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84783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史,政治: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济:1.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相当 重要地位 ; 2.江南地区(淮河以南)迅速开发, 中原地区发展慢; 3.商品经济水平低 ; 4.各名族经济交流强。 文化: 宗教(道教、佛教)盛行 自汉灭亡到隋统一的数百年间,社会风雨飘摇、战乱频繁,战乱局面给人们生活带来深重的痛苦,人生的苦旅迫使人们寻找精神避难所。精神的苦闷给佛教以兴起和传布的机会。,社会背景,工艺文化概述,政治上混乱,精神上自由、解放、富于热情和艺术精神的时候。 中外文化交流、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深

2、远。 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中展现人类世界的清新可爱。,魏晋南北朝的陶瓷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塑有相当高的水平,可谓是形象动作逼真、线条简洁、颇具神韵的优秀陶塑作品。 大多是人物俑,动物俑中主要是马和骆驼,吸收佛教艺术特点,秀骨清像(宗教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面目清秀,棱角分明的艺术特点) 这个时期的制陶工艺,主要体现在陶俑上。,魏晋时期陶工艺概述,陶瓷工艺,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 在六朝时期

3、,我国工艺美术,已经进入瓷器时代 瓷器的优点,坚固,耐用,干净,不怕酸碱,盛食不变 味,易于洗涤,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 而且它细腻光滑,半透明,具有与高雅的玉石的色 泽和温润,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陶瓷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 最早的瓷器? 青瓷,盘口壶,瓷虎子,瓷熏炉,青瓷的主要品种 1.盘口壶:鼓腹,细颈,口呈盘形。,2020/9/24,2.鸡头壶: 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陶瓷工艺,3.莲花尊,盘口壶,瓷虎子,青瓷莲花尊,陶瓷工艺,4.虎子: 一种溺器,多做成兽形,南方比较流行,盘口壶,瓷虎子,瓷虎子,青瓷神兽尊,名称:北齐彩绘灰陶骆驼 骆驼俑的出现证明了长城以外的各个草原

4、部落已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各个民族间的融合和互动为以后中国长期分裂后的再次统一创造了契机。,名称:北朝文吏俑 规格:高61厘米 俑头戴小冠,身穿宽袖深衣,无领,着齐头翘首履,双手按环首刀。该俑具有北朝俑塑的典型特点,形体造型夸张,体态修长,宽衣广袖,塑造线条简洁明快。其面部刻画较为生动,相貌清秀祥和,表现出秀骨清象的魏晋风度。,名称:青瓷对书俑 年代:西晋 规格:高 17.2 厘米 板 15. 5 7.8 厘米 对书俑由捏制而后雕刻而成,通体施青釉,因胎釉结合不好,釉基本剥落,但俑的神态依然栩栩如生。俑头戴晋贤冠,身着交领长袍,相对而坐。中间置书案,案上有笔、砚、简册及一件手提箱,一人执笔在板

5、状物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二人若有所语。,名称:青釉人骑兽器 年代:西晋 规格:高17.7cm。 人骑于兽背,双手握兽角,头戴网纹卷沿高帽,帽中空,可插烛。骑兽人高鼻圆眼,颌下有须;兽则伏卧,龇牙瞋目。人、兽之身都戳印圆形纹,兽面篦划须纹,长尾垂。通体施青黄色釉。 此器是西晋瓷塑制品的典范,形象生动,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中国俑由陶塑向瓷塑过渡也从西晋开始,西晋青瓷俑无论人物造型、服饰还是各种用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瓷工艺正在走向成熟。,中国瓷器肇始于青釉瓷,魏晋南北朝也仍为青瓷的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

6、个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器大量生产,当时日用器皿中青铜和漆器已经部分地被瓷器取代了。青瓷,标志着我国制瓷业的成熟。 北方于南北朝时期烧制成功白瓷。白瓷的烧造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大事,它为陶瓷美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这一时期, 江浙地区的青瓷,多取动物的形象造型,或整体,或局部,具像优雅别致、妙趣横生、大大改变了汉代及汉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罐、壶、碗等造型单调的局面。,魏晋时期瓷工艺概述,名称:黑釉鸡头壶 年代:东晋 规格:高18厘米,口径8厘米 浙江省德清县出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壶是德清窑黑瓷的代表作,名称: 青瓷羊 制造年代: 三国 材料: 瓷土 规格: 长30.5厘米,

7、高25厘米 收藏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青瓷羊全身施青色釉,匀净无瑕,光采晶莹,造型十分美观,整体作卧伏状,身躯肥壮,昂首张口,似正在咩咩而鸣,全身装饰划纹、圆点纹,卷曲纹。羊头上布有一个圆孔,可以插蜡烛。从实物的形态看,因东汉已出现了蜡烛,而此类羊、狮等器其背部或头部有孔的皆为烛台。,名称:青瓷虎子 年代: 三国 吴 规格:高15.7厘米,长20.9厘 米,口径 4.8厘米 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士岗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虎子的用途有两种说法,一是便溺之器,一是贮水之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常见的器物,墓葬中多有出土。青瓷虎子多作虎形装饰,或塑成虎形,堆塑、刻划兼施,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8、。,名称:青瓷刻花壶 年代:南朝 规格:高21.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花纹装饰自东晋开始流行,至南朝更盛,与佛教的传播有直接关系。南朝青瓷莲花纹较为常见,多采用刻划手法,此器纹饰较为典型。,名称:青瓷扁壶 年代:西晋 规格:高23.2厘米 1970年8月江苏省金坛县白塔惠群出土 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藏 扁壶在陶瓷器皿中不多见,此壶通体施青釉,造型独具特色,并有铭文,是西晋青瓷中的珍品。,中国瓷器肇始于青釉瓷,魏晋南北朝也仍为青瓷的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器大量生产,当时日用器皿中青铜和漆器已经部分

9、地被瓷器取代了。青瓷,标志着我国制瓷业的成熟。 北方于南北朝时期烧制成功白瓷。白瓷的烧造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大事,它为陶瓷美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这一时期, 江浙地区的青瓷,多取动物的形象造型,或整体,或局部,具像优雅别致、妙趣横生、大大改变了汉代及汉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罐、壶、碗等造型单调的局面。 南朝时由于佛教兴盛,青瓷装饰纹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佛像、飞天、莲花纹等新的题材内容,工艺趋于繁复,其中尤以莲花纹饰最为突出。,魏晋时期陶瓷工艺概述,名称:青瓷仰覆莲花尊 年代:北朝 规格: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莲花尊,具有较

10、高的艺术性造型,设计别致,艺匠新颖,尊体以腹为中心,上下部塑饰莲花瓣各三层层层相接故又名仰覆莲花尊。其厚而均匀的釉层,高大挺拔的造型,繁缛华丽的装饰足以代表北朝甚至南北朝的青瓷成就 。,名称:青釉仰覆莲花尊 年代:北朝 规格:高63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15厘米;灰白胎,遍施青釉,器身以多层仰、覆莲瓣堆雕,浅圈足,平底,底中心留一圆孔。造型与装饰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造型新颖别致,古朴大方,装饰富丽华贵,而且工艺复杂,通过采用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营造出繁缛瑰丽的纹饰,工艺精巧细致,上下辉映,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魏晋南北朝的漆器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

11、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化。 这个时期漆器与绘画相结合,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新技法,增强了画面的立体 漆器纹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加,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音乐、宴会、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器上。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魏晋时期漆器工艺概述,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彩绘鸟兽鱼纹漆槅,朱漆“吴氏槅(gao)”,镶铜釦漆奁(lian),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局部,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漆画,在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主要涂画在棺椁、屏风等木板上,表现内容丰富,

12、山西大同出土司马金龙北魏墓木板漆绘,有“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等内容。另有神话故事、生活图像,也有描绘墓主人形象的。 漆色较多,鲜艳明快,勾画细致认真。,屏风漆画列女古贤图(之三局部 楚莊樊姬),魏晋南北朝的织绣工艺,染织服装,丝织工艺蜀锦 三国时期的丝织工艺,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 装饰纹样:树纹,狮纹,菱花纹,忍冬菱纹,兽纹,鸟兽树木纹,双兽对鸟纹,几何纹,条带连珠纹等。,2020/9/24,2020/9/24,2020/9/24,染织服装,2020/9/24,染织服装,染织服装,服装造型上追求宽衣博带,魏晋南北朝的金属工艺,金银细工的兴盛,日用青铜器物的日趋衰落,是这个时期的总趋势

13、。 在这些工艺品中,传统装饰题材(如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宣扬封建礼教题材)逐渐被佛、菩萨形象及佛国中的瑞禽、瑞兽、瑞草所取代。特别是缠枝植物纹样和莲花纹样等更是在工艺装饰中成为一种时尚,拓展了装饰母题,丰富了表现领域,为中国的装饰纹样开辟了新天地。 EG. 铜镜:形式、装饰内容及处理手法都出现很多变化,除传统圆形、方形外,出现有八弧形装饰有仙人翼兽、神话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及佛教内容的纹样。还有飞天、玄学超生思想、吉祥八卦、十二生肖等内容。 金银器:餐具有纯银制作,花纹雕镂精细。,魏晋时期漆器金属工艺概述,龙虎镜,兽形生肖镜,马头鹿角金冠饰 尺寸:高18.5厘米,重70克,牛头形,宽14.5厘米

14、,高19.5厘米 时代:北朝,一件头部具有马头特征,重92克,头部原镶嵌料石,现已脱落,眉梢上端另加一对圆圈纹,每个枝梢挂桃形金叶一片。另一件头部轮廓似牛,角是由一个主根生出两个支根,再向上分出四个支根,每个支梢挂桃形金叶一片,共十四片。这种冠是鲜卑族妇女戴的步摇冠,当头部摇动时,叶片随之颤动。,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其主题图案描绘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故事。 鎏金银壶是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丝绸之路商贸频繁的缩影。,北周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银壶 出土于宁夏固原,通体鎏金。高肉髻,面相丰圆,着袒肩式袈裟,左手

15、下垂,右手施无畏印。 蒲有贴体,跣足立于莲座上,有舟形火焰背光。背光后面阴刻坐佛像,并刻有火焰纹背光。 座下有一四足方床,北面刻铭“延光五年(475年)四月五日张次戴为佛造释迦门佛壹躯。,北魏 鎏金铜佛立像 通高35.2厘米。1967年满城县孟村出土。,魏晋南北朝的玉雕工艺,器型特征:这个时期的玉器,器型特征沿袭汉代风格,但在器型设计上具有创新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礼仪类玉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装饰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此期的卧兽辟邪虽为传世品,但造型非常精彩,成为唐宋以后玉兽艺术造型的范式。 制作特征:工艺可分为片雕、镂雕、圆雕三种。琢玉工艺技术基本

16、延续汉代的方法,总体上不如汉代精美,抛光液不够精细,但从刘弘和高崧墓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很多玉器制作工艺,明显高于汉代。大多数玉器使用精工细琢,使用素面、阴线刻、透雕、圆雕、剔地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技法,各种造型十分完美,意境深远,充分反映了当时工匠的精湛工艺和丰富的创造力,这是超出前代的琢玉 玉质特征:以新疆和田玉为主,也有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煤精、滑石、大理石等。,魏晋时期漆器玉雕工艺概述,十六国 北燕 玉盏,半灰半黄,高3.3厘米,口径8.6厘米,满布黑色斑纹。 体圆,直口,底略向内收,矮圈足,口沿饰有较粗的凸弦纹和较细的凹弦纹。器体较薄,琢制工细。1965年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十六国时期的冯素弗墓也称冯素弗夫妇墓,是辽宁地区最早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慕容鲜卑时期的贵族墓葬,位于北票市西官营子,是1965年发现的,两墓相距最近处仅20厘米,现已原地封存。 冯素弗墓共出土各类文物470多件,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