠华团队在浙江海安鉴定了 362 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表现。 病圃设 置方法为,每一供试品种种植 2 行,行长 1 米,播 60 粒种子,以抗病品种苏麦 3 号和感病品种安农 8455 为对照。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中期和末期采用喷雾接 种法接种 4 个赤霉病菌代表性菌株(F0980、F1126、F0301 和 F0609)的孢子混 合悬浮

16、液(浓度为 105个分生孢子/ml) ,接种后 5 天内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喷水三 次,保证田间湿度。接种后 20 天调查赤霉病发病情况,每个小麦材料调查 30 个 麦穗,按 5 级病害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 0 级:无病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4 以下;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4-1/2;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2-3/4;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3/4 以上。 病指(各级病穗数病级)/调查总穗数4)100。 喻大昭团队在湖北武汉设置病圃,对 385 份小麦材料进行抗赤霉性鉴定。利 用该实验室保存的黄冈 1 号菌株,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接种室内培养好的病麦粒 于鉴定圃土表,每亩接种 4 斤;另外,在小麦扬花 10%时,再用液浓度为 1105 个/ml 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接种后 1 周内,每天中午用手动喷雾器喷 水保湿以促充分发病。 表2-1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与评价标准 抗病 类型 免疫 (I) 高抗 (HR) 中抗 (MR) 中感 (MS) 高感 (HS) 评价 标准 DI=0抗病对照 DI 抗病对照 DIDI 中感对照 DI 中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