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4954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桡骨远端骨折幻灯片(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桡骨远端骨折,1,教学目的:,掌握桡骨下端骨折的闭合整复和外固定方法 了解桡骨下端的解剖、病因病理和诊断要点。,2,概述:,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占前臂骨折的74 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过伸位跌倒并伸手支撑 通过腕部触诊和X线可以做出骨折的诊断 虽然有好几种分类方法可用来鉴别腕部骨折,但最常用的是AOASIF 和Frykman分型 大多数骨折首选的治疗是闭合复位或外固定。如果骨折无法复位,必须切开复位。,3,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中老年两个年龄段。 在青少年,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与患者户外活动及骨骼发育

2、有关,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 在中老年,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相关。,4,桡骨远端骨折,3CM,定义 指桡骨下端关节面以上2-3厘米处发生的骨折。,5,腕部的解剖: (1)8块腕骨 (2)2根前臂骨,6,7,占全身骨折的11%,发病率比较高,老人多见,8,桡骨远端骨折,元世医得效方(1337年)“手掌根出臼”,记载骨折特点、整复方法、预后。 明普济方(1406年)“手盘骨折“,记载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 清伤科汇纂(1815年)将骨折分“外出”和“内出”两型、复位手法要区别对待。 清陈氏秘传(1840年)

3、“手腕出臼” , 发明“牵抖复位法”。 1814年,爱尔兰Abraham Colles 首次报告伸直型 桡骨远端骨折。,源流介绍,9,桡骨下端是松质骨与密质交界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发生骨折,解剖特点,10,腕关节功能,11,23,尺倾角2025,认识腕部二个角,骨折后尺倾角变小,12,11,掌倾角1015,认识腕部二个角,骨折后掌倾角变小,骨折块,13,尺倾角,掌倾角,意义: 1、决定腕关节活动范围 2、骨折复位的标准、预后的判断,桡骨远端骨折,病因病理,间接暴力,身体重力,地面反作用力,伸直位,屈曲位,身体重力,地面反作用力,14,桡骨远端骨折,病因病理,骨折处粉碎,缩短移位,15,16,伸直

4、型(Colles骨折)最常见骨折,背侧缘(反Barton骨折),掌侧缘(Barton骨折),屈曲型(Smith骨折),临床分型:,A0/ASIF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7类。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A型)、部分关节内骨折(B型)及复杂关节内骨折(C型)3种基本类型。 每型再分成3组:A型关节外骨折:A1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A2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嵌插,A3桡骨远端骨折、粉碎、嵌插; B型简单关节内骨折:B1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B2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B3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 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C1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C2节内简单骨折(2块),合并干骺端粉碎,C3粉碎的关

5、节内骨折。附加尺骨损伤,可产生多种桡骨远端骨折的组合型式。 AO分型是目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的分型方法,对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7,18,以间接暴力多见 1、伸直型:又称克雷氏骨折(Colles) 跌倒时,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可造成伸直型骨折。伸直型骨折远段向背侧(餐叉样畸形)和桡侧移位,桡骨远段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 腕背伸位伸直型骨折 远端向背侧、 桡侧移位;,病因病机,19,伸直位,身体重力,地面反作用力,20,21,桡骨远端骨折,X线照片,骨折线,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伸直型(Colles骨折),22,23,伸直型骨折移位情况

6、,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餐叉样” 畸形,特殊体征,24,桡骨远端骨折,“枪上刺刀样”畸形,25,26,身体重力,地面反作用力,2、屈曲型:史密斯骨折 腕关节掌屈位屈曲型(smits)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 20岁以前,骨骺尚未融合,可发生骺离骨折 ;老年人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多波及关节。,27,28,桡骨远端骨折,X线照片,29,30,桡骨远端骨折,X线照片,31,桡骨远端骨折,32,33,下尺挠关节上端有一个三角软骨盘,把挠腕关节分隔开,形成二个关节腔,有坚强的韧带与三角软骨盘及桡骨内侧缘相连结,以维持下尺挠关节的稳定: 挠骨远端骨折后由于骨折的移位,可使腕关节结构发生变化,造成

7、下尺桡关节分离,34,骨折处粉碎,缩短移位,直接暴力少见,粉碎型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线,35,临床表现,骨折后软组织可迅速肿胀,皮下瘀血,腕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1.伸直型:外观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隆起;腕部增宽;骨折部明显压痛。摸诊时在腕背侧可触及移位的骨折远端,并扣及骨擦音。 2.屈曲型:骨折近端向腕背侧突起,掌侧饱满,可摸到移位的骨折远端。 X光拍片:可明确骨折类型、程度。观察掌倾角与尺倾角的变化.,桡骨远端骨折,诊断要点,肿胀,疼痛,功能受限,一般症状,36,治疗,确定骨折的部位后,骨折处理的第一是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分型有助于决定治疗的选择。,37,治疗原则,(1)、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8、是否存在潜在的不稳定。 (2)、对于无移位的稳定骨折或有移位复位后可维持稳定的骨折,宜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 (3)、骨折原始移位存在掌倾角向背侧倾斜2025,骨折端背侧缘粉碎,桡骨缩短5mm或更多,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面移位2mm多提示骨折不稳定,应考虑手术治疗。,38,(4)、若从AO分类角度讲, A型和B1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对B型和C1型骨折在手法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 对C2型和C3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干骺端粉碎无法进行钛板内固定时,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并视术中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克氏针内固定 。 (5)、对骨质疏松

9、的老年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具体视骨折的骨缺损情况及骨质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骨移植。,39,(1) 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是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或中老年人发生的低能量损伤、关节外骨折或累及关节面无移位的患者,闭合复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局部血肿内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持续对抗牵引、左右摇摆、成角反折、提按等手法予以整复,首先恢复桡骨的高度,其次为掌倾角,再次为尺偏角。骨折手法复位后,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体位。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适度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并

10、且石膏过肘;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 上述位置固定3周后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固定至6周。由于石膏外固定对骨折端再移位的控制力差,手法复位后应密切复查。,40,复位标准 1 解剖复位 恢复桡骨远端的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桡腕关节面和下尺桡关节面无台阶样移位和分离。若关节面不能解剖复位,关节面台阶样移位应l5,桡骨缩短5mm,关节面骨折块的台阶或分离2mm,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和尺骨头基本完好,无腕骨异常排列。若能满足上述标准,即使后期畸形愈合,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11、,41,42,复位手法(伸直型) (1)一助手握住患者前臂上端,医者双手拇指触于骨远端背侧,其余四指触于腕掌侧行对抗牵拔,矫正旋转及重迭畸形。 (2)待骨折两断端充分牵开后,医者双手拇指向掌侧按压骨折远端,余指向背侧托顶骨折近端。伺时腕部掌屈、尺偏.即可矫正背侧、挠侧移位,43,拨伸对抗牵引,重叠移位,纠正重叠移位,辨证论治,(一)手法复位,44,纠正骨折块向桡侧移位,捺正推挤,45,腕部掌屈尺偏,纠正向背移位,46,复位手法,(3)屈曲型骨折整复法:(smils) 患者前臂处于旋后位,一助手握住掌腕部,另一助手握住前臂上端,二助手行拔伸牵引.在牵引下医者双手拇指触于腕掌侧骨折远端,向下按压。

12、其余四指触于背侧骨折近端向上提,同时助手将腕部背屈即可复,47,48,(2)固定方法:,骨折整复后。在维持牵引下,用纱布包裹绷带缠绕。将平纸压垫用胶条粘于夹板相应的位置,将夹板分别放置于背、掌尺、挠侧。 绳带捆扎固定。桡侧、背侧夹板应超过腕关节,以限制手腕的侥偏、背伸,固定后腕关节于中立位悬吊胸前。,49,(二)固定方法,限制腕部:背伸及桡偏动作,背板,桡侧板,桡、背侧夹板超腕关节,50,51,(三)功能锻炼 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四)药物治疗 三期辩证治疗 (五)其他治疗 (1)手术切开复位 (2)尺骨小头切除,(2)经皮穿针复位固定 目前单纯的经皮穿针技术已经很少单独应用

13、,多与外固定架结合应用。,52,(3) 外固定支架的应用,1954年Bohler首先将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能持续维持骨折端轴向牵引,克服重叠移位甚至嵌插,及其它不利于稳定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防止畸形的发生,直至骨折愈合。所以,在严重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明显短缩时,外固定支架是首选的方法。当某些关节内骨折在使用外固定支架时,加用桡骨茎突经皮穿针固定骨折块,则进一步扩大了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范围。目前使用外固定器有超关节和关节周围2种固定方式。,53,54,镶嵌式外固定支架,55,56,锁定加压接骨板系列(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System LCP)

14、,57,58,59,手术适应症,开放性骨折;涉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60,手术治疗,61,手术治疗,62,手术治疗,63,手术治疗,64,手法整复后,效果欠佳,65,手术后(侧位),66,手术后(正位),67,(5) 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固定 (6) 人工腕关节置换 (7) 骨或骨替代物移植问题,68,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治疗, 常见并发症有骨折畸形愈合、下尺桡关节脱位、腕管综合征、严重创伤性腕关节炎、前臂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压迫性溃疡、活动受限及手术并发症等。未准确复位和未可靠固定是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原因。下尺桡关节脱位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容易忽略的并发症;关节僵

15、硬、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它并发症有背侧间室的伸肌腱炎和肌腱断裂、正中N病变、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手指强直和Volkmann挛缩,69,70,【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一)肘屈90。前臂中立位,悬吊胸前.严防手下垂,术后即可行大幅度握拳和伸掌指关节活动,有利于消肿。 (二)严密观察手指肿胀变化,若出现手指麻木、紫暗应及时放松外固定。 (三)固定时间一般4周,解除外固定时应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若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则提示骨折未完全愈合,需延长外固定2周。,71,(四)外固定去除后,患腕和手指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应指导病人做腕关节与手指的操练,鼓励病人积极坚持活动,外用活血

16、止痛散或海桐皮汤熏洗,常能使症状很快消除。 (五)没有症状的栳骨远端畸形愈合,则无必要为了改变外观形态而进行手术。若下尺挠关节有十分明显的疼痛和压痛,前臂旋后活动严重受限,可切除尺骨小头而获得改善。,72,(六)骨萎缩是code骨折后期常见的并发症。若疼痛严重,则可用托板保护2-3周,以缓解疼痛,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手指活动。中药熏洗和理疗对恢复有帮助。若掌指关节于伸直位上强直,经治疗未见好转,可在麻醉下手法将掌指关节屈曲,用石膏托固定3周,更有利于恢复功能。 (七)向掌侧移位的近折端可刺激或压迫腕管部的正中神经,表现为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骨折复位后可逐渐恢复,若症状呈持续性并且有进行性加重的倾向,则可行腕管切开减压术。,73,【经验体会】,桡骨远端骨折整复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