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586324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按劳分配:在社会总产品中由社会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按要素分配: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本身按自己在生产中的作用,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所有制结构:社会中的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社会诸项困难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渐进式改革: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步骤,逐渐打破旧制度的主题地位,培育、确立、完善新制度的主要经济作用。激进式改革

2、:通过政治变革进而自上而下的在短期内完成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从旧制度的抛弃、崩溃到新制度的建立不需要长时间的过渡。市场体系: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既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 自主性 自由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企业的自主性要求企业拥有权、责、利。权要求企业拥有明确独立的财产,这是前提和保证。责是企业必须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能自负盈亏,这是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利是指企业要有独立的利益,这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和激励。2、 平等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平等竞争和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包括:机会均等的进入市场并自主

3、的经营决策 按统一的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 平等的承担赋税和其他方面的负担 竞争主体在法律上和经济交往中处于平等的地位。3、 竞争性 竞争的充分性和有序性使得市场经济在充分保证效率优先的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的 社会公平。4、 开放性 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5、 法制性 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如公司法,破产法等,规范市场客体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规范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如税收征管法,宏观调控法。6、 盲目性、自发性和分化性。市场经济的特征:关联性、利益驱动性、客观性、动态性、自发性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

4、:1、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2、激励功能 3、利益分配功能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1、 存在多元的、真正独立的经济主体。2、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 3、完善的市场格局4、完善的市场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5、合理的政府职能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经济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是平等竞争和内外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商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

5、架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关键环节2、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 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政府机构的转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加强职能性管理机构,弱化行业性管理机构,组建和扩充新的市场监察和社会保障机构。4、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不能以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为指导,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改革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建立1、 传统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状况已经消除,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初

6、步完成,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2、 商品市场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市场体系已形成。3、 新型宏观调控体系基本确立,“看得见的手”开始发挥积极作用。4、 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5、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1、改革发展过程与改革目标的渐进性 2、双轨制成为普遍采用的改革形式 3、改革过程的非均衡性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1、公有制与市场机

7、制的兼容性 2、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3、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 4、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 5、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 6、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 7、初始条件与改革路径相适应 8、若政府还是强政府中国渐进式改革面临的新问题1、 新的改革形势 国有企业任重道远,生产要素市场化相对滞后,市场秩序还不完善,分配关系尚未理顺,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我国改革进入的攻坚阶段。2、 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有了发展3、 新的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换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的阶段,这对中国而言是个机遇也是挑战,中国还加入WTO

8、。4、 新的矛盾与风险 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和不同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两极繁华问题开始凸现,社会中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等问题日益引人关注。 经济高速发展,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的短缺和紧张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日益发展,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行政干预和控制依然广泛存在,这导致了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广泛蔓延。经济波动、失业、两级分化等问题逐步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5、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越来越大,国家间的矛盾也在升级,企业制度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财产制度、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作为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社会保障制度 P266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市场主体力量。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2、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民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3、通过资本营运深化国企改革。4、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市场制度保障。1、要全面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2、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维护市场秩序,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封锁,调整市场布局,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确保市场对经济运行调节功能的发挥

10、。3、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建立健全重要商品的国内储备制度和市场风险基金制度,增强国家对市场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三)、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政府要综合利用财政、金融、收入分配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使整个国民经济在政府的间接宏观调控下,按市场经济的规律高效运行。同时政府要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2、政府应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法律保证。(四)、完善企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1、在产业结构政策上,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减少其对相关产业发展的阻塞;积极振兴支柱产业,努力加快机械电子、石油化工、

11、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逐步提高其所占的比重。2、在产业组织政策上,要鼓励企业间的有效竞争,协调竞争与垄断的矛盾;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促进企业的兼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3、在产业布局政策上,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1、增加科研与开发的资金投入,使科技进步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3、加速人才培养,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六)、以教育为依托,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1、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逐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2、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