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6313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细则试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 南广铁路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 测细则(试行) (建筑工程管理) 南广铁路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 测细则(试行) 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 实施细则 (试行) 南广铁路 X 公司筹备组南广铁路 X 公司筹备组 二二九年八月九年八月 目录 1 总 则 1 2 壹般规定 1 3.电测深法 2 3.1 基本规定 2 3.2 操作细则 2 3.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 3 3.4 评定标准 4 4.瞬态面波法 4 4.1 基本规定 4 4.2 操作细则 5 4.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 6 4.4 检测质量评价 6 5.电磁波 CT7 5.1 基本规定 7 5.2

2、 操作细则 7 5.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 9 5.4 检测质量评价 9 5.5 评定标准 9 6.钻孔取芯法 9 7.压水试验 9 8挖探 10 9.补注浆法 10 10. 各单位的职责 10 1 总则1 总则 1.0.11.0.1 为了规范岩溶注浆质量检测,保证南广铁路工程岩溶注浆施工质量,制定 本细则。 1.0.21.0.2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 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对施工阶段工 程质量进行控制。 1.0.31.0.3 铁路岩溶注浆施工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取得的质量数据应真实可靠,全面 反映注浆质量状况

3、。所用方法和仪器设备除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外,仍应处于检 定有效期内、且状态稳定。 1.0.41.0.4 铁路岩溶注浆施工质量的检验检测应优先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方法 和仪器设备。本细则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施工质量验收 应另行制定补充规定 1.0.51.0.5 铁路岩溶注浆工程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 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壹般规定2 壹般规定 2.12.1 在成片注浆初凝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应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壹般质量检验 时间应在注浆结束 28 天后进行。 2.22.2 针对以充填地下洞穴和空洞为目的注浆施工,施工完成后,应重新检测地

4、下 洞穴和空洞的情况。 2.32.3 针对以阻断地下水的活动为目的注浆施工,施工完成后,应重新检测地层渗 透和充填固结的情况。 2.42.4 检测方法如下表所列: 检测方法汇总表 注浆处理对象检测方法检测内容检测目的 岩溶 1)钻孔法 2)瞬态面波法 (覆盖层小于 25m) 3)电测深法 (处理前后同时 采用,俩者进行对比) 4)压水实验 5)电磁波 CT 空洞充填 地层渗透率 是否有充填结实体 检测充填率 3 电测深法3 电测深法 3.1 基本规定3.1 基本规定 3.1.13.1.1场地以及天气要求 1.1.应清除场地内的土堆、大块石或植物秸秆等妨碍测绳布置和跑极的杂物或 障碍。 2.2.

5、在无降雨或者降小雨时可进行操作,但应特别注意仪器及附属设备的防水 工作。在雨量较大特别是遇到雷暴天气时,应停止检测工作。 3.3.当日照较强,气温较高时,应做好对仪器的防护,保证仪器工作正常。 3.1.23.1.2 检测时间及步骤 1.1.在正式检测之前, 需要在检测区域内对已知地质条件的断面或点进行检测, 以获取不同地层岩土地质电性参数,为检测资料的解释提供基础数据。 2.2.在注浆之前对规定区域进行电测深检测,在该区域最后壹道注浆工序之后 再进行电测深复测,对比视电阻率的变化。 3.3.注浆后的检测最好在最后壹道注浆工序完成 28 天后进行,如条件不允许, 可适当提前,但至少也要在注浆工序

6、完成后 710 天后进行。 3.1.3仪器及附属设备要求 相关要求应遵照铁路工程物探规范(TB10013-2004)执行。 3.1.4检测单位及人员 1.1.进行电测深法检测的单位应具有勘察检测的甲级资质。 2.2.进行电测深法检测的人员中,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物探,特别是电测深法的 专业知识,且能熟练进行仪器的操作,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以及电测深法检测的资 料编制。跑极及协助人员需接受过电测深法野外工作的培训,能协调地配合操作 人员的工作。 3.2 操作细则3.2 操作细则 3.2.1检测的布线原则 1.1.测线应和测试区域铁道线路的左右中线重合。当轨道数超过2道时,每增 加1道轨道,应相应增加壹条

7、测线。 2.2.测点位于测线上,间距为5m。测点编号按照检测区域中小里程至大里程的 顺序从小到大编制。 3.3.电极应以测点为中心,向测点的俩端展布,展布方向应根据测区的地形、 地质、地电条件确定,在同壹电性单元内宜保持壹致。 3.2.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测量之前,对仪器及附属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要求应 遵照铁路工程物探规范(TB10013-2004)执行。 3.2.3极距的布置 1.1.检测采用对称四极电测深法,极距的布置能够参考下表: AB/2(m)357101522335070 MN/2(m)1111、2222、335 2.2.当 AB/2 为 22m,33m,50m

8、,70m 时,需要用在俩种不同的电压下各测 1 次, 且求其平均值。要求 2 次测量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 5%。 3.2.4数据的记录 1.1.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用铅笔记录在电测深法的记录纸上的对应项目中,格 式如下表所示: 2.2.在跑极过程中遇到特殊地物(如水沟等)或测线、测点位置变更时候,也 应在备注栏中记录。 3.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3.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 3.3.1数据的整理 将导出的数据导入 EXCEL 电子表格中进行整理,对于壹个测点,整理出来的 数据应包括 3 项, 即 : 测点编号 (应设定为测点的相对位置) , 对应的供电极距 (用 负值表示)和视电阻率。

9、3.3.2图件的绘制 1.将整理好的断面数据导入绘图软件中,且按 62.5mm 模数对 AB/2 取常用对 数作为纵向坐标值、测点为横向坐标值绘制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2.2.将完成注浆后的断面测点的不同极距的视电阻率分别和注浆之前和之对 应视电阻率相减,得到 s,绘出 s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上不同的 s, 设定壹定的等级,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所有 s等值线图的绘制均应采用 相同的标准。 3.4 评定标准3.4 评定标准 3.4.1异常区的判定 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中,深层视电阻率相对较大的区域可判定为灰岩区域, 若在该区域中出现了异常视电阻率的闭合圈,则该闭合圈所在位置可判为溶洞或 溶蚀破碎带

10、的存在。 3.4.2注浆质量的判定 所判定的阻值异常所在区域,在注浆后的检测,其视电阻率相对注浆前如有 显著变化且趋于较稳定的值,应判定为注浆质量较理想;如变化极小或者数据不 稳定,则应判定为注浆质量不合格或检测间隔时间不够。 4 瞬态面波法4 瞬态面波法 4.1 基本规定4.1 基本规定 4.1.1场地及天气要求 1.1.试场地应尽量平整,对于地形起伏很大,但方量较小的应将起伏处挖除, 对于方量较大的应改变测线方向或者绕避。 2.2.测试场地应保持干燥,地层表面不能有水覆盖;若有水时需抽干排净12 天后方可进行检测。 3.3.场地周围不能存在影响测试的噪声,如机械施工等。 4.4.检测应在无

11、雨天气下进行。当日照较强,气温较高时,应做好对仪器的防 护,保证仪器工作正常。必要时应暂停检测。 4.1.2检测时间选择 注浆后的检测在最后壹道注浆工序完成 28 天后进行,如条件不允许,可适 当提前,但至少也要在注浆完成 10 天后进行。 4.1.3仪器及附属设备要求 1.1.瞬态面波法建议采用具有数据处理记录存储功能的面波仪,信道数不小于 12道,检波器频率3.84Hz,附属设备有电缆、电线、蓄电池、震源、卷尺。 2.2.仪器及设备具体要求遵照 铁路工程物探规范 (TB10013-2004) 以及 多 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GJ/T1432004)。 4.1.4检测单位及人员 1.1.

12、进行瞬态面波法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甲级资质。 2.2.进行瞬态面波检测的人员中,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物探,特别是面波法的专 业知识,且能熟练进行仪器的操作,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以及资料编制。 4.2 操作细则4.2 操作细则 4.2.1测线测点布置 1.1.测线应和测试区域铁道线路的左、右中线重合,第3个测点应在左、右中 线外侧5m交替布置。当轨道数超过2道时,每增加1道轨道,应相应增加壹条测线。 2.2.测点位于测线上,点距为2540m(视岩溶发育程度调整,强烈发育时宜 采用小点距)。 3.3.检波器应以测点为中心, 向测点的俩端展布, 展布方向应根据测区的地形、 地质及场地件条件确定。 4.2.2检测

13、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测量之前,对仪器及附属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相关规 定可遵照铁路工程物探规范(TB10013-2004)以及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 规程(JGJ/T1432004)。 4.2.3基本岩土参数测试 正式检测前,应选择符合基本测试条件的单壹岩土区域,对测区可能出现的 地层岩土基本参数进行测试,以便分析用。 4.2.4道间距、炮检距的选择 道间距壹般为1m,炮检距应达到最大勘探深度的壹半,具体采用的炮检距根 据场地土层覆盖层的厚度由现场试验确定。激发锤重不低于24磅。 4.2.5数据的记录 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用铅笔记录在电测深法的记录纸上的对应项目中,格式 如下所示: 面

14、波测试班报表 工程名称:测线编号:备注 测点号文件名道间距偏移距激发方式测线方向场地地质情况 操作 记录 校对 4.2.6采集记录质量评价 1.1.采集记录中的削波和通常地震勘查中的坏道,在多道瞬态面波勘察中应视 为坏道。 2.2.采集记录的长度满足最大源检距基阶波采集的记录,且视为合格记录;否 则为不合格记录。 3.3.采集记录中基阶波应为强势波,否则为不合格记录。 4.4.采集记录中相邻俩道为坏道应视为不合格记录。 5.5.采集记录中坏道数大于使用道数10的记录应为不合格记录。 6.6.发现不合格记录,应进行补测。 4.2.5注意事项 1.1.各个检波器必须位于同壹直线上,当规定的检波点场

15、地条件不适合时,可 左右移动检波器,但移动距离不得超过道间距的10%。 2.2.检波器按竖直方向安插,应和地面接触紧密。切忌用锤敲或用脚踩。 3.3.在地表介质松软时,应挖坑埋置。检波器周围的杂草等易引起检波器微动 之物应清除;风力较大条件下工作,检波器应挖坑埋置。 4.4.检波器和电缆连接应正确,接头干净无水、土,防止漏电、短路或接触不 良等故障。 5.5.炮点应在各道检波器的延长线上。 4.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4.3 检测数据整理及资料的编制 4.3.1数据整理 1.1.面波数据资料处理应使用软件程序完成。其主要功能应包括:面波数据资 料预处理、生成面波频散曲线、频散曲线分层反演剪

16、切波速度及确定层厚,利用 面波频散曲线生成速度映像彩色剖面,且在此基础上绘制地质剖面图等。 2.2.建立地形高程文件、绘制面波速度等值线图。 4.3.2图件的绘制 1.1.将整理好的断面数据导入绘图软件中,且绘制其波速等值线图。 2.2.所有值线图的线间距,标注,填充颜色等,均应按统壹的标准进行修改。 4.4 检测质量评价4.4 检测质量评价 1 1.按照第 4.3 节所述方法,绘出测区注浆前和完成注浆工序后断面的波速等 值线图。 2.2.将完成注浆后的断面之中点的不同深度的波速分别和注浆之前和之对应 波速减,得到 Vs,类似地绘出 Vs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上不同的 Vs,设定壹 定的等级,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3.3.根据评判标准对测区不同断面注浆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定性和定 量俩部分,定性标准为设计注浆部位注浆后波速应明显提高,定量标准为检测点 波速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岩溶注浆质量定量评价标准 类别评价标准 土=29.273H+100 岩石 =23.998H+360(H10m) =23.998H+290(H1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