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5468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结构,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地位,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课程的灵魂,在课程要素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是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制定适宜的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目标模式: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最关键的准则和中心,应预先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增强课程发生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使儿童发生目标期望的行为。 过程模式:课程目标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应适应具体的教育现实,在儿童、教师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成适

2、宜的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的内涵,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内涵,(一)课程目标的定位,1.教育目的定位,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从宏观角度明确了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规格,体现了国家、社会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标的定位,教育目标是指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上体现教育

3、的目标。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所规定,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3.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目标是指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教育目的(宏观) 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教育目标(中观) 体现教育的性质,规定不同阶段的教育,课程目标(微观) 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二)课程目标的含义,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 狭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实践中教与学的关系,以一个具体化的视角阐明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其中也包括了“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幼儿园

4、课程目标指的是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健康,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语言,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

5、会说普通话。,社会,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科学,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艺术,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

6、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课程目标特点,学科性、知识的系统性不明显; 整合性、一般发展性更突出。,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一、行为目标,“不需要提醒,能饭后漱口” “能模仿榜样连贯地完成体操动作” “能分辨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 “能唱3/4拍的歌曲” “儿童能说出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目标有何特点?,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节 课程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 (一)行为目标的含义 行为目标是指把学校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加以陈述,指明学习后学习

7、者所发生的可见行为变化。 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第二节 课程目标取向,1.博比特是“行为目标”的倡导者。他认为,课程目标必须科学化、具体化、标准化。由此提出了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为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二)行为目标的发展,2.泰勒发展了博比特的行为目标理念,主张在课程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化之间找到一个“度”,并提出了影响至今的经典目标原理。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3.布卢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从而把“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二十世纪60、70

8、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梅杰、波法姆等人又领导发动了“行为目标运动”, 该运动把行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推到了顶峰。 (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三)行为目标的应用,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它指明学习后学习者所发生的可见行为变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行为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三个要素,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行为:通过活动幼儿能做什么、可以观察,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三)行为目标的应用,运用磁铁吸铁的特性探究如何将塑料鱼(或吹塑纸鱼)钓上来。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尝试利用磁铁吸铁的特性辨别铁制物体与非

9、铁制物体。 就如何穿夹克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以帮助别人轻而易举地穿上夹克,(四)行为目标的评价,优点: 行为目标取向于“认知理性”, 它为教师的教学,尤其是评价提供了可把握的客观标准;行为目标简单明了,易于把握,有利于儿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把握。 不足:不利于儿童的整体认知和个性发展;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很难用外显行为加以衡量。,添画、制作一本连环画故事书 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有表情地表达,二、生成性目标,这些目标有何特点?,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的是一定情境下儿童

10、经验的生长和获得。 特点:过程性、即时性,二、生成性目标,(一)生成性目标的含义,1.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他明确反对把外在的目的强加于儿童,认为课程与教学目的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内在的决定的,是教育经验的结果。,(二)生成性目标的发展,2.斯坦豪斯提出的“过程模式”。 斯坦豪斯认为,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要以儿童在教室内的表现为基础而展开 。,(二)生成性目标的发展,3.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他认为,凡是可以教的东西,相对来讲都是无用的,而真正能影响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

11、知识。因此课程要为儿童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学习经验,而不是关注如何让幼儿获得一些现成的、可以直接教给儿童的东西,这不能反映课程的本质。,(二)生成性目标的发展,生成性目标强调儿童游戏,强调儿童主动的活动,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儿童、教师和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更强调幼儿经验在活动中的获得 。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课程: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美国的项目活动、美国的High/Scope课程。,(三)生成性目标的应用,(三)生成性目标的应用,举例: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等目标。 在社会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他人,学会合作”等目标。,优点: 生成性目标

12、取向于“实践理性”,课程目标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情境的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的自己的目标,因此,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幼儿的终身学习。 不足:过于理想化;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难以被教师广泛运用,使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四)生成性目标的评价,大班的课程目标是“认识雾”,但一场多年来罕见的大雪使教师生成了新的目标“认识雪”。那是因为上海的冬天虽然寒冷,但雪是很少光顾的,可就在开展主题活动“认识雾”的前几天,上海的冬季迎来了十几年来罕见的大雪,并终于在地面堆积起来而没有融化。,“认识雪”活动的生成性目标,幼儿们兴奋不已,自然对雪充满好奇并有一

13、种玩雪的强烈需要。于是我调整了预设目标,顺应孩子的兴趣,生成了新的目标:自主表达对雪的感受,初步了解下雪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欣赏和阅读中,体会雪花飘舞的情趣。,分析: 幼儿期的兴趣和需要尚未稳定与定向,它们会因许多偶发因素而产生。案例中提及的季节特征及变化,是幼儿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天气现象,因此,往往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善于关注并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生成目标,使幼儿园课程目标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一调整并生成的过程,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促进了幼儿学习的动力,使幼儿得到了自主的发展,使幼儿园课程更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观赏花,谈谈自己

14、的发现。 听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感受。 想象表现警察巡逻的情景。,这些目标有何特点?,第三章第一节,(三)表现性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一)表现性目标的含义 表现性目标是指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产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追求的是儿童的个性化反应。 特点:强调个性化,关注创造性的培养。 适合表述那些情感、态度类的目标。,三、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表现性目标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学习到的知识和行为,而是指向每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指明儿童所处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和将要从事的活动,追求的是同一任务同一内容下

15、儿童的个性化的表现。,(二)表现性目标的发展,(三)表现性目标的应用,表现性目标指向人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且其评价以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评价活动质量为取向,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鼓励儿童个性充分发展。,(四)表现性目标的评价,优点:表现性目标在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尊重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与解放,这种目标取向与当代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相契合的。 不足:具有不可预测性、不易操作,难以被教师广泛运用,在教育活动的评价也往往带有很多的主观色彩;由于目标的模糊性,很难对教育活动实施起到导向作用。,从行

16、为目标到生成性目标再到表现性目标,体现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 行为目标取向于“认知理性”; 生成性目标取向于“实践理性”; 表现性目标取向于“解放理性”。 三者各自具有独立性特征。,四、课程目标取向的整合,归纳总结:各种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每种目标取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是相互补充和联系的。,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你在全实践中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游戏活动或集体教学)的目标时,会考虑哪些因素?或者说制定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对社会 的研究,对人类知 识的研究,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对儿童 的研究,课程目标,原因:幼儿园课程是为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对其在一定期限内的学习效果。为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必须研究幼儿。,对儿童的研究,研究什么?,“理想的发展”与“现实的发展”之间的距离,如何获得儿童“理想的发展”和“现实的发展”的信息?,对儿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