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85373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2《桥》-部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 人的高尚品质。2. 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 象。 3.正确读写本课重点字词,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能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学习难点:能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情境导入】2011年6月6日凌晨,一场暴雨袭击了贵州省望谟(wng m)县,由于河道上游降雨量大,导致河水上涨超过河床,部分住房及沿河街道被淹,课文桥讲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聚焦课文:课文桥是一篇小小说,什么是小小

2、说呢?在了解小小说之前,我们要先弄懂什么是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根据篇幅长短,也就是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其中,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它能在较短的篇幅内展开故事、反映现实、揭示人性,更适合在短时间内阅读。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知识精讲:2011年6月6日,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就这样吞没了多少人的生命,吞没了多少财产

3、,吞没了多少家园。文章开篇就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明确:“像泼”“像倒”写出雨水之大,来势之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了铺垫,当我们读“泼”“倒”时,语气要略重些。“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dng)。”明确:在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没错,是比喻。把山洪比喻成一群受惊的野马,突出了洪水到来的气势。“势不可当(dng)”是一个成语,当:是抵挡。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曾写道:“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

4、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明确:“村庄惊醒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村庄被声势浩大的洪水“惊醒”了。洪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惊慌”“你拥我挤”写出了人们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样子,与后文老汉的沉着、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在这两句话中,前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后一句写人们的表现,“疯了似的”写出了人们如疯如魔般,慌不择路的情景。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人们在洪水到来时惶恐慌乱的情形。“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明确:“只有”说明没有其他的出路,木桥是人们唯一的

5、求生之路,突出了木桥的重要性。“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明确:“狞笑”是凶恶地笑。在本文中形容洪水凶猛、可憎。用“狞笑”一词表现了洪水猛兽般狰狞的面目。这句话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村庄里的人们正面临着死亡的危险。明确:小小说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这几句就是捕捉山洪到来的瞬间情形。洪水咆哮着,狞笑着,惊醒了还在熟睡的乡亲们。说到这里我们的心都提了起来,乡亲们还有路可走吗?村民们最后得救了吗?“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明确:“跌跌撞撞”是AABB式词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呢?羞羞答答 严严实实 缝缝补补 浩浩荡荡。 “跌跌撞撞”和“拥”写出了人们惊慌奔跑的样子

6、和混乱的场面。“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明确:在木桥前,一个老汉站在水里,他是村民拥戴的党支部书记。小朋友,党支部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负责人之一,村党支部书记简称为村支书。这是一个过渡段。过渡段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老汉比村民先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有先跑,而是沉着地站在木桥前,从中可以看出他心系群众。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明确:老汉冷静、镇定地发号施令,但为什么让党员排在后边呢?这里的党员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危难的时刻,正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党员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

7、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明确: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这个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发抖”“呻吟”这两个词语极具表现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木桥快要坍塌了,为下文老汉父子俩坠入水中,做了铺垫。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是“桥”了吗?明确:课文以“桥”为题目,原因有二:一是在洪水狂奔而来之时,村庄的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这座桥也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二是“桥”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做出了重大抉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这座木桥,不仅是生命之桥,更是一座连接共产党员和普通百姓的心

8、灵之桥!这座桥,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真正的父亲!这正是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典例精析:老汉把生命留在广袤的天地之间,但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五天以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请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想象一下老太太会对逝去的两位亲人说什么呢?这是一个续写练习,作答时,我们要结合语境,考虑人物的性格、身份等多重因素。让我们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作答的。“老头子,乡亲们都说,你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你把生的希望给了大家伙儿,他们都感激你,你听到了吗?”“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你是妈妈的骄傲,全村的乡亲们都会记住你的。”因为说话的对象不同

9、,内容和语气肯定也会不同,你是怎么作答的呢?素养提升:桥的一边是活着,另一边是死亡。平凡的英雄,危难关头的一瞬间,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记住课文中、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希望的“桥”吧!请跟老师一起朗读这首现代诗一座桥一座桥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你是一座桥,一座镇定的桥,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你是一座桥,一座连接生命的桥,抵挡了可怕的灾难!饱含着宽广无私的爱!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直到永远,永远!父子俩都被洪水吞没了,而老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似乎要喊什么,他究竟想要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发挥合

10、理想象,提笔写出来吧!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0分钟)【基础知识达标】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拥:A. 抱 B. 围着 C. 挤着走 D. 拥护1.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2. 木桥前站着的是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3. 那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4. 一群青年拥着一位老师傅走出来。(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惊慌( ) 沙哑( ) 放肆( ) 黎明( )【素养能力提升】三、下面不是拟人句的是( )A.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B.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C.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答案:一、1. C 2. D 3. A 4. B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含义。作答此类型题,需要识记词语本身含义及引申义,并学会运用。二、惊慌(镇静)沙哑(清亮)放肆(拘束)黎明(黄昏)解析:此题考查反义词。作答此类型题,需要识记词语本身含义及反义词,并学会辨析。三、C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拟人,再运用排除法作答。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