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584519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美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

2、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说一说,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 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知识回顾,“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1、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艰难求索,(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代表人物胡适: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代表人物康有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文化,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两种文化发展观“被否定,(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曙光初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华文化开启了复兴之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肩负起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积极引导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确立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4、义文化,(1)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视角一,视角二,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必然孕育和滋养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的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五根浮萍,断线

5、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视角三,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2、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3、是由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4、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4、坚定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6、展道路,具体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保证不失本色,保持社会主义性质)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能够凸显民族本色,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重要意义: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久。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

7、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事业的关系),注意: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别: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产业(营利性) 联系: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它们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

8、鸣。,3、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总结: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趁热打铁】,1

9、、某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市委党校学员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下列有可能属于其宣讲内容的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现实 (3)为保持特色,要减少外来文化的影响 (4)为保持社会主义色彩,要减少传统文化的影响 A(1)(2) B(1)(4) C(2)(3) D(3)(4),【趁热打铁】,2、某地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从单纯的娱乐向更高精神层次的跃升,形成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 A、支

10、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程袭农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课堂小结】,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艰难求索 2、曙光初现; 3、确立方向; 4、坚定道路;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 2、方向方针 :“二为二百 ”方针 3、自身要求: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保证文化建设的一元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要坚 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易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