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84457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60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 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 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 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 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一、背景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

2、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 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 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 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 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 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 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

3、升核心竞争力的关 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 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 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 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 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 ; 投融资体系、 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

4、求。必 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 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 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工程为 依托,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 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经济

5、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产业发 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 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 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健全标准体系,加 速产业化,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 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最

6、有基 础、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阶段发展目标,集中优势资 源,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总体部署产业布局和相关领域发展,统 筹规划,分类指导,适时动态调整,促进协调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 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着眼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 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重要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培育先导产业。 (三)发展目标。 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掌握 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发 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

7、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 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5%以上。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财税激励、投融资 机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环境显著改善。 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 高层次分工合作的国际化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 场份额大幅提高,在部分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

8、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 一批特色鲜明的产 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 8%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就业等的带 动作用明显提高。 到 2020 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 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 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三、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三、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环保产业。 强化政策和标准的驱动作用

9、,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 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 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创 新服务模式,优化能源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鼓励绿色消费,加 快形成支柱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高效节能产业。 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 电机及拖动设备、 余热余压利用、 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 节能电器、高效照明等产品;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加快发展节能

10、交通工具;积极开发和推 广用能系统优化技术,促进能源的梯次利用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新业态。 专栏 1 高效节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2015 年2020 年 发展目标 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主 要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接近国际先进 水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 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 体系, 主要节能装备、 主要行业单位产出能 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提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 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长 30%以上。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 : 重点开发高效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高压变频调速、稀土永磁 无铁芯电机等电机节能技术,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 等

11、离子点火等高效锅炉窑炉技 术, 高效换热器及系统优化等能源梯次利用技术, 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 能源优化技术等。 产业化 : 大力推广重点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点节能技术示范、产品产业化及 推广应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推进重点领 域节能改造。 商业模式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开展节能量交易。 重大政策 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制定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扩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2.先进环保产业。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 大技

12、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 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减震降噪设 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 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及相关新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提高环保产业整 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成套能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大力推进环保服务业发展,促 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探索新型环保服务模式。 专栏 2 先进环保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2015 年2020 年 发展目标 突破一批环保产业技术瓶颈,形成一 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和 一批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

13、、 有序集聚发展的先进环保产业基地, 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 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重点领域环保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环保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水平 显著提高, 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环保 产业市场和环保服务体系 ; 污染治理设施建 设和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社会化。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开发膜技术、 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等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焚烧烟气控 制系统、渗滤液处理等垃圾处理技术,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控制技 术, 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治和安全处置技术, 电子电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

14、替代与减量 化技术,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等成套技术及装备,新型高效环保材料、药剂 等。 产业化 : 大力推广应用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和产品,推进先进环保产品 和技术装备产业化 ; 全面推行污泥处理处置、垃圾焚烧、燃煤电厂脱硝与钢铁行业 烧结脱硫等;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等。 环保服务业 : 大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发展提 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保服务业。 重大政策 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环保产品标准体系。 推进环保税费、价格改革。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 链接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

15、出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 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 品资源化利用。 专栏 3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2015 年2020 年 发展目标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先进资 源循环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工 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2%以 上,初步建立起现代废旧商品回收 体系,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 回收率达到 70%, 重要资源回收和再 生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形成再利用、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 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 术装备和产品制造企

16、业,建成技术先进、覆 盖城乡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重点开发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高效选冶、稀贵金属分离提取 技术,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废旧 材料分离与改性、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及蓄电池回收处理和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 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高效利用技术,循环利用产业链接技术等。 产业化:实施再制造产业化行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行动,加快“城市矿 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重大政策 推进资源税费改革。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和管理制度。发布 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 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认证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 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 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