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493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23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 调查 市场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 调查 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市场调查 本刊记者赵东辉朱立毅 推广使用节能灯,对于节能降耗意义重大。有关数据表明,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 为节能灯,那么全国仅家庭照明一项年节电总量,接近三峡水库的年发电量,也接近于一个中部省 份的全年用电总量。 尽管有如此好的节电效果,节能灯在我国的使用状况却并不理想。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 : 全球 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但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 2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最近,本刊记者对我国节能灯的消费现状进行 了

2、调查。 消费者:“雾里看花” 与“水中望月”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节能灯接受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价格过高。 在广州丽江花园宏城超市,记者发现这里摆放有 1.5 元的白炽灯、15 元的“佛山照明”节能灯、 30 元的“菲利浦”节能灯,还有一种为 9.9 元的买一送一的节能灯。导购员何小姐说:“这里卖得 最多的仍然是白炽灯,其次是 9.9 元和 15 元的节能灯。大多数顾客在购买节能灯时都比较犹豫,问 得比较多,但最后往往还是选择白炽灯。” 在杭州的教工路灯具市场和沈半路灯具市场,一些卖节能灯的商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 家中 100 瓦的普通灯的照明效果, 节能灯只需 25 瓦就可达到

3、。 以每天用一个小时计算, 可以省下 0.075 度电, 以每度电 0.5 元计算,一年就可以省下近 14 元,相当于一只节能灯的钱。而且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比 白炽灯长许多。一般来说,白炽灯的寿命为 1000 小时,节能灯则高达 8000 小时。但是,据他们反 映,由于节能灯比白炽灯的价格高出约十倍,一次性投入大,因此买节能灯的主要是那些收入比较 高的家庭。 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翁茂源告诉记者:“目前,节能灯的推广情况不是很乐观。尤其是 对于城市里的普通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来说,节能灯的价格让他们难以接受。” 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宣传不够,导致大部分消费者对节能灯的作用认识

4、不足,购买积极性不高。 记者发现,即便是那些已经选择了节能灯的消费者,许多人对其是否省电也没有明确的概念。 一位刚买了节能灯的消费者说:“说实话,我不知道节能灯到底省不省电,省到什么程度,既然说 是节能,那就买吧。买房都已经花了几十万块钱了,也就不在乎这几百块钱了。”在广州的一些超 市和五金店,记者随机访问了部分购买单体家用灯的顾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表示,只是“听说” 或“知道”节能灯。当记者问及“是否发现使用节能灯省电”时,他们大多回答“不清楚”或“没 留意”。一些人之所以购买节能灯,理由竟然是“看起来比较洋气”。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节能灯在质量上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的重

5、要原因。 许多人在购买了质量低劣的节能灯后,用不了多久就报废了,这给他们留下了一种节能灯“省电不 省钱”的印象,并成为目前节能灯推广中遇到的最为普遍的“消费心理障碍”。 生产者:优质产品的 “价格劣势”和市场挤压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节能灯价格、质量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生产厂家。 深圳中君悦实业公司总经理曾林告诉记者,节能灯的高价格是由其成本决定的。白炽灯成本一 般为七八角钱,而正品节能灯的成本一般为 6 元左右,生产企业每盏节能灯最多只能赚 1 元钱。 由于成本高,节能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价格劣势”。这一方面表现在与普通灯的竞争 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与节能灯家族内伪劣产品的竞争上。 作为

6、国内最早生产迷你型节能灯和大功率节能灯的厂家之一,深圳中君悦实业公司的经历具有 典型性。四五年前,他们生产的科晟牌迷你型节能灯在全国的销量排前三位,几乎将国外的知名品 牌挤出市场。可此后,由于大量仿造产品以低价抢占市场,科晟品牌被迫逐渐“让”出国内市场。 目前,这家公司生产的科晟牌节能灯 80%以上销售到欧美国家。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东有 1000 多家各类节能灯生产企业,产量占到全国的 40%以上。中山市古 镇、佛山市顺德区已成为我国节能灯生产销售的集散地。但调查发现,节能灯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一些加工厂以仿造为主,赶制一批产品后很快“脱手”推向市场,有些包装上甚至连生产厂家都不 印。一般一

7、种好产品面市不到半年,便有二三家企业仿造出类似产品,而且由于用料较差,价格便 宜。还有一些厂家,利用消费者对节能灯缺乏认识,浑水摸鱼。比如,一些节能灯的标识功率与实 际功率存在严重偏差。标识为 125 瓦的,实际可能只做到 50 瓦或 60 瓦,价格也因此只有正规产品 的一半左右。 节能灯生产的混乱状况,既导致了产品的节能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节 能灯的误解,使得正规产品更加难以在市场上推广。 怎样破解“生产大国、 消费小国”现状 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力举措。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节 能灯推广中的困难,突破“生产大国、消费小国”的现状。 专家认为

8、,要解决我国节能灯推广中的问题,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应加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节能灯的认识。为此,除加强宣传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采取一些更为实际、更为有效的措施。 翁茂源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在推广节能灯时的一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由政府统一采购优 质产品,让居民到指定的商店领取。取灯时,商店必须向居民讲解“绿色照明”的意义,以及节能 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果我们借鉴这种做法,如向农村及低收入家庭免费赠送节能灯,政府或有 关部门虽然会花掉一些钱,但两方面的益处是可以预期的:一是节电可以免去增建电厂的费用,既 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二是可以普及节能理念,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功在千秋

9、。 其次,应对节能灯的生产销售出台补贴政策。据记者了解,美欧国家及我国香港等地都对节能 灯的生产销售制定有补贴政策。美国政府去年为补贴节能灯支出近 80 亿美元。专家认为,对节能灯 生产销售进行补贴,使其价格下降,这不但有利于节能灯的推广,而且还可将劣质产品挤出市场。 最后, 应严格实施监管。 节能灯市场监管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 65 瓦以上的大功率节能灯, 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这使得技监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处于“于法无据”的尴尬境地,也在一定程度 上纵容了一些厂家的粗制滥造行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工程师俞关德认为,在节能灯生 产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通过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

10、劣产品,把影响节能灯“声誉”的 产品赶出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副产品巧卖能增收农副产品巧卖能增收 山东赵文岐山东赵文岐 在市场变化莫测的今天,农民要想使自己的农副产品卖个好价钱,除了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外,还必须在销售上开动脑筋,巧卖增收。 尝鲜早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尝鲜意识在增强。农户可以提前早种,使蔬菜、水 果等农副产品提早上市,这样不但畅销,而且价格较高。 贮存待卖。有些农副产品在上市高峰时,由于供过于求,很难卖上好价钱。此时可以把易于贮 藏保鲜的农副产品先放起来,等到市场价格回升时再出售,以获得较好收益。 节日多卖。节日期间,农副产品一般较畅销。农户平时要注意了解市场

11、变化情况,早做准备, 在节日来临时,及时将产品供应上市。 易地巧卖。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能卖出不同的价钱。农户可以把本地大量上市的农产品 运到缺货地区出售。 超前甩卖。像西瓜这种贮存期短的产品,如不及时出手,损失就大了。农户应在滞销前果断削 价甩卖,这样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小。 加工再卖。很多农副产品通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后再卖,就可增值若干倍。在山东省阳信县,农 民一改过去的整猪整卖办法,而是把猪肉分等级深加工上市,把猪皮、猪毛、肥膘、猪骨等卖给不 同厂家单独加工,如此便能大大增加收入。据粗略估计,该县过去每年上市生猪 30 万头,年产值只 有 1.5 亿元,而今同样产量,由于进行了精加工,年产

12、值竟然增加到 5 亿多元。 在互联网上写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如今成了非常流行之事。各界人士纷纷“开博”, 甚至连居庙堂之高的官员们也不甘寂寞,竞相投入这彰显个性、全民狂欢的博客江湖之中:局长开 博了,厅长开博了,部长开博了不过,最火的还要数河北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开办的“中国公安 第一博客”,也号称是中国第一家政府机关博客。是作秀,还是创新?一时间众说纷纭。 政府开博客:为谁纳言为谁“博”政府开博客:为谁纳言为谁“博” 沈佳音朱峰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不远 有学者评价博客说:“自我表达,尽在博客;交流分享,尽在博客。”这种自由、平等和互动 的精神,正是官员和公众普遍看重博客这一形式的原因。

13、很多政府机关及其负责人期望通过建博客, 真正实现平等交流、即时交流、坦诚互动,而民众则希望通过这些政府博客反映现实,发表言论, 参与政治。 河北省公安厅厅长刘玉顺说:“中国第一公安博客应该成为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推进政 务、警务公开的新渠道和平台。”过去公安机关过于神秘化,公开意识淡薄,加深了普通民众与公 安机关之间的隔阂。如今,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大力推动警务公开,通过各种途径,与老百姓沟通。 其中,博客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公安一博”就是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警察的生活与工作。它不 同于官方网站,不是板着面孔说话,而是公安机关和公众进行平等交流和真诚互动的一种现代沟通 方式。 “中国第一公安博客”

14、中有一些平凡警察的故事很是感人,它让人们认识到,警察也是有血有 肉、有喜有忧的普通人。5 月 11 日,民警郝超发出帖子收了一次礼!,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 基层民警的真实生活,使很多人对警察多了几分理解。为了高考忙碌的“警察们”则让公众看 到警察不止是面临枪林弹雨,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生活的井然有序服务着。最近,“公安一 博”上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警花排行榜”了。女警们的工作照、生活照和艺术照,精挑细选地放在 博客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她们虽然并不一定花容月貌,但都极具亲和力,在公众面前塑造了警 察队伍健康、阳光和亲切的形象。 从“请大家注意”到“请注意大家” 与常规途径相比,博客至少有两大优

15、势:它是一个开放的广场,可以 24 小时随时上传网民原汁 原味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博客个性化、随意性的特点也让政府可以将政务 工作、民生新闻、服务信息等随机发布,让网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并自由地进行探讨交流。而 政府也能从中了解民意,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针对性, 还能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样是通过网络,“网上信访”、“网上咨询”都是 后台管理,通过管理员将提问转递给相关负责人,整个过程不够公开,一问一答形式呆板,时效性 差,而且能否真正做到民意畅通也值得怀疑。 但也有网民认为,博客只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它有特殊性,但和以

16、前的“市长热线”、“局 长电话”之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不过是个人色彩更加浓厚一点而已。其实,很多事情凭一时一己 之力很难解决。河南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曾开通个人博客,后又被“充公”为单位的博客,他 说:“开通博客只是加强与市民沟通的途径之一,作用有限,还不可期望过高。一是网民毕竟还是 少数中高收入群体,不能全面反映市民的整体意见;二是自己工作繁忙,一些应深入解答分析的问 题只能简要答复,不是很过瘾;三是个人博客变成了物价局的博客后,回答问题更慎重,少了个性 语言,不是很尽兴。” 在网上开设个人博客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政府开博客恰恰反映了从传统“请大家 注意”到现代“请注意大家”的观念转变。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从内向外的思维 方式,是命令别人怎么“一丝不苟”地做;另一个是从外向内的思维方式,政府要主动适应现在人 们的信息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常用渠道,这样才能吸引人们去接受。所以,只要我们的政府能从开 通博客这件事上真正树立起体察下情、尊重民众的态度,就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要点击,更要务实 今年以来,政府博客、官员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争夺眼球的大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