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85207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考古学界和陶瓷学界一般认为,要烧造出瓷器,至少需要三个先决条件在同一时空中产生作用:一是瓷土或高岭土的应用,二是窑炉烧成温度达到1200,三是釉的发明。综合分析上述瓷器生成的三个先决条件,我们不难发现: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瓷器形成的内因,烧成温度和施釉是属于瓷器形成的外因。但是,在这三个先决条件上我国都不具有唯一性优势。其一,瓷土并非大熊猫,绝非中国所独有,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现有瓷土

2、,即是明证;其二,窑炉达到1200的烧成温度,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中国人丝毫不比外国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其三,如果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即有了“釉陶”的话,那么在釉的发明和使用上我国更不占先机。此即意味着,试图直接从瓷器生成的三个先决条件入手,找寻中国人发明瓷器的原因可能是徒劳的。事实上,当我们将中国瓷器发展史放置到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去系统分辨和考察之后,便会意识到:“尚玉”文化史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瓷器的第四个重要条件。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对玉这种材料及其制品,中国是特别情有独钟的国度。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晚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尚玉”文化不仅已经产生,而且开始

3、流行起来。此后至今的七千余年里,形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尚玉”文化发展史。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具有与生俱来的审美性特征。这也叫做“自然原因”。二是“人文原因”,即至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玉被儒家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之后,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内涵。毫无疑问,在中国古代社会,“尚玉”已早早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文化风尚。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在中国文人文化中,将瓷与玉之直接相关联,甚至“以玉喻瓷”蔚然成风,晚到唐代时期已经出现。据初步搜寻,唐代“以玉喻瓷”的文献有文人陆羽在茶经中有“越瓷类玉”的表述等。两宋时期,“以玉喻瓷“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中有“定州花

4、瓷琢红玉”、“分无玉碗捧蛾眉”,南宋文人蒋祈在陶记里,更是直接用“饶玉”来称呼景德镇的青白瓷。到了明清时期,文人“以玉喻瓷”现象就更为普遍了,尤其是在一些器鉴赏类的文字中。据此,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基本判断:至晚从唐代开始,在文人文化中,瓷器之“似玉”度的高低,已然成为衡量其审美性乃至思想性之高低的重要尺度。玉文化对瓷文化的深刻影响可见一斑。另外,中国瓷器烧造史也已告诉我们,不仅单色釉瓷,即便是后来十分流行的彩绘瓷,“莹润如玉”也都一直是中国瓷业界的最高审美追求与标准,是判别瓷器品质高下的重要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似玉”的精致化审美追求,不仅是中国瓷人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是导致中国人发明瓷

5、、创烧瓷器的重要外在文化因素。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十分发达而丰厚的玉文化背景下,无论是文人们的“以玉喻瓷”,抑或是业界心向往之的“莹润如玉”的追求,无不预示着将“尚玉”文化视为中国人发明瓷器之重大而直接的外部性因素,是比较合逻辑的推理。(摘编自“瓷”,凭什么你是“中国”? 新华文摘2019年第21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烧造瓷器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产生作用,这是考古学界和陶瓷学界的一般看法。B. 无论是瓷器的原料还是烧成温度和施釉,这些条件我国都不具有唯一性优势。C. “尚玉”文化产生并流行于河姆渡文化,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得到证明。D. 将瓷与玉

6、关联并形成“以玉喻瓷”风气,最早唐代出现在了中国文人文化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可分两部分,前两段为第一部分,后五段为第二部分,两者为总分结构。B. 第三段为过渡段,由上文论述瓷器发明的三个条件过渡到下文的第四个条件。C. 烧造瓷器的四个条件中,原料是内因,温度、施釉和“尚玉”文化则是外因。D. 文章论证了中国人发明瓷器的原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釉发明和使用上,我国要晚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它们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经有了“釉陶”。B. 除了瓷土或高岭土、烧成温度和

7、釉的发明,“尚玉”文化史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瓷器的第四个重要条件。C. 玉被儒家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尚玉”成为较普遍社会文化风尚的重要原因。D. 不管是中国瓷人,还是至晚从唐代开始的文人“尚玉”文化,对瓷器“似玉”的追求都成了一种审美追求。(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3题,12分)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

8、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

9、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

10、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在美国人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

11、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我在乡间调查时特别注意过这问题,后来我又因疏散下乡,和农家住在一所房子里很久,更使我认识了这事实。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

12、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做得好,没事,也没话;合作得不对劲,闹一场,动手动脚,说不上亲热。这些观察使我觉得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感情生活上实在不能并论。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之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决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

13、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三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与中国文明放在一起看,他们有着明显的共同点:受地理条件所限,没能发展出成熟的农耕文明,受狩猎、游牧、航海、商业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希腊为例,希腊半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主要产物是葡萄和橄榄,为了获取粮食就必须与近东地区进行贸易。爱琴海又极为适合航海,海面岛屿上星罗棋布,目力所及总能看见一两个,因此,即使那时航海技术水平很低,但古希腊人仍然可以利用探索大海受益。 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要不断与陌生人打交道,没有发展出熟人文化。非熟人社会中的伦理和人际关系和前述的差序

14、格局不同,称之为“团体格局”: “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的区别不仅在于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层面,更在于二者各自衍生的道德系统。在团体格局中,群已界限分明、团体边界清晰,共享一套公认的伦理道德,对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要求和对待,讲究平等与公正。由此产生的秩序是以契约为基础,注重权利责任相对应划分的法理秩序。(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西

15、洋“家”的概念界限分明不一样,乡土社会“家”的概念是可伸缩的,甚至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数的人。B.与西方社会家庭团体中以夫妇为主轴,两性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不同,乡土社会中,主轴不在夫妻之间,而在纵的方向上,即父子之间、婆媳之间。C.在乡土社会中,事业的需要是家庭存在的唯一原因,因而家庭讲究纪律与效率,家有家法,排斥私情,所以男女有别,夫妻之间相敬如宾。D.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如果事业大,则家的范围可以覆盖更广。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西洋社会是像一捆

16、一捆柴一样的,被称为团体格局。B.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就像石头丢在水面上产生的一圈圈波纹。C.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与乡土社会以父子、婆媳这种纵轴为主轴不无关系。D.无论是西洋社会还是乡土社会,家都是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不仅要完成生育功能,还得实现经济、政治等功能。6.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品茶栊翠庵曹雪芹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